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中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品拍卖促进海外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1840年以来,由于帝国主义掠夺和国内连年战乱,致使大批艺术精品流失海外,成为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活跃,中国拍卖企业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他们通过国际文物商人、拍卖公司和一些博物馆,选择和吸纳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国内一些收藏企业或收藏家也出于对文明古国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根性,不惜代价把流失海外的国宝带回祖国,并通过拍卖或其他购藏方式,将这些文物艺术品留在国内。2002年被业内称为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拍卖年,全国成交文物艺术品8796件,其中海外回流的约3000件。

  如果说2002年以前,中国拍卖企业和收藏家是主动到海外寻找文物艺术品的话,200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井喷”之势形成以后,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则呈主动回流获利的态势。回流形态亦有变化,其一,回流文物减少,近现代艺术品增多。徐悲鸿巨作《愚公移山》曾在网上或拍卖市场多次转手,被海外藏家收购。今年,海外辗转多年的《愚公移山》再次回流国内,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以3300万元拍卖成交,被国内买家购藏。2006年6月18日,多件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会上出现的中国油画精品,在深圳拍卖公司春拍再次亮相,部分拍品起拍价已过百万元。其二,20世纪后半期被海外艺术商人收购的当代艺术品,开始返销国内拍卖市场,高价拍卖回流获利。当年海外画商、基金会低价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数量不小,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这些艺术品回流内地拍卖获利的势头加大。

  若以2002年为界,把海外文物艺术品回流分成前后两期的话,前期回流以文物艺术品为主,后期回流以当代油画为主;前期回流以国内买家在国际市场主动寻找为主,后期回流以国外画商、收藏家主动将作品返销拍卖获利为主;两次回流的不同形态反映了艺术品拍卖的市场规律。艺术品市场兴起的前期是文物市场的活跃,收藏主体往往优先介入市场成熟、投资产品固定、价格参照体系完善、保值升值比率较为稳定的文物领域。当他们积累经验之后,就会转向选择余地与投资风险较大的当代艺术领域。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繁荣的标志是市场对当代艺术品的选择,关注当代艺术家创作,通过市场构建当代艺术投资与收藏体系,这是我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艺术品拍卖带动中国艺术品价格飚升

  中国艺术品拍卖起步于1992年,经10年的孕育发展,终在2003年出现拍卖数量激增、成交量放大、成交价格暴涨的火爆态势。2003年大型拍卖会成交率高,嘉德公司秋拍的王世襄专场、集珍专场的成交率达100%。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山水册》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最高纪录。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5年增值10倍,成为中国艺术品升值之冠。

  在油画领域,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普遍关注反映近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一是20世纪早期留学海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等。他们的作品存世不多,艺术和历史价值很高,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二是1949年至1976年出现以描写革命领袖、英雄事迹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备受关注。河北省著名画家魏奎仲的《练兵忙》首次拍卖就拍出101万元的高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道:“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内容和形式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表现手法模式化,似乎离我们遥远。但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是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的艺术见证。”三是以陈逸飞、陈丹青、王沂东、徐唯辛、陈可之为代表的写实派画风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市场基础,如陈逸飞的《笛韵》、王沂东的《初雪》、李晓刚的《息》等。以杨飞云、庞茂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倾向的学院派画风,在国内市场接受度亦很高,如杨飞云的《人体》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国外拍卖公司和买家主要关注的是:一是以王广义、张晓刚、余友涵、李山为代表的政治波普作品。这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前卫艺术形式,综合了美国波普艺术和中国“文革”中的领袖崇拜、群众革命大批判等视觉形式。二是以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宋永红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作品,他们以小市民色彩的泼皮风格,关注和反映市场经济活跃后一些社会阶层骚动的情绪。三是以蔡国强、徐冰、谷文达为代表的“85美术新潮”后游历海外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着眼于架上绘画或传统雕塑,更注重烟火爆破、行为艺术、影像、装置等综合表现形式。四是以郑谷国、洪磊、马六明和荣荣等为代表的先锋摄影作品。

