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简介:当代艺术在近两年持续火爆,2007年国际艺术品市场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从2004年毕加索《抽烟斗的男孩》以1亿美元打破凡高《加舍医生》8250万美元(1990年)的纪录后,柯利姆特的《阿戴拉》在2006年以1.35亿被dior的老总拿走,其后当代艺术的成交便势不可挡,价格增长在2007年达55%。而2006年至今,中国当代艺术“明星”画家群体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已涨了百倍,周春芽、岳敏君等人的作品3年前的价格都只是在10万元人民币之内,像比较火的方力钧也只是几十万元,如今已是几百万元一幅。有人认为,画家群体的艺术水平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进步,但价格却在不断推向新高,节节上升的巨额天价必定会不同程度受到挫折。比如张晓刚的作品在苏富比拍卖上的流拍,嘉德撤销了当代艺术品专场的拍卖等等,开始在市场和舆论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怀疑和批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拐点论出现,开始冷静。也有业内人士持反对的意见。

当代艺术收藏拐哪个点
  □李冬莉

  今年一月初的一周内,以北京为核心区的众多艺术家分别被两路人马安排接见真正的大藏家,全世界公认的收藏排名第一的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也是在这一次,中国艺术界第一次从当事人,而不是其他身边人或者各类重要人士包括媒体的转述中,确认了100万美金定律,也回答了皮诺为什么没更早到中国来的原因。在皮诺这一层次的大收藏家中,他们只关注100万美金上线的艺术家及其生态群落。100万美金以下的收藏只能算甜点,谈不上生意。中国的当代艺术收藏或者说投资在自家国门内热闹了两三年,在人家那里不过刚刚开始。

  在中国异常热闹的这两三年有关现当代艺术的收藏过程里,不断有崩盘、拐点的声音出现。2007年年末至今,受美国次级贷的风波,加上国内王石和潘石屹有关房产市场拐点的争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拐点又成为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热门话题。这些话题的主旨无不呈现其主要所指,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太贵了,贵得离谱了,新进场的将减少,原盘者将退出。无论是股票市场的飘红,还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甚至艺术投资的崩盘,都没有人愿意怀疑中国整体经济的上扬,及出现在富豪榜上名单的持续增加。

  以这样的心理对比,以中国这样文明和文化的国度,这么点小鱼小虾,泥沙俱下就拐点了在当地艺术收藏和投资的领域,中国的市场如此初级,我们既没有重要的当代艺术美术馆和基金会,也没有能在收藏阵列里掷地有声的大收藏家;如果讲到拐点,指的是大浪淘沙,发展出一片长江黄河来,将现在怎么能从几十万元炒到几百万元,再将几百万元炒到几千万元的单一投资市场,拐成多样格局,以更多资本投资并推动艺术发展的大局面,是值得期待并需要更多时间和机会的;但如果说因为投资过热,而使得整个市场萎缩,甚至当代艺术发展和收藏的消减,同时又谈什么经济发展以至于富豪数量,实在有点苍白。如果资本不能通过其社会性进行加值,那只不过是财富的数值,而非价值。

  一个时代的结束

  □王凯

  这个月的中旬,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对外公布了新一轮的拍卖成绩。尽管在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中国当代艺术的3个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到了4.03多亿港元,并且这一成交总额也创下了全球苏富比历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纪录,然而,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拍卖无意中预示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拍卖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之所以将此次拍卖视为中国拍卖市场承上启下的“拐点”,是因为在过去15年的发展中,试水、泡沫等一系列非理性术语代表了中国内地拍卖业的主要特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则主要是指绝大多数艺术门类在经过了十几年的试水、泡沫后,各自逐渐回归到了一个理性的定位,也预示了中国拍卖市场从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向大一统局面的迈进。

  在高价格成交记录的背后,不仅仅只是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反却掺杂了更多的社会因素。本次当代艺术专场的重点拍品为刘小东的大型作品《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此大型油画包括了被分成9组的18幅军人肖像。这幅备受海峡两岸关注的作品以6192.75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刘小东个人的世界拍卖纪录。无独有偶,去年的当代艺术“标王”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之所以博得高价位,同样也因为是群组作品的缘故。

