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影展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盛大展出,其反响至今仍能从各大图片网站上以此展览大幅照片墙为背景的照片当选每周最佳或者热卖的情形中看出。作为一项主题纪念展,反映的又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记忆,这项展览放在这样一个人气极旺的场所,确实尽显其长,更颇受公众喜欢。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展览放在王府井这样的公众场合固然是绝佳选择,但艺术类的展览放到王府井大街可能就不太适合了。
且不论上述艺术类是指以影像为手段的当代艺术作品,还是传统意义上所指代的沙龙影像,这种艺术类作品只认美术馆、画廊之类场合的说法也有其片面性。尝试走向公众,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惯常在评选中被归为“艺术类”的沙龙摄影作品为例,如果仅仅在美术馆中展示,无论是作者表达情感、借景抒情的愿望,还是作品中关于美景真情的展示,都会因受场地限制而无法被更多人所观赏。传播学的定律之一是,只有传播出去才能产生价值。无论是作品中的信息,还是作者的诉求,无人问津无人得知又怎能广泛传播呢?
再说以影像为手段的当代艺术品。宋庄这样的艺术园区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之类有意开设低价艺术品摊位,与老百姓互动恐怕是艺术家们的愿望。固然,一些“好女不愁嫁”的名家作品或许已呈现流水化作业,但大部分以艺术为职业、以影像为手段者,还得靠传播才能碰上更多的买家。2002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时,当时的策展人高波就曾有意将当地的中学生等公众引入展场,观赏基本属于全面展示当时现状的“新摄影展”,尽管“看不懂”或责难声不少,但这无疑是艺术家推广自己、扩大影响的手段之一。想想进入艺术拍卖市场的摄影作品,不也被拍卖公司拿到豪华酒店等场合展出么?
千万不要看轻公众的艺术鉴赏力。照片是不是艺术,能否站得住脚,不仅要听专家怎么说,还得看公众买不买账。
艺术展更多走向公众,不仅会让公众提高鉴赏水平,同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艺术家的作品价值。以艺术为追求的摄影界朋友,能否有更多勇气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拿出来在大街上遛遛?




上一篇探究摄影之美

下一篇喜欢当代艺术中的正常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