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最近从朋友处看到一摞上世纪60年代的照片,拍摄这些照片的是一位当时县里的干部,拍摄内容也是那个年代农村里的一些劳动生产场景。从现在的专业角度看,这些照片似乎拍摄的都很稚拙,构图、用光及影调也不讲究,后期处理也很粗糙。但从影像中透出的朴素却深深地打动着你。面对着平实的影像,你似乎在和一个老农拉家常:今年的收成几何?小麦追了几次肥?棉花打了几次药?花生锄了几遍?家里喂的猪又长了几斤?……照片中人物所露出的那憨憨的笑,或面对陌生的镜头表现出局促不安的窘态以及被摄者身上的穿着、正在使用的工具以及周遭的环境无不透出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一种宁静的朴素。
在那个资讯相当匮乏的年代里,从事摄影的人少得可怜,一个省级报刊才有两名摄影记者。而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大跃进时代里,那些需要报道的战天斗地的热烈场面又岂是两个摄影记者跑得过来的?而小小县城中偶尔有个会照相的更成稀罕之物了。正是他们对生活中最普遍、最细致的一些生活常态的记录,虽似信手拈来但却使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生活本身的体温,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络。那些不加任何雕琢的朴素的影像记录,较之现在一些极尽矫饰、浮光掠影的所谓艺术创作更令人感到一种真诚的感动。
就在当今纪实摄影领域又有多少人为凝固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性瞬间”而绞尽脑汁,确实也拍出了许多动人心魄、让人击节、令人大叫的照片。诚然,这些影像对重大事件的记录的确产生过巨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为我们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中获取经验和教化进而促进社会的优化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视觉凭证。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即使我们把所有的摄影术的成果累积拼接起来,我们仍看不到完整历史的图像记录。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对影像搜集、整理过程中,只注意到那些似乎完美传神的影像。这些影像尽管极有价值,但不过是记录了历史的一些点,尽管是一些有价值的点,但和浩若大海的社会各层面生存记录相比,毕竟是沧海一粟。而忽略的正是在不同年代、不同群体相机持有者随意记录的大量影像。正是这些率性而为的朴素记录可能会成为连接那些点的线。长期以来,人们对重大事件的推崇,以及这种实践方式、价值取向与理论导向的形成,已经导致摄影的视野偏于狭窄,遗漏了大量以往社会许多平常而又重要的东西,因而有必要对自己的实践方式,价值取向和理论评介标准做一认真的反思。
有一位史学家曾说过,在谈到历史的时候,“既可以看到沙粒,又可以看到海滩,既可以看到灌木丛,又可以看到整个平原”。历史不仅仅是那些显而易见的轰轰烈烈,还应有平凡的、缓慢变化着的日常生活,它应该是平凡生活与伟大潮流的结合。而人类的生存方式的变化与社会存在方式的变化,是最不可缺少记录的。没有这一点,所记录下来的就不是人类的常态,就不足以说明过去曾发生过什么,这发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将来有什么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摄影的使命不仅要记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应记录日常生活的现实存在。
为了解经济大萧条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从1935年开始,美国组织过一次历时七年,拍摄了近30万张照片的纪实摄影活动。活动的策划者洛伊·史特克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阶段和我们的一切事物都有重大意义。”苏珊·桑塔格说,从20年代以后,一些功成名就的摄影家坚定地从抒情的主题中游离出来,而有意识地探索那些朴素的、艳俗的甚至索然无味的题材,拍摄了大量反映低层民众生活常态的照片。而这种探索在观念上则为西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位研究人类学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因看到一张民国初期的照片而激动不已。虽然那张照片在摄影技巧及质量上极其一般,但从照片中传达出的那个时期、那个地域的人的衣着、打扮、发式、神情、体态等,使他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先辈,也窥见了自己的影子。这不过是摄影者无意中拍到的一个普通场景,他当时完全没考虑什么照片影像以外的任何意义,只是记录了当时境况下人们的一种常态生活,却给我们后人留下如此温情的怀旧情愫。
自《艰巨历程》上展出文革照片后,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引起不一样的反响:经历过的人对那个时代表示出或愤怒、或沉默、或兴奋的种种心态;未经历的则表示了一种好奇和游戏般的戏谑。其实反映文革的图片流传民间太多了,只要当时有相机的人就能捧出一大摞子。他们以不同身份、不同心态记录着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在这些摄影和被摄群体中,有的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和劫后余生的喜悦,有的体味了狂热冲动的兴奋和冷静之后的迷惘。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不管他们以后境遇如何,都将对那段特殊的年月有着铭心刻骨的烙印,而这些照片则给观看和被观看者留下了藉以怀旧的记忆。如果我们的博物馆、档案部门稍微用心去搜集整理一下当时照片的话,将为那个特殊年代提供多少详尽的重要历史佐证啊。

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持有一部相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看看身边那些满街林立的彩扩店和无数身着摄影马甲,背着相机满处串的发烧友;想想那些背着重重的行囊不惜重金去西藏、新疆或更遥远的地方创作的摄影家,和摄影家们固守猎奇、带有功利色彩浓重的创作;以及所生产的大多是矫情、虚伪、装腔作势、人云亦云的影像垃圾,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看着这些平淡如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什么戏剧性,也不是什么重大事件的平凡影像。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记录身边常态生活小事的摄影者,有一批关心我们身边留下的影像并热心搜集和整理的人,我们还需要飘洋跨海费尽周折花巨资从国外摄影者手中购买有关早期中国人的生活照片吗?




上一篇染上摄影的毒瘾……

下一篇古董文物老照片的收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