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对一些获奖照片的“真假”质疑引发的数码影像技术应用及评判的话题越来越热,广大摄影人就用数码手段、图片处理软件等修改的影像不断出现在非新闻类综合性摄影评选活动中的实际也众说纷纭。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结合近来影友们对一些获奖照片提出的质疑,本报自今日起设擂,邀集摄坛各路英雄共商“大计”——
近期以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类金奖作品《无情之火》的质疑声音。焦点主要集中在这幅使用影像软件和数码手段修改过的照片,是否可以获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类金奖上,就此,甚至有人喊出“打假”口号。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用数码技术手段对于摄影作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已成为人人必备的一项技术。对于广大摄影人来说,越来越多的摄影展览、评选等活动,也成为大家检验摄影水平,包括用数码手段处理影像水平的平台。因而,除却严格对影像真实属性予以限制,且在征稿启事中明确注明不得对原始影像进行改动等要求的新闻、纪实类摄影评选活动外,无论是主题性的,还是综合性的,无论是地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各种摄影评选中都会出现经过数码影像手段、图片处理软件等大幅度修改过的非原始影像摄影作品和只对图片进行了反差、亮度、饱和度适度调整的原始影像摄影作品同台竞技的情况。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张晴空中有鸟儿飞过的照片,如果要一次拍摄到这样的完美场景,可能需要摄影人耐心地在野外风餐露宿,等待很久。但如果用图片处理软件移花接木地拼贴上几只形态非常漂亮又与氛围吻合的鸟儿,便属举手之劳,相对容易得多。那么,这两张照片如果放到一个不限制影像手段、技法的摄影评选活动中同场竞技,是否公平呢?
将这个例子再引申一下,也就是我们要展开的话题:
对于原始影像的摄影作品(即不得进行合成、添加、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只能做反差、亮度、饱和度的适度调整的摄影作品)和非原始影像的摄影作品来说,在同一个摄影评选活动中同台竞技,是否公平?
摄影评选活动怎样做才能既鼓励大家通过探索实践各种影像技术手段以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可能性的热情,同时又要体现摄影本体的特色,摄影的原创特色,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其“度”如何来把握呢?
对于摄影作品的分类评价除了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之外,是否有必要从原始影像与非原始影像的角度进行相应界定呢?
……
这些问题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原始影像PK非原始影像,是否公平?
从本期起,本报诚邀广大的摄影爱好者、专家、评委、数码影像技术工作者,图片编辑、理论工作者、各种摄影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代表,就上述话题展开充分探讨。
您的意见、您的思考通过本报的刊发,不仅可能会为各级各类摄影评选活动更加规范提供参考,也会为全国性摄影活动的规则完善,摄影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摄影协会旗下的“中国摄影网站群”(WWW.cpanet.cn)也将与本报一起,同步启动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讨论。
敬请您参与,我们期待着。
《无情之火》违规了么?
针对近期以来互联网上一些对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获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类金奖的作品《无情之火》的质疑之声。中国摄协国际部日前对此张照片是否违反了本届国际影展的规则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积极的研究。
据中国摄协国际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互联网上对这幅作品多有质疑声音,但截至目前,本届国际影展组委会及主办单位从未接到过有关该展览获奖作品资格问题的相关投诉。中国摄协和中国国际影展组委会一直注意倾听来自各界的声音和反映,看到网友们对《无情之火》提出的相关质疑后,中国摄协非常重视,随即展开调查。
经了解,《无情之火》的作者叶锦棠先生投送这幅照片参评,并不违反中国第十二届国际影展征稿启事中的有关细则。叶先生本人也承认这幅照片经过数码技术手段的修改,已非原始影像。但这样的修改在一项非新闻摄影类的评选中,是不能以“造假”与否来衡量的,更应该从艺术创造是否合理等角度去评判。
对于影友们关心的评委职责问题,该负责人指出:按照惯例,评委只对照片本身的艺术水准进行评判,并把每幅照片认作完全遵守影展征稿细则的有效作品。
据该负责人介绍,“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为中国举办的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项非新闻摄影门类的综合性国际摄影活动,正是靠着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革,才取得今天的成就。面对数码影像的大潮,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主办单位和参与者也清醒地认识到,长久以来,这项重大活动沿用的一些传统征稿细则,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恰恰是个别不精确的表述,造成了广大参评者和摄影界人士对细则理解上的差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一项非新闻摄影类的综合性摄影活动,所有参评作品是不存在是否“造假”的问题的。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摄协主办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的健康发展,需要广大摄影人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其相关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也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的智慧。希望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参与中国摄协的各项活动并为之献计献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与时俱进,针对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等重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征稿与评选细则,更好地促进摄影事业发展,引领摄影文化的前进方向。去年举行的2007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对记录类获奖作品进行影像鉴定,将全部获奖和入选作品进行公示等举措,已成为摄影界的一种新风气。
该负责人还代表中国摄协对广大摄影人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及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其他活动的拳拳之心、热忱之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 伍振荣:器材不及人材重要!
下一篇: 犹太人的记录者: 维希尼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