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报刊工作的摄影记者的作品往往是易碎而速朽的,别说公众,就是作者也不会特别在意自己的许多照片,因为他们害怕在时间消逝后面对自己当初的粗糙,更害怕面对昔日的幼稚和偏颇。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时候新闻照片仅仅是工具,或者叫信息的载体,里面没有太多的人文价值。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可以非常绵长,坚韧。那些记录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新闻照片,就是过百年千年也依然是新闻照片。上海知名摄影记者雍和的许多作品就具有这样的可能,尤其是他新作《边角料·2003-2006上海影像》中的一些作品。我一直认为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有一部分“交集”,那或许是记录类摄影需要追求的至高境界——将今天的新闻作为明天的历史来记录,雍和也是一直在追求这种境界的人。
雍和曾说,他在拍摄时几乎不用长焦中焦,常以广角镜头为主,主要是为了让新闻照片留下更多的背景。这是因为雍和深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为新闻照片多留些现场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为后人多留下一些可以考据的生活细节和历史年轮。也许我们今天未必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差别,但若干年后回头再看,当初的新闻照片,已经悄悄显现出特有的文献价值了。
雍和能在《边角料》中为历史记录下最细微的年轮,首先缘于他立足上海,极其认真地看护上海的每一天。雍和说过离开上海每天他过得都不踏实,他害怕上海有什么事被自己错过了。太多的摄影人其实都是没有什么谱在东游西荡地满世界打游击,因为没有内心定力,而永远肤浅。而雍和则是20多年来一直坚持“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专业主义原则,这才符合我们的圣贤所言“知其不为才知其可为”。雍和坚守的是上海,关注的是中国摄影软肋——都市摄影的圣地,而且也是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的“商都”。就这一点,雍和在中国摄影界的位置就无可替代!其次,他坚持以民间的视角来记录历史最细微的细节。在中国纪实摄影界坚持民间记录者可以说大有人在,可是他们绝大多数都偏重于乡村。在新闻摄影界坚持记录历史者也大有人在,可他们多偏重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雍和则是坚持20多年以民间视角记录时代演变的人。最后一点,是他一直坚持为所有照片都配了今天看有趣、明天看有意义的文字。《边角料》的图片说明也很讲究,不仅信息很密实而且有意与照片保持距离。雍和说过:什么样的照片拍的很好但是写不出什么道理?因为其里面没什么道理,只是画面好看而已,画面有嚼头儿的东西,加上有思考的问题,才能给人家一种惊奇,且不完全是猎奇的,要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琢磨出一点味道儿来。“雍和对照片说明下的功夫很深,在中国能将新闻照片拍成纪实照片的人不是没有,可是在照片说明中能下很深功夫的人还真不多,所以许多人只能将新闻照片弄成新闻摄影,这还好,离谱的是不少人因之而将纪实摄影弄成了观光摄影。”
我很欣赏雍和的心态,为自己的作品集取名《边角料》,我欣赏种种甘于做小事,将小事做精良的人,能坚持20年,坚持40年,他就是很了不起的人。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着太多好大喜功的基因,而我们的摄影中一直不乏“宏大叙事”的篇章,倒是太缺少一些精湛短小而坚实的作品!
真心希望雍和能一直这样走下去,不改变自己,一直到老!




上一篇摄影师的“三无”处境

下一篇镜头里的胸怀——中国当代影像历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