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访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史博士赵力


  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当代艺术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的压力。在美国,原依靠私人补贴的众多艺术机构遭受重大打击,比如,底特律艺术研究机构以及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均裁员20%;金融机构也谨慎对待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购,银行巨头瑞士银行在今年关闭了艺术咨询部门。与此同时,在新兴市场,如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的资金开始进入艺术市场。种种现象表明新的市场格局必将出现,关于艺术市场的新走向问题,记者采访了在艺术市场拥有多年研究经验的赵力教授。

  艺术市场的规模

  6月13日,赵力在今日美术馆“艺术市场的现在与未来”系列讲座中发表了“金融危机下艺术市场的新转折”的演讲。在现场,赵力为听众们首先介绍了艺术市场交易的主要内容,他表示:“艺术市场的交易内容主要是指收藏品。收藏品主要包括古董、土著艺术、书籍手稿、杂项、艺术品、家具及装饰艺术品、钟表、汽车、邮票、钱币、珠宝、贵金属等。”

  而中国由于悠久的历史,在艺术品收藏方面与西方世界还是有着很多的不同,“中国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在投资的方向上更加集中为纯艺术品,并大致分为中国书画、中国古董、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三大领域。”赵力对中国艺术品收藏如是分类,他还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三大领域所占市场份额大约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势,即33%、41%、26%。”

  赵力还列举了2002年欧洲艺术品协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全球艺术品的总市值为3万亿美元。全球艺术品的拍卖总额是260亿美元/年。他解释道:“这260亿美元在全球的艺术市场中分布是不平均的,美国占45%,英国占20%。这两个国家呈现“一家独大”的状态。如果加上酒和汽车收藏品的拍卖金额,全球收藏品的总交易额为300亿美元/年。而整个加起来,2002年全球收藏品的总交易额为4500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为0.7—2.5%,大约是全球动产总金额的0.3%。我们看到纯粹的艺术市场在整个大的交易下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

  艺术市场的快速增长

  艺术市场的增长在前几年来说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关于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增长,赵力截取了2002到2007这五年的变化来说明这一问题:“2002年到2007年短短五年时间艺术市场的规模性增长非常快。2007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总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全球拍卖市场的拍卖金额突破400亿美元。2007年全球纯艺术品拍卖的成交额达到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43.8%。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最主要的艺术资源是当代艺术。新的资源的逐渐开发与新兴市场的崛起造成了全球艺术市场结构性的变化。”

  2007年中国拍卖市场的成交金额254亿元人民币,依据中国官方的数据,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和艺术品零售市场的成交金额比例为1:4,赵力推测道:“我们可以估算200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盘为1270亿元人民币。”

  同样的市场,200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达到了274亿元,2008年全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盘将与2007年大致持平。赵力总结道:“从这些现象和数据可以得出,中国艺术市场目前的规模是1300亿左右。”


  放眼全球:艺术市场的“绝缘性”

  面对2008年10月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不同程度的下跌现象.赵力表示根据全球各个市场的最新报告分析来看,艺术市场短期行情预期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某种共识。“事实是我们很容易将艺术品市场的近期下跌与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联系起来。而的确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剧烈变动也与美国雷曼公司倒闭在时间上不谋而合。这些情况无疑完全超乎我们的经验,因为包括全球私人银行都将艺术品设计为理财性资产配置的主要依据,即在于艺术品市场与其它投资市场间所存在的不相关性或绝缘性。”

  回顾历史,赵力讲到:“而这些结论曾经在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多次股灾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艺术市场不仅无法独善其身,甚至还表现出与其它市场下跌的同步性。”

  当谈到目前艺术市场的转变时,赵力表示导致市场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的是21世纪以来艺术市场自身属性的剧烈转变。在20世纪,艺术市场无疑仍然是由收藏力量所支配的市场,这既决定了艺术市场是由不同趣味与收藏圈所集合而成的,也决定了艺术市场的高门槛与小众性,而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艺术市场具有了相对其它市场的稳定性与非规模化。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在市场新行情启动和艺术投资观念滥觞的共同作用下,艺术市场从原先的收藏性市场向投资性市场逐渐转型。而越来越急迫而剧烈的转型,带来了迥异往日的市场景观,艺术市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化增长,而市场的规模化以及高涨的行情,又激发起更多的投资愿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资金,并使得艺术市场越来越接近于其它投资市场,形成了与其它投资市场越来越明显的正相关性。”


  新资金、新市场

  市场的转变必然是由新资金的注入而带领的,赵力对于这一市场变化做出这样的解释:“进入艺术市场的新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房地产、能源及大宗商品等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财富领域。由于这些新资金具有很强的投资性而被统称为艺术市场中的“新钱”以区别于原本在收藏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老钱”。然而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金融、房地产、能源及大宗商品不仅无一幸免,而且更成为了金融危机中哀鸿遍野的“重灾区。”因此我们并不认为目前的金融危机仅仅是艺术市场的外部影响力或者变化发生的背景,两者相关性的增加即具体反映为两个市场变化的同步性,同时艺术市场的行情下跌也成为了危机的重要组成。”

