作者:杜洁芳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画有81个符号的《坡芽歌书》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
“坡芽”为壮语,是开满染饭花的山坡之意。当地村民习惯用一种叫做“染饭花”的花朵与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饭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芽”即染饭花。
坡芽村现有55户人家,全是壮族,其中农姓有48户,其余为韦、黄等姓氏。他们世代以稻作为主业,有时也进行狩猎。坡芽村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民风古朴,代代相传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绘在土布上的山歌
坡芽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原件为一块画有81个奇特图形符号的土布。据普查人员回忆,那天他们让村民唱几句山歌,一位村民唱到中间突然忘词了,于是走进屋内拿出了一张简陋的纸,照着上面画的一些奇怪的符号又唱了起来。他说,这是从同村的农凤妹那里抄来的。于是,普查人员又找到了农凤妹,在她家中发现了完整的画有81个符号的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当地村民称其为“布瓦吩”,意思是“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译成汉语即为“歌书”。后来,这些符号被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据农凤妹介绍,这是祖传的一份歌书,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81幅图画记载了81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书写符号相对抽象而固定,且能唤起人们对歌词的相同记忆,只要见到这个图画,即可根据它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演唱整首山歌。村民农丽英说:“小时候学唱山歌时,祖母便手把手在地上教我画这些图画,以帮助记忆。久而久之,看到一幅画,就可唱出一首歌;每唱一首歌,脑子里就会闪现一幅图画。”
多次走访坡芽村的云南省艺术研究院的杨耀武介绍说,除农凤妹和农丽英外,全村还有20多人能够通过图形符号认读山歌,剥隘镇的六益村、者宁村以及该县者桑乡百比村,归朝镇那贯村、老街村等,也都有人能够通过图形符号认读山歌。农凤妹和她的弟媳农丽英是《坡芽歌书》唱得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人。农凤妹说,她们已完整地传承了《坡芽歌书》的全部唱法。她们常被周围村子里的村民邀请,去为村里的红白喜事唱上几曲,方圆十里的村子她们都去唱过,有时临近的广西村寨也会邀请她们前去高歌一曲。
81首山歌只为一个“情”
富宁县组织有关专家翻译《坡芽歌书》时,发现这81个符号原来是81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它们以男女恋情为主线,委婉曲折地反映了壮族青年从结识到相爱的过程:巧遇初识时的惊喜,试探性地盘问、双方的自谦和赞美、对各自“情史”真真假假的相互考察、悄悄萌生的爱慕、愈演愈烈的激情……直至最后山盟海誓,相约偕老。
《坡芽歌书》是一部优美的爱情民歌集,是当地人习唱情歌的教科书。歌书里所选的都是当地传唱很久的传统民歌。据统计,富宁县世代流传的壮族传统民歌种类很多,曲调丰富,主要用于谈情、说爱、祝婚、祝寿、赞美、讽刺、猜谜等,许多歌曲在世代传唱中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套路,其中尤以男女对唱的情歌最能体现壮族细腻如丝、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民族特色。这类情歌除了赶“拢端”在野外唱,也常于喜庆时节在家里对唱。富宁壮族民居大都是干栏房,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储物,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与其他地方壮族干栏房不同的是,富宁壮族干栏房中层部分正门两边各有一个耳房,当地壮语叫“恩香 ”,这两个耳房就是男女对唱民歌的专用房。当地青年男女对唱情歌时一般按照求歌、辞歌、祝歌、褒歌、情歌、定歌、别歌的次序渐进。《坡芽歌书》所载的81 首情歌,集中了富宁壮族情歌的精华部分,除最末一首歌为男女合唱外,都为男女对唱。民歌格式为五言四句至几十句不等,内容层层递进,一唱一和,环环相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 2010年06月04日 16:16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篇: 冕宁最大古家谱诠释“湖广填四川”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