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2日报道:四个多月前的那场7.1级大地震给尼玛江才的家乡——青海省玉树州带来重创,而他现在已经成功重建自己的三摩提客栈。
三摩提是佛教用语,有心定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该客栈在震前是玉树当地最受欢迎的客栈之一,以纯正的藏式装饰风格和服务而闻名。
这绝不仅是一家客栈。其主人尼玛,十年如一日地收集和研究玉树民俗物品及传统。他已经将客栈变成一个私人博物馆,展览他收藏的300多件传统手工艺品,同时,客栈也是游客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重建三摩提(现在的三摩提由草地旁的12个藏式帐篷组成)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尼玛说。他今年37岁,是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民俗学老师。
缺电缺人手使得重建变得格外棘手,他解释道。
“但这是很有趣的事,因为我有机会将所学的建筑方面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付诸实践。” 尼玛兴奋地说道。
依照藏族传统,在搭建帐篷或修建房屋前,应该拿着乌龟或乌龟壳绕地基一圈。
“传说这样水神才会保护这家人。”尼玛说。
玉树位于三江源地区中心,居住于此的多为藏族人。所谓三江源,就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地,这三条河流孕育了中国文化。
这个地方一直以来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天堂”。
然而,尼玛说,如果他没有走出广袤的草原,绝不会意识到自己族人文化的美丽和价值。
1994年,尼玛第一次离开家乡,去青海省省会西宁上大学。
“当我远离家乡时,才感到自己对她的万分不舍。”他表示,“我想念家乡的亲人和骏马,高山和寺庙。”
1998年,毕业后的他回到玉树,成为一名教师。他几乎每天都爬山,听当地的牧人讲述高山和寺庙的传说。
“我第一次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山和寺庙,而是我们文化的承载者。”
从此以后,尼玛像着了迷一样,开始收集、研究和宣传当地的生活方式,历史以及传统。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走遍玉树每个角落,收集民俗物品,比如传统服装和手工艺品,同时用相片来记录当地藏民的生活。
如果看到打扮非常藏式的陌生人,他会说服他们将服装或饰品卖给他。
2001年,为庆祝玉树州建州50周年,他举办了三江源民俗文化展,展出他的收集品。
尼玛回忆道,尽管参观者对展品很熟悉,但他们看到自己的民俗文化如此丰富时,非常惊讶,这才发现自己早已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意识地丢失了很多民俗习惯。
“现在,大部分藏族年轻人都不再过传统的游牧生活,对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也了解很少,比如搭帐篷和打酥油。”尼玛说:“对传统缺乏全面的了解,肯定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比如,尼玛说道,传统的藏族人会用打火石来点火。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习惯用打火机,还会抱怨在高海拔地区没法用打火机。”他说。
2001年的展览过后不久,在一家美国基金会的赞助下,尼玛去北京首都博物馆学习了一年的文物鉴定,
后来,他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学习了三年民俗学,期间还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展示了自己的三江源民俗文化收集品和照片。
“我希望公众能注意到三江源的丰富文化,和当地质朴的人们。”他说。
来自公众的认可会使当地人重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他解释道。
2007年,尼玛回到玉树做老师。去年,三摩提客栈开张,且展出他收集的藏族艺术品和照片。
一半以上的收集品在四月的地震中被毁,只有130多件得以幸存,目前还在涅槃重生的三摩提中进行展示。
“我重开三摩提是为了继续宣传藏族民俗文化。”尼玛说:“我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真正的发展是基于本文化的根,而不是偏离其本身。” (中国日报记者 许琳 编辑 潘忠明)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0-09-01 07:22:27
下一篇: [巫达]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