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将于今年9月9日再启,在艺术市场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本届展会将以什么路数吸引买家?新任总监秦思源将以学术为大旗,并称:“没有学术就没有商业,没有商业就没有学术。”
当代艺术市场愁云惨淡,各路人马尽显神通。7月3日,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向外界宣布,今年9月9日开启的新展会,将力图用学术顶起市场的脊梁。
这个于2006年创办的新兴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在过去三年发展迅猛。在前任总监、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创办者、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策划者劳伦佐·鲁道夫带领下,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一度吸引了众多国际收藏大鳄的目光,被收藏界誉为“亚洲顶尖”的艺术品交易会。
在鲁道夫离任后,金融危机下的“上海国际当代”将以什么吸引各路买家?“没有学术就没有商业,没有商业就没有学术。”新任总监秦思源说道。
画廊相比去年缩减一半
“这是一个新的艺术方向。”秦思源说道,他是驻北京多年的策展人,曾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在中国曾创建过第一个声音艺术项目:“城市声音”。
而这个新的艺术方向,或许可以让过往掮客、藏家云集,金钱、香水泛滥的艺术品交易展会变得更加“安静”。据介绍,今年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就只邀请了国内外90家画廊参与,相比去年200家画廊,缩减了一半以上。
这或许很难想象两年前那个令人瞠目的场景:当200位国际藏家驾驶私人飞机云集上海,挥金如土,从而引起上海几乎所有艺术机构喧嚣四起,各自使出看家本领,各种路标和艺术展会的广告此起彼伏,只为赢得国际藏家的回头一瞥。
不过,秦思源也承认,金融危机下的摆摊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当然,他也冀望这种独特的“既学术又商业”的模式。
“在市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两极分化:好像那是商业活动,就没意思,学术活动就很好;或者是相反:那帮搞学术的好像高高在上,瞎胡闹;或者商业才是真实的。其实两个东西全是一张纸的两个面,完全是一回事。” 秦思源说道。这个中英混血儿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沟通经验,他不仅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同时在欧洲艺术界有着广泛的人脉。
学术吸引藏家参与
本次展会由艺术家汪建伟和东京策展人Mami Kataoka策划,以“发现当代”为学术主题的形式,与以往相比,这一确立主题性的形式,打破以往画廊参加展会无主题性,大家携带艺术品的随意性特征。
同时,本届展会还有国际顶尖专家参与的主题论坛,包括曾提出“后现代”美学理念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贺尔·福斯特,知名艺术策展人汉斯·乌里·奥布斯特、安东·乌达克等12位艺术专家,论坛主题包括将探讨“当代艺术是什么”的话题等。
艺博会本身就是商业行为,然而,以往在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大家交易得热火朝天,但交易的“是什么”东西,还没有定性。当资本逃离之后,只有依靠学术来进行梳理与规范。
“展会的专业团队立志与中国新兴藏家的互动,并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展会的资源不仅来自独立画廊或顾问,也不局限于每年的展会期间。”——几乎每个VIP收藏家收到的邀请上,都有类似的宣传语言。
事实上,秦思源不仅希望通过“学术展会”笼络起一批具有购买当代艺术品实力的收藏家,还希望能把握住艺术品到藏家之间的关系渠道。
展会名下,一个名为CDP的“开启亚太区藏家发展项目”的计划同时进行,在项目中,明确提出创建藏家俱乐部,建立高品质的市场研究,为中国藏家走向全球当代艺术圈提供协助、为藏家量身设计艺术之旅……
秦思源基于此说道:“我们会和艺术院校、艺术家以及拍卖行进行合作,与潜在的收藏家进行交流。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没那么糟,很多人对艺术品处于观望状态,不是因为没有资金,而是因为害怕,因为艺术品市场的底线还没有出现,如果买了艺术品,而价格仍往下跌该怎么办?我们要建立起收藏家的信心。”
在艺术市场的疯狂症已让大多数人丧失信心之后,用学术包装市场,也许正是人们所期望下一阶段的金光大道。
下一篇: 中国艺术品如何向国际市场迈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