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翻看我刚出版的纪实摄影集《霎那无穷——海森眼中的人民政协》,深深地感受到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是充满着团结与民主气氛的和谐大家庭。15年来,我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用镜头对准可敬可亲的委员们,记录下他们议国是、谋发展、履职能的真情实景,比较生动地展现了政协委员的睿智思想和独特风采。

  今年,是我第十六次参与浙江省“两会”报道和第4次赴京采访全国“两会”。每年“两会”都会涌现不少新闻人物,记者怎样用镜头说话?怎样才能表现新闻人物的个性化?
  当新闻人物摄影不再只是简单记录外貌表情或相关事件,而是更加注重表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时,便将新闻人物个性化表现列在了重要的位置。这种个性化,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外表形象上,更重要的是从中渗透出来的丰富情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人物应该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典型,是具体性和概括性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拍摄政协委员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抓取和表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放在突出位置,力求强化对新闻人物的个性化诠释和理解。具体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人物的个性特质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一个人总以鲜明突出的个性特质区别于他人,不同的性别、年龄、阅历,不同的教育与社会背景,不同的职业、身份,使人物的性格乃至气质、形态和神态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人的不同个性特征。新闻人物摄影首先要熟悉和了解被摄对象,并在拍摄现场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间,抓取具有特殊意义的瞬间形态和神态,彰显个性化的元素为新闻主题服务。

  1、反映人物的职业特征

  玛格南图片社著名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琳在评判人物摄影作品的价值时说:“很多最好的人物摄影作品都给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美,而这种美与摄影对象的相貌并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这种难以忘怀的美,就是透过作品传达的情感及其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本行业内颇有建树。他们参政议政,调研视察,关注的对象大多和专业相关。因此,我在拍摄不同委员时,注重他们各自的职业特征和职业习惯,在环境选取、神态抓取以及姿势动作上竭力加以表现。我通过人物职业特点的典型环境来烘托,有效强化职业个性,这样所表现的新闻人物就显得真实感人。

  2、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新闻人物的个性特质还体现在身份特征上,需在相应的环境中捕捉独特的表现效果。当人物处于较大的环境中时,应充分利用摄影造型语言,恰如其分地选择环境中的视觉元素,运用简洁明了的取景和构图方式,准确反映人物的身份,表明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仅使画面主次分明,而且还通过新闻人物特殊身份的明确展示,加深了新闻主题的表达,使人物摄影画面产生一种张力。

  3、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物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有的人性情开朗、外向豪爽,有的人则蕴和谦逊、内敛含蓄。从形态和神态上捕捉被摄人物鲜明、准确而逼真的个性,并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融入到画面之中,对于揭示新闻主题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及时地发现和抓取反映新闻人物性格特征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可以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使之鲜活真切,跃然纸上。

 围绕事件的本质特征

  作为新闻传播内容核心的新闻事件,在以人为主体的新闻人物摄影中,仍是构成新闻主题的重要因素。有时候,新闻事件是新闻人物报道的背景,而更多的时候,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的核心,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然,作为新闻人物摄影,在画面构成中,应将主要的新闻人物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但在强调人物个性化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并整体把握与新闻人物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抓住事件的本质特征,通过人物的鲜明个性来传达摄影语言。

 1、选择新闻事件的可视性元素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选择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择真,一是择优。“真”,当然是指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画面的逼真程度;而“优”,则从新闻价值角度,考虑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和政策法规,从个性化表现角度,要看构成的画面中是否抓住了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可视性元素,具有较高的欣赏性。“择真”和“择优”,关键是通过“择”的过程来实现,而“择”就是对多种元素的视角把握。

  2、关注事件的情节性因素

  情节是新闻事件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它展示了新闻事件一系列不间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因此,关注新闻事件的情节因素,抓住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中带有特征性的典型瞬间,可以有效地刻画被摄新闻人物的个性化特征,提升画面的表现力,更好地为新闻主题服务。

  当然,情节的典型与否决定着新闻主题的表述,而细节的抓取和刻画,又极大地影响着情节的典型性,“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对新闻人物一个典型细节的瞬间刻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情节的全过程,从而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新闻事件中,伴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人物的活动会展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拍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需要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抓住高潮阶段的瞬间。因为高潮往往是事态和动作过程中最饱满、最有表现力的时刻,也最能揭示事件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摄影用形象说话的最佳瞬间。我曾跟随医卫界委员走上清晨的杭州街头,察看“大众小吃”的卫生状况,场面性的镜头有不少。但我在一个大饼油条摊位前,发现委员正在低头察看摊主的指甲,检查是否修剪,便按下了快门。通过这一特殊事件高潮的瞬间记录,较好地将隐性的问题与政协委员一丝不苟的精神显示在一幅照片中,较好体现了报道的新闻性与针对性。

