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形成了璀璨的中国玉文化。
历代玉器的形制特点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用玉石制作成矛、刀、斧、铲、锛等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玉雕装饰品,如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28件用玉料和莹石制作的璜、管、珠一类的装饰品,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夏商周时期,玉雕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琢磨精细,纹饰优美,并新出现了鱼、龟、鸟、兽面、兔、蚕等形象的玉雕佩饰。常见的纹饰有夔龙纹、蟠螭纹、云雷纹、方格纹等,特别是当时玉雕阳文线条的出现,是技法处理上的一大飞跃。周代由于崇尚礼制,礼器的大小和尺度都标志着奴隶主贵族内部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礼制。周代在玉器上着意进行精雕细刻,严谨工整,线条较商代婉转自如,且渐繁杂,如人形、龙兽、鸟禽之类的眼形,在商代“臣”字眼的原有风格上又将两端线条接长,使其为似是而非的“臣”字眼,这是周代玉雕工艺在掌握线条变化规律上的一个重大成果。
春秋战国时期,玉雕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品种日益增多,如玉璧纹饰出现阳线和阴线交错的技法,纹饰更趋繁杂,有卧蚕纹、谷纹、联云纹、鸟首纹,同时还出现了浮雕和透雕的技法。
两汉时期是玉器品种大增时期,出现了心形佩、龙形佩等玉佩。唐代,玉器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对衰落后又有所复兴。由于唐代佛教盛行,除有玉雕佛像外,还出现玉带方饰版、梳子背等图案,以花卉、鸟兽、虫鱼、人物为主要题材,既繁且广。
明清时期,我国玉雕制作工艺发展到了顶峰。明代使用三层透雕法,纹饰为前代所不及,常见有松、竹、梅、缠枝花卉、麒麟、人物、鸟兽等纹饰,有些玉佩饰上增添了福、禄、寿等吉祥寓意字样,品种也是多种多样,仅文具中就有玉砚、玉笔架、玉笔管、玉洗、玉砚滴、玉镇纸等。清代玉雕工艺特别是在乾隆年间更有新的发展,这时在玉材选料、加工、磨光等工序上更加讲究,雕琢得更为精细玲珑,招人喜爱。
玉雕真伪鉴定有诀窍
在玉雕收藏方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它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二是对它的造型、纹饰、技法、玉色、玉质等全面进行对比分析;三是要注意其主要特征,如动物造型的玉雕,龙纹中主要是看头部、眼部、爪部的变化,如民间有“汉兽不回头,回头不到汉”的说法,值得借鉴。
鉴定一件玉雕,除看它是否属于古玉和雕工是否精湛以外,还要看它的质地是不是玉,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当前一些古玩市场往往有以玻璃、琉璃、料器等冒充玉器,稍有不慎,极易上当受骗。
玉和料器、玻璃、琉璃有哪些区别呢?概括地说,玉石是一种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体,它本身就是一种矿物和岩石,其结构缜密、色彩鲜艳、光度明亮,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琉璃是一种以氧化铅为主要成分,经低温烧制而成的含有铝和钠硅酸盐化合物的半透明体,因它在熔融状态时液体黏度小,稀薄易流淌,故名琉璃(即流离)。玻璃与琉璃相比,从外观上看,玻璃是一种透明物体,而琉璃是半透明物体;从化学成分看,玻璃的材料是石英砂、石灰石、碳酸钠等;从烧造工艺上看,玻璃须经高温1000℃以上才能烧制而成,而琉璃只须经800℃左右的温度就能烧制而成。另外,所谓料器(俗称“玻璃玩意”)今称“料制工艺”,主要产地在北京及山东淄博市博山一带,其外观晶莹如玉,玲珑精巧,逼真传神,色彩斑斓,其原料与玻璃基本相同,不过在辅料中加入了氧化铅、硝酸钠、纯碱等多种成分,因此它既有玻璃的特点,又有琉璃的成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如果我们能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之处,鉴别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上一篇: 珍珠宝石如何鉴定辨伪
下一篇: 专家建议: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