  2006年春,纽约苏富比举办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全场拍卖成交额1300余万美元,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四川画家张晓刚的“补丁”肖像《血缘系列:同志120号》,被新加坡买家以97.92万美元竞得。岳敏君的《狮子》成交价为56.48万美元,位列第二。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4月8日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刘野的油画《烟》以320万元港币成交,方力钧的《2001·1·5》以200万元港币成交,总成交额1.3亿元港币。中国当代艺术吸引了全球艺术商人和收藏家的注意。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市场得到强烈回应,并极大影响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2006年春拍市场,当代艺术品特别是海外回流的当代艺术品价格飚升。

  虽然2006年中国油画在国内外拍卖市场是聚焦亮点,但在拍品选择上却呈两种风格。中国艺术品投资者主要收藏古典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激烈挑战和颠覆传统的当代艺术持观望态度。在欧洲和美国,当代艺术已被社会公众接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批判,对艺术形式的颠覆等,已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审美标准。因此,他们更关注当代实验性艺术作品。国内外中国油画拍卖取向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审美趣味的不同。
艺术品拍卖造就诚信拍卖企业和理性收藏家群体

  近几年,内地拍卖公司激增,专业或兼营艺术品拍卖的企业近千家,艺术品年拍卖近800场。随着市场迅速发展,拍卖公司也出现优胜劣汰的整合和调整。市场资源逐渐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如,嘉德、翰海、华辰等几家公司占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一些实力较小、信誉较差的拍卖公司开始被淘汰出局。

  在拍卖公司结构调整的同时,新拍卖公司不断设立。去年刚刚成立的北京保利公司与杭州西泠公司的首拍成交额轻松破亿,迅速跻身大拍卖公司行列。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成立之初,即以培育市场、匡扶时代为己任,董事长吴学军长期从事金融行业管理和艺术品拍卖管理,在金融行业与艺术品拍卖的对接中有专门研究,因此出手不凡,成为拍卖领域的一匹“黑马”。今年首拍3天8场,成交额2.15亿元,成交率67.5%。拍卖公司壮大的根本原因是规范经营,诚信为本。他们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拍卖运作模式,不断优化服务,提高拍品质量。筛选拍品,宁缺毋滥,确保精品上拍率;同时加强市场推广和营销,重视拍品图录、著录研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作品信息,包括来源、收藏承序、鉴定意见、专家评论等。通过翔实的材料说明,引导收藏家掌握真实信息,提高理性选择能力,不仅增强了收藏者的信心,培育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竞拍、收藏群体,更利于向全社会普及艺术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鉴赏水平。

  拍卖公司规范经营,拍卖市场持续攀升,也造就了逐渐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前几年股票、房地产等金融市场低迷,很多民间资本撤出转向投资艺术品,这是引发艺术品市场短线上扬的因素之一。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止跌回稳,艺术品市场的部分资金回流金融领域,客观上弱化了艺术品的投资热潮。但成交率下降和单品价格纪录不断刷新的现象表明,仍然关注和置身艺术品市场的大买家出于对艺术市场的信心和个人爱好,依然不惜高价买入真有收藏价值的精品,这些买家投资心态平稳,收藏定位明确,惊人之举迭出。著名收藏家唐炬是美术专业人士,现专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以收藏中国写实油画精品著称,最近以990万元拍得徐悲鸿的《浴》,以407万元拍得王沂东的《新娘》,以313.5万元拍得艾轩的《白光慢慢滑落》。一些非艺术专业的收藏企业和收藏家建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听取艺术投资顾问的意见,对艺术品谨慎选择,从盲目垄断式购买和跟风炒作,转向购买各类艺术精品。买家的理性使得哄抬价格随行就市的现象减少。理性买家奠定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调整中稳步上升的基础。

  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

  艺术品拍卖是社会收藏群体竞买高端艺术品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近年中国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场次和拍品数量激增,经拍卖企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使艺术品拍卖成为社会公众特别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

