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技术革命产生的“全民摄影”时代,还有没有精英存在的可能?假如有,那么,谁可以称得上?精英及其摄影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与大众的区别又是什么?
所谓精英,应当是在一个领域内具有独创精神并开一代风气之先者,其作品具有观念上的示范性和先驱意义,但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特点;而在内部,它是揭示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一定的民族乃至人类意志的作品,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
技术革命之前,这样的作品的产生受制于各种条件,能够拥有相机已然令大众仰慕,而能够接近各种现场、拥有到达不一般甚至特殊场合的拍摄者,常常成为精英分子的当然人选;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决定了摄影作品的价值,而舆论一律的社会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尤其是国家级媒体中的专职摄影记者,因其作品的独特和唯一而具有普遍引导的意义,摄影师也因此成为事实上的摄影精英。而今天,这一局面早已改变。摄影生产和传播机制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摄影经典的标准,自然也改变了摄影精英的意义认同。
缺乏独立意志和独创精神的媒体记者,只是长官化媒介意志的执行者,商业化和庸俗化摄影的代表者,他们成了另一个层面上的大众,是“工人阶级和手工艺者”的另一种身份表现形态。而那些过分强调艺术而忽略摄影者通过追求“艺术”的标签而期望自然获取精英的身份,只是重蹈了摄影术诞生早期画意派鼻祖的老路。
而“艺术”之外的摄影具备清晰的三重境界:为自己(也可以说是为“小我”或者私己),为同仁或者具有共同的利益团体(也可以视之为私己之外的他人、“我”之外的无关者),为身处其中的时代和社会(也可以视之为包含了自我在内的普罗大众、哲学意义上的“大我”)。
衡量一个摄影师是精英还是一定层面的大众,主要看他的作品有没有启发人们的思考并始终在尝试着改变至少是一小部分人的思想。关键是,它有没有在照片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一座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精英的摄影首先认同于这样的观点,即:优秀的、经典的、合法的摄影,就是可以从影像本身来确认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时期和阶级历史的摄影。他们富有激情和创造的能力,越界而标新立异,执着而引领潮流,他们是这一领域眼光独到的先行者,也是视觉文化范畴下的摄影在一个阶段里的意见领袖。他们可能会凭一己之力而改变一家媒体、营造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众群体,也可能改变一个时代的摄影风尚——在改变人们对于摄影的态度的基础上改善摄影的生态。摄影精英的造就不可能凭借偶然的一次或几次机遇、一幅或者几幅照片就能实现,而需要长期的情感与意志的投入和持续深入的思想沉潜;是对所处的社会、国家和时代历史的探究,而不仅仅只是对于摄影甚至摄影之外的艺术的迷恋。
摄影精英和大师的产生,固然受制于外在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是避开这些共性的因素,是对于摄影的持久耐心,挚爱以及天赋般的视觉敏锐感,严谨认真的工作方式,对人类赤子般的纯真情怀,朴素而天然、真挚而诚实。此外,除了作品,他们再没有其他让人感到特别醒目的地方。




上一篇中国摄影的堕落 协会为混协

下一篇思想让老照片“活”起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