  3、彰显事件的特殊意义

  在新闻人物摄影中,抓取人物具有特殊意义的形体表现和神态表现,加以强调突出,并将人物简洁有力的形象,与画面中新闻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被摄新闻人物的形象更亲切、真实和自然,还更能彰显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譬如一位委员在杭州清河坊面临拆迁之际,紧急投书市领导,呼吁“铲下留情”,从而保住了这一历史街区,使清末民初的风貌得以重现。于是我就在他视察恢复重建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之际,以朦胧虚幻的街区作背景,拍摄了他侃侃而谈的头像特写。“言简意赅”的形象,简洁有力的街区背景,展示了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内在关系,很好地反映了委员提案的特殊意义。

  有时候,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还需要具有新颖的构思,并运用独特的处理方式和富于个性的角度加以表现。如在省政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民主监督听证会上,一位后排旁听的群众迫不及待地要求发言,他高举起左手,并向前倾斜着身体,表现了急切的心情,我就靠近他,用广角镜头记录了这一情景。略仰的角度,鲜明的大小对比,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加显示了民主监督听证会的影响力与重要作用。

  实践使我感到,新闻人物摄影所纪录表现的形态,就是要在新闻事件纷乱繁杂、稍纵即逝的众多瞬间形态中,抓取那些典型的、富于个性特征的瞬间形象,并把它们概括凝聚在固定的画面上,使之瞬间永恒,令人回味。

 力求人物表情、动态的形神兼备

  摄影的记录功能要远超出它的艺术价值,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录,每个摄影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技法。表情、动态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一直是我拍摄人物所追求的目标。

  1、关注画面的情感性

  在政协委员的新闻人物拍摄过程中,有许多都是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拍摄、抓取的。相对于突发性新闻,会议新闻的拍摄要容易些,但稍不留意,极易出现程式化和图解式的画面。因此,要拍出带有新意、且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会议新闻人物照片,关键是要适时捕捉会议过程中人物内心流露的情感情态和姿势动作。因此,我十分关注政协委员会议内外或视察、调研活动中的种种表情,如委员们在他们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时的灿烂笑容,有参政议政时的激情洋溢,在视察灾情时的忧虑与焦灼等等。我在早年拍摄的全国政协委员、“六龄童”章宗义,就是抓住了他蹙眉握拳的神情姿态,揭示了这位老艺术家为绍剧等传统戏剧兴衰而忧虑的心情。

 在新闻人物图片中,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我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人物照片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并不大,却倍受读者青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含有的情感信息量非常大,具有更大的人情味与亲和力。我在拍摄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物理学家苏纪兰的照片时,就注重突出画面的情感信息。著名摄影师威廉·艾伯特·阿拉德对摄影作品的亲和力作了很好诠释:“一张出色的人物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摄者内在精神力量,它是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她)。”

  2、注意人物形、神表现的准确性

  抓取新闻人物形神表现,还必须注意与周围环境和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相吻合,人物的形神,即表情、神态以及动作举止,应符合环境氛围,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合乎事件的情理。我认为,准确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自然流露的神情形态,构成新闻人物的瞬间形象,从而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于画面之中,产生简洁、震撼的视觉效果,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3、预见性与快速反应

  要拍到表情、动态形神兼备的新闻人物,还应该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与快速反应的能力。“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我在拍摄中从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活动,而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等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拍摄对象或精彩瞬间,便立即寻找合适的角度,举机拍摄。摄影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瞬间性,不仅典型的细节是瞬间出现的,典型的表情、动态也是瞬间出现的。抓取有意义的瞬间,需要我们根据人物特点,去想象可能出现的情节过程,提前预想适时的最佳拍摄位置和时机,并根据实际事态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才能如愿以偿。在省政协召开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民主监督听证会上,我发现有名旁听的群众代表手里拿着剪报资料,早早来到了会场,预计这位人物可能“有戏”,便给以了特别的留意。果然,会议开始后,他第一个“抢”到了话筒,由于我有所期待,便从侧前方不远处用长焦距镜头抓到了他手握话筒、扬起剪报、敞开嗓门发言的精彩画面。

  不干涉对象而抓拍的瞬间形象,信息量大,也更为真切、自然。抓拍是新闻事件和新闻规律自身的要求,纵观当今的新闻摄影界,那些画面独特的、鲜活的、和震撼人心的瞬间,无一不是记者历经各种辛苦、长期蹲守现场,以独到的视角、真切的感受、机敏的选择和果断的抓取所获得的结果。美国《国家地理》助理编辑克里斯·约翰斯对人物摄影有过这样的评论:“在一个摄影师的职业生涯中,要想拍出真正令人满意的照片,需要跨越的时间和距离是极大的,甚至可以用几周、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或者几千英里的距离来衡量。因为摄影,每一天都变得无比漫长,这些充满了疑虑的日子,折磨着每一个在异域进行着创作的摄影师,特别是那些顶尖高手。”这段话表明了新闻摄影记者需要磨砺坚韧,增进虔诚,不断修炼自身的情操,才能拍摄出更多个性鲜明、风采独具的新闻作品来。




上一篇灾难摄影的取向与手法

下一篇解读新闻摄影的哲学元素 实现真实性和艺术性统一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