  按照法律规定和拍卖惯例,艺术品拍卖前应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告,并给受买者提供了解拍品的展示空间。艺术品拍卖预展或巡回预展免费向公众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近距离直接欣赏名家名作的机会和环境,这对于提高公众审美能力和国民素质都具重要意义。随着艺术品拍卖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公众特别是艺术品爱好者、投资者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关注拍卖新闻、图录、预展,甚至到拍卖现场感受艺术品拍卖的热烈氛围,很多拍卖场所虽座无虚席,但举牌竞拍者仅占现场者1/4或1/5。拍卖不仅是一种商业文化行为,更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中介和载体,通过展览、拍卖等形式营造的文化氛围,在引导公众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商业运作的形式拓展了艺术品和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收藏理念:

  一是收藏的理念:艺术品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图像记载,收藏艺术就是在收藏历史,艺术品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使文化价值更加深厚。艺术品收藏不仅是留给后人物质财富,更是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二是投资的理念:通过艺术品拍卖形成的中外艺术品价格体系使公众切身感受到艺术品自身价值和保值升值的特性。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以投资获利为目的的买家占绝大多数。

  三是实用的理念:现在一些企业进入艺术品拍卖领域,购买艺术精品,甚至开办美术馆,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企业文化形象,创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一部分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及部分工薪阶层已不满足于普通装饰画,而选择原创作品或名家名作的复制品,在装点居室的同时提高家庭的文化品位。

  随着艺术品拍卖的社会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拍、收藏群体的扩大,为艺术品拍卖及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品拍卖的板块性、阶段性调整并未改变整体攀升态势

  2005年秋拍以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并未如业内外人士所期望的保持急剧上升的势头,而出现了板块性、阶段性的调整。其主要表现是:主要拍卖公司成交率明显降低,特别是近现代中国书画成交率降幅较大,有的甚至下降约50%。一些前期备受追捧的现代名家名作成交率降低,价格回落。近期结束的艺术品拍卖专场总体成交率约为60%至70%,一些标价过高或未经市场考验的艺术品流拍,但名家名作的精品依然备受欢迎并连创新高。中国古代书画板块整体价位不高,但元代著名画家林子奂的《豳风图》,经大唐国拍公司一推出就受到藏家的极大关注。元代绘画珍品存世极少,林子奂传世名作只有两件,《豳风图》传承有序,清宫旧藏,因此这件国宝级的艺术珍品竞拍激烈,以1000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这表明,即使整个板块调整,也不影响其中珍品的飙升,投资者对市场的介入更为谨慎,对拍品的选择更为理性。这种阶段性部分拍品成交率和成交价的回调,有利于抑制前期的过度炒作和价位虚高,挤出市场泡沫,夯实市场基础,实现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平稳、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传统书画阶段性调整的同时,中国油画依然保持旺盛的上涨势头。在2006年的春季拍卖中,油画专场异常火爆,嘉德春拍中国油画、雕塑专场总成交额1.22亿元,成交率为88%;匡时油画专场总成交额2960万元,成交率95%;荣宝拍卖油画专场总成交额5318.5万元,成交率为78%;北京华辰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额4728万元,成交率74%;北京保利油画专场总成交额1.45亿元,成交率为87%;北京诚轩油画专场总成交额4105万元,成交率91%。华东保利拍出的刘海粟的《太湖帆影》以341万元创全场最高价;中鸿信拍出的罗中立《乡情拥抱》以308万元成交;翰海拍出的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成交,打破徐悲鸿作品的成交纪录;嘉德油画专场更是突破1亿元成交额。从各拍卖公司油画专场的成交数字看,今年春拍油画一路飘红,但火爆之中也有冷静,名家名作流拍的现象也时常可见,或作品质量不高或估价偏高,超过了藏家可接受的心理价位。由于近期油画拍卖专场增多,拍品数量巨大,藏家可选择的余地加大,因此火爆中藏家将会选择那些精品力作,如果不是增量资金突然入场,藏家的冷静选择和精品战略,将是油画拍卖市场的主调。

综上分析,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像当今世界形势,世界大战不会爆发,但局部战争连绵不断。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背景下,整体攀升的态势没有改变,只是出现阶段性调整或者部分板块的调整,这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正常现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将续发展。




上一篇证券投资视角下的艺术品市场

下一篇艺术市场“过冬” 经典艺术救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