  而对于金融危机下众人的反应,赵力谈到:“正如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伊始的情形,人们一方面对危机的危害程度心存侥幸,一方面也希冀新兴市场能够成为所谓的“救世军”。事实是2006年以来新兴市场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不争的实施,而已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地区为代表的市场新势力,不仅迅速超越了传统西方国家,尤其对全球艺术市场产生了格局性的影响,因此西方专家更乐意将自2003年以来艺术市场的景气归结于结构性的增长而非周期性的增长。既然来自新兴市场的力量推动了整体市场的昔日景气,那么新兴市场的力量也会成为当下市场的“救世军”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金融环境不断恶化的整体背景下,新兴市场同样迭受重创。而从“金砖四国”2008年全年股市跌幅超过40%甚至70%而言,不仅大大高于美国2008标准普尔的39.35%跌幅,也高于英、法、德三大股市的40%跌幅,其受损严重可见一斑。而在资产价格下降、现金短缺、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之下,进入2009年,新兴市场对于纽约、伦敦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参与度呈现出了急剧下降。”

  独看亚洲市场

  亚洲艺术市场无疑是现在争论的焦点,“亚洲艺术市场的当代繁荣无疑是全球化发展的当下成果。全球化所带来的高度信息化,不仅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到了亚洲艺术,也让亚洲内部从未象现在这样的彼此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开放性,既体现于亚洲针对全球艺术品市场体系的不断融入,也体现于亚洲各国艺术市场间的彼此交互。然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们不仅普遍认为亚洲艺术市场对于世界的贡献度会大打折扣,甚至对于亚洲艺术市场能否继续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同样心存怀疑。亚洲艺术市场的近期低迷似乎恰恰印证了这些论点,而国际投资性资金从新兴市场的进一步回撤似乎也将成为逆转的信号,并减低了人们对亚洲艺术市场的未来预期。”赵力表达了他对亚洲市场目前走势的看法。

  他同时根据艺术市场前期表现解释道:“根据以往的经验,区域性市场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象中心市场那样的行情“暴跌”,但是区域市场往往会比中心市场下跌幅度更大,下跌的周期更长,譬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和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跌:1990年的夏季,纽约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下跌就达到了38%,1996年初之后才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而同期的欧洲艺术市场却从1990年7月至1996年7月一直呈现出下探底部的走势,整体价格跌幅达到了64%。以此而论,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区域市场出现跌势后撤资离场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然而亚洲与西方的区域性市场还有很大的差别性,赵力谈到:“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关系太过紧密,交易品种也是如此一致,然而亚洲的情况则迥然不同。以中国为例,占市场交易总体比例70%以上的是非常有特色的区域性交易品种——中国书画和中国古董,而目前更具有“反周期”标志意义的是占其中份额38%的中国书画行情,在受到自身市场周期影响并经历了两年先期调整之后,反向性的于2008年下半年重现出了“景气”的恢复。即便受到国际影响而在与国际联动性较强的当代艺术方面出现了行情下跌,但由于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只占到30%左右的市场比例,因此市场的特殊性反而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艺术市场,由于在90年代饱受冲击,因此2000年以后的日本艺术市场更多立足于国内需求,交易品种的主题以日本传统艺术品为主,当代艺术品市场则相对有限,由此也呈现出与外部市场相对“绝缘”而稳定的特征。”

  未来=调整+融合

  亚洲市场的独特性除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区别于欧美艺术市场的道路,赵力对亚洲艺术市场进一步做出这样的概括:“亚洲市场已经从80年代日本艺术市场的一枝独秀、90年代四小龙的快速发展、2003年后中国、印度、中东地区的迎头赶上,逐步拓展为亚洲整体艺术市场的提升。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艺术市场的活跃发展已经成为了近期有目共睹的事实,而这些地区价廉质优的艺术作品也已经成为了崭新的艺术资源融入亚洲艺术市场。新艺术资源的加入以及整体价格的回落,使得亚洲艺术市场在整体规模上不是走向缩小反而继续扩大。”

  对于近期亚洲艺术购买力的明显变化,赵力谈到:“目前在亚洲艺术市场上的活跃力量不再仅仅是追高杀跌的游资,也不再是通过价格操纵意图牟利的炒家群体,更多的是以价值为标准的谨慎收藏者、注重长线投资收益的机构投资者、满足个人审美喜好和注重生活品质的艺术消费者、对新艺术或年轻艺术家有着明确收藏偏好的新型群体。这些购买力的新变化带来的是买家的多样化与细分化,这将促进亚洲艺术购买力“金字塔”理想模式的成型——产生更为广阔的艺术消费人群,夯实了购买力的基面,引导市场按照艺术消费群的意见形成价格分层与销售分层,并成为亚洲艺术市场规模化增长的特殊动力。”

  面对未来,亚洲市场还需要不断对自身资源做出整合,“亚洲艺术资源的流通已经超离了国界的壁垒,甚至形成了根据市场具体供需关系的重新配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亚洲地区跨国的市场整合也成为了抵御危机的当下策略。例如在艺术拍卖方面,2月份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与日本清河拍卖公司宣布全面合作;在艺术博览会方面,3月份的东京也举办了首届日韩艺术博览会;而更早的案例则是2008年12月日、韩、印尼和中国台湾地区的4家代表性的拍卖公司,在中国澳门联合举办了“亚洲拍卖周”,推出了一系列的拍卖活动。谈到活跃的亚洲市场,赵力对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充满信心。

来源:艺周刊




上一篇走楼梯上坐电梯下:中国当代艺术集体“泛绿”

下一篇赵旭:当代艺术市场重心向内地转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