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继富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三、中国饮食民俗种类

  我国的饮食习俗丰富多彩,地域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都会带来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礼仪的不同,但是总起来说,我国的饮食可以分为以下3种:

  1.日常食俗的主要食物由主食和副食组成。这些食物都是取用最便捷、食用最简单、人们最常见、普通的食物,诸如主食的米饭、面粉,副食的高粱、小米、红薯以及水和茶等饮料。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温饱为目的;主要传承祖先的家庭膳食结构,以节约为本,讲究四时三餐的统筹安排,遵循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饮食禁忌等等

  2.节日食俗是展示我国饮食风俗最充分的食俗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外,更多地是赋予这些食物以及食物的各种造型等形式以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我国春节的食俗中,除夕是具代表性的,一般人家都会做十二道菜,以此象征意念的十二个月,菜肴中的鱼则象征年年有余,青菜、白菜象征一年青青白白;元宵节中的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节日食俗除了包括我国节日期间的食俗以外,还包括我国一些特殊的时间或特殊的活动的饮食,这些时期形成的饮食习俗与节日食俗一样十分独特,比如在结婚、建房、寿诞等活动中的饮食与节日饮食一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如在云南哈尼族地区,在谷物成熟以后,选择一天的清晨,人们到田里拔一把成熟了的丰满的稻穗,栽在屋旁水沟边,同时将当年栽种的各种蔬菜瓜豆取回一点,做成各种菜肴,其中要有一碗鲜嫩竹笋,象征来年庄稼像竹笋一样节节高。一切准备好之后,从早晨拔回的谷穗上搓下谷粒,放在锅中烘焙,炸成米花,并将米花放入酒中浸泡,称新谷酒。吃饭前每人都要喝一点,即使是婴儿也要在嘴上涂抹一下,据