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5年9月1日至10月15日,香格纳画廊推出了曾梵志的最新个展——风景系列。在如今学术界和市场领域广受关注的曾梵志又一次成为艺术圈内的焦点人物。此次展览前夕,记者在北京采访  了他。

  与普通艺术家通常的标签——长头发、大胡子、奇装异服不同的是,曾梵志给人的印象倒像是一个高级白领,穿戴轻松而又不失庄重,话语简洁而条理清楚。在当前艺术品市场中大受追捧的他,心态丝毫不受个人价位的影响,并认为创作出好的作品是唯一重要的工作。当记者问及收藏家喜欢其作品的原因时,他随手翻开了法国某基金会给他留的短信:“亲眼目睹您的才情而感到欣慰,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富生活经验的人。”曾梵志解释说,他的意思是说我的作品表达出了我的生活感受,而这种感受感染了他。曾梵志告诉记者,自己是在用100%的精力创作艺术。

  记者:您如何看当前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曾梵志: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表现好的实际上只是部分人,作品的价格高了,从表面上看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艺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在关心钱。市场好了,对画家是有好处的,可以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艺术家体验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地集中精力搞创作。

  我不太愿意去刻意地了解市场,因为市场并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刚刚进入油画界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油画可以卖钱,后来市场逐步好转,才开始有些了解。2004年,我的一幅作品在香港拍卖到40多万元的时候,当时我很吃惊,后来就慢慢接受并逐渐适应了,现在我已不再关心市场了。我个人认为,艺术家对市场价格的高低还是少管些好。如果艺术家自己直接参与市场,那更是弊大于利,因为艺术家不可能是全能的,即使自己参与了市场,那也不专业,还影响了自己的创作,我现在是在用100%的精力来创作艺术。跟我合作的香格纳、汉雅轩等画廊基本上都是理想主义者,很少考虑自己代理的画家作品的价格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幅度上涨,更不会私下操纵市场价格,他们注重的是如何培养画家,让画家们有一个自由创作的氛围。像香格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就不是直接以市场为目的的,而是做有意思的学术展览,推广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给关心艺术的藏家来欣赏,获得精神上的认同。此次我的这个展览就不是以卖作品为目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画家,能否谈谈您的艺术创作阶段?

  曾梵志:到目前为止,我的艺术创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至1994年结束的协和医院系列作品是我的第一个创作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侧重于美术史的东西,画身边的人和故事,不太关注身外的事。当然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参加了一些重要展览,开始接触外界发生的诸多事情。第二个阶段是创作面具系列,时间跨度是从1994年到90年代末期。1993年我只身从武汉来到北京,新环境、新状态,面对众多新问题,我主要通过画笔来表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画了面具作品,觉得很激动,并有着不断创作的冲动,于是我进行了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刚开始时,没有人能接受,但我依然坚持画了下来,记录下那个时期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肖像系列,这个系列贯穿了我创作的各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肖像又各有不同。现在我画肖像作品的状态是在表达对方的同时加进一些自己的感情,以不同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第四个阶段是乱笔阶段,也就是最近一年来的创作风格,自由发挥,画幅尺寸巨大,最近我创作了一幅500×250cm的大画,这在创作时需要注意画面经营。

  记者:现在一些画家为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创作时常会受到画廊和藏家的指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曾梵志:我的创作从来不设定具体的创作思路,基本上是有感而发。代理画廊也从来不会对我的创作数量提出任何要求。以前由于种种原因,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很多限制,造成了千人一面;而现在约束相对少了许多,市场也较好,艺术创作应该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过多的约束艺术家自由创作是不应该的。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您的艺术学习经历?

  曾梵志:早期我从很多西方名家大师那里吸取营养。初学画阶段,欧洲中世纪古典绘画对我的影响很大;后来我迷恋表现主义,一些表现手法至今影响着我。我没有出国学过画,但断断续续看过不少西方大师的杰出原作。很长时间以来,我对西方艺术很在意,对中国画则不太重视。近几年来我的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西方艺术讲究科学和透视法,带有很多理性的东西,而中国画讲究品位和境界,宋元时期的中国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之后的中国画被不断地注入了“水分”,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时下的就更为逊色了。现在的国画家一味地讲究创新,实际上我觉得能继承好古代的东西就不错了。我很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表达内心的东西,在技巧上也具备创造力,我自信自己是最好的艺术家之一。我借鉴古代中国画的精髓,主要通过一种心灵的沟通,是综合性的影响,我也喜欢听音乐,例如歌剧能把我带到一种新境界里;而听小提琴能把我很细腻的情感调动起来。

  当初从武汉到北京来,也是为了增加学习和交流机会,例如在武汉办展览可能只有几十个人来看,而到北京则可能有几百人,展览也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北京是文化艺术的中心,人才济济,因此也让我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眼界广了,眼力也就能不断提高,好的和坏的艺术作品一辨即明了。

  我的作品创作靠的是瞬间的灵感,不断追求意想不到的美,灵感来的时候我会用小纸片通过草图的形式勾勒出来,然后到画室把它慢慢完善。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日益提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曾梵志:90年代以前,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我的关注度也不高,1996年在中国嘉德的一场拍卖中,别人送拍的一幅我的作品还流拍了。2000年以后,随着艺术品日渐受人重视,市场对我的关注也提高了,参加展览的机会多,上门购画的买家也多了起来。这时期买家对象基本为西方的收藏家;近几年买家则包括了海内外的人士。我觉得要受更多的关注,最主要的还是作品能打动人,不断让人接受你的作品,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画廊的推广虽然是外在的,但也很重要,因为画廊比普通观众更早发现你,画廊相信你的作品能打动更多的观众,因此通过推广,把艺术家作品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补记:当记者问及他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何贡献之时,谦虚的曾梵志表示,贡献还是别人来评价为好。同为油画家的石磊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许多人作品太注意观点、观念的图解,作品有一种程序化、表面化的痕迹;而曾梵志不同,他坚持的是用艺术情感的方式来表达,用艺术形象来传达一种思想感情,他描绘的艺术形象是多变的,是灵感的产物。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上一篇黄金亮:艺术媒体的营养不良

下一篇冷军油画成拍场新亮点受国际买方市场肯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