  每年的春拍,特别是高端拍卖公司的成交与流拍记录,往往被业内人士定义为接下去一年拍卖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一些流拍记录会被尽可能地缩小,而高额成交记录则会被过度放大。此次苏富比流拍的作品中,就有前途被看好的杨少斌作品《纵深八百米系列第六号》、石以宁作品《无题》、严培明作品《无名氏的肖像》、大受日美欢迎的画家刘野作品《爱是浪漫的》、画家毛焰作品《thomas肖像》等。流拍的原因,在有关人士看来是因为题材选得不好。这种观点的提出,只是迎合了市场的暗流,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艺术品来说,更重要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内地的拍卖中,几乎某一时间段内,某一艺术门类频繁出现高价,在每一年的春拍前,业内人士都会担心崩盘。之前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出现多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流拍现象,很多国内收藏圈人士就开始议论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出现危机。在今年各家拍卖公司征集春拍作品期间,也有人不断预言崩盘的隐患。“仕丹莱”艺术基金收藏的108件艺术品参加了苏富比此次的拍卖,这也是目前为止西方藏家最大规模卖出中国当代艺术品套现,因此其能否高价成交引起普遍关注。而最终以超出估价的1.3935亿港元成交,从而让很多人“欣喜”的是,至少在2008年的苏富比春拍中,中国当代艺术似乎还没有完全衰落。

  抛开此次苏富比春拍不说,在多数的拍卖中其实局部性的流拍并不可怕,真正让拍卖公司担忧的是大规模的价格回落和无人接拍。然而,每次回落的情况却又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之前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观点往往是市场存在泡沫,结论多是市场将转向理性。然而,中国拍卖市场所包含的艺术门类中,从最初爆出高价的中国当代书画、玉器、瓷器、明清家具,到时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几乎所有门类都经历过最初的不为人看重,再到一定的高价后理性回落的过程。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两年的急速繁荣,美国《福布斯》双周刊4月7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灌进去,倒出来》的文章,批评中国艺术品市场炒作。在2008年初一度喧嚣的家具收藏市场上,近几年连续翻价的材料价格瞬间被打回原形:从30万元/吨上升为70万元/吨左右的紫檀木已回落到30万元/吨;酸枝木从3万元/吨的价格上升到10万元/吨左右后,目前也开始回落;近几年连翻3倍的海南黄花梨木也有跌落形势。远没有在2007年底,很多行家所预料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好。而在玉器的收藏中,近年来一直所为人追捧的和田玉料的价格,也开始趋向于回落,不少最初进入到和田玉原材料收藏的藏家,开始转换收藏方向,走向了收藏工艺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的新型收藏路线。

  收藏方向的理性,也不仅仅表现在家具、玉器的收藏中。在2007年底结束的秋拍中,嘉德、匡时、华辰等多家拍卖公司不约而同推出了一批当红油画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或是这批艺术家曾在特定历史阶段有过重要地位的代表作。这一市场认知,与和田玉收藏家的态度不谋而合。正是由于这样的艺术品在历史情境转换后产生的不可复制性,才集中代表了艺术品所拥有的市场价值。

  在中国内地拍卖市场15年,特别是步入新世纪之后几年的发展中,几乎所有艺术门类的藏家与买家们,都不约而同尝过了酸甜苦辣的滋味。这种不断变化的新兴拍品见得多了后,买家们开始越来越沉得住气。同样也因为15年间不断更迭轮换的拍品,无形中淘汰了越来越多的买家,反倒是有眼光、对拍品有着明确认识的买家沉淀了下来。从浮躁转向理性,是中国内地拍卖市场15年发展中的典型特征,也是一个突出的时代特色。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揭过旧篇章,走向新时期的分水岭,或许就在2008年。




上一篇艺术品对于中国收藏家而言是一场赌博

下一篇齐凤阁:30年中国版画的格局及演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