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凤志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对文化自信加以特别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战略命题,它破解的是中华民族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具有世界意义。只有在大历史、大格局、大视野中认识文化自信问题,才能从本质上领会其蕴含的战略意义。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对确证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我”具有的文化战略意义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精神自我”主体性的呼唤和确证。文化总是一定主体的文化,反过来,文化也是一定主体身份的标志,它在根本的意义上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中华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首要的是确立并自觉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
中华民族以五千年悠久文化著称于世,其文化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近代。而自近代西方文明产生以来,西方开始压倒东方,由此产生的文化自卑心态使我们曾经一度丧失“精神自我”。“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相互冲突激荡、博弈竞争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不断推进“文化同质化”,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间的冲突越来越趋向于以“文化化”的软实力方式展开,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实质成为“中国要勇敢地做我们自己”还是“被西方同质化成为资本主义新成员”的根本性问题。中华民族要想成为独立的自我,就必须确立中华文化的“精神自我”、“思想自我”,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提供了精神高地。中国发展内涵和品质的提升需要文化自信持久的精神支撑,它是我们抵御一切干扰和不利环境的内力和定力,也是中华民族在精神上重新崛起及民族复兴的思想保证。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承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期待
只有以时代问题和中国问题的双重视域把握文化自信的战略蕴涵,以汇通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视野融合方能把握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期待。
文化不是自我决定的,文化自信只有以一定的现实基础为支撑才能充实而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社会存在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同时,也只有实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才能得到内在的认同,才能使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蕴含的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得到充分的展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文化自信的使命在于对中国崛起所承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标示和阐扬,概括和提升其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崭新文化形态。资本主义文化在物质文明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这种文化是建立在战争、掠夺基础上的,是以不文明的非正义方式获得的。而中国正在着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崛起的新文化形态,是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的,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这一文化的崛起实际是中国影响世界格局的深刻历史过程,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世界借鉴意义。文化自信是对这种新文化形态合理性的积极肯定与坚定信念,是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蕴含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自我阐释,它展示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承载的延续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诉求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主体意识自觉,更需要文化实力的支撑,文化自信是在文化主体自觉自强和不断创新的相互支撑中实现的。
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文化的自信,对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需要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关键是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视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文化体系,把后者视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和阐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和创新发展机制,在思想史的层面上把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生成逻辑。
总之,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强为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发展,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成长,必定是一种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处理好“古为今用”的关系。同时,要摒弃自我封闭和唯我独尊、要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思想文化,提高“洋为中用”的能力,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文化根基。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上一篇: 从丢书大作战说起来读书总是好的开始
下一篇: “地铁丢书”展现了读书焦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