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其实我早就不在新闻一线干了。随时准备拍摄的状态不过是一个习惯。这习惯使你保持着对周围变化了的事物的一种警觉,一种对新闻的警觉。而一个对视觉变化有敏感的文字记者,一定是一个敏锐而且注重细节的记者。只有注重细节的记者才可能是一个好记者!
保持对视觉的敏感
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的使命都是记录新闻,只是记录的介质不同。文字记者在记录并展开对五个W的叙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事物细节的描述,在新闻特写和通讯中,这种对细节的发现和描述往往是作品成功的核心。有采访经历的记者都知道,多数的精彩细节是被人转述的,需要对它们的真实逻辑和演绎过程进行验证。在采访过程中自主发现的细节是令人兴奋的,这种发现多来自对环境或对人物情感的深入观察,通过文字,以形象的方式导入读者的印象中。穆青写焦裕禄带病工作,写到了一只藤椅被病痛中的主人公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相信所有读过这篇报道的人都对此 留有印象。郭超人写登山,写到高原反应时呼吸的压迫和视觉的迷茫,在许多优秀记者的新闻作品中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文字中的“视觉感”。
在图像技术和视频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的压迫下,文字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已经愈益显现,所谓“读图时代”既是现代传媒的形式特点,也是对记者技能提升提出的要求。不管你是否使用相机进行采访,对视觉的敏感乃至对文字中视觉信息的发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采访,它使你的新闻充满细节;在写作,它使你的文字生动有趣;在版面编辑,它使你的文章与图片的咬合具有内在的逻辑;而在摄影记者,你恐怕是一个最好的合作者!
你拍和他拍是不一样的拍
许多文字记者都有数码相机,不过他们要么只把它使用在自己生活的拍摄中;要么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拉开摄影记者的架势,拍一些摄影记者可以拍摄而且肯定比你拍得更好的图片。而我要举自己的例子,我几次坐在会议的主席台上拍摄;和领导们合影的时候向摄影师拍摄;在商业谈判的时候顺手拍摄。我发觉因为拍摄位置的特殊,这些片子都是挺有趣的。
你拍和他拍是不一样的拍。
不用说他的器材和你的器材就不一样,他拍下来的你就不一定能拍下来。他拍摄的时候考虑的是对新闻的表现,他要表现的不好就无缘发表;你拍的是记录环境细节和氛围,你不必有发表的顾虑,因为这些细节首先对你的写作有用。他拍摄时没法不引人注意,所以理论上有“镜头干扰”的可能;你拍是相对不引人关注的,可能是事情更本真的状态。在采访现场,他是全过程地拍,是作 为第三者的观察式地拍;你可能是在访谈间隙中有目的地拍,而且你可能是作为对谈的一方在拍,这可能使你的画面具有特殊的交互感。一部小型数码相机的功能丰富,你可能把它作为录音机、录像机来使用;而摄影记者们则很不幸地依然记录着固定的影像。
所以,不能因为有摄影记者的存在就放弃自己的拍摄。在没有摄影记者的时候,熟练地使用相机当然更是必须的。
因为可以随手删除,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你的拍摄并不增加影像垃圾;却可能捕捉到某些以往未被记录的场景。这个事,值得干。
上一篇: 不能踏“红线” —围绕数码摄影的一点忧虑
下一篇: 中国新闻摄影“荷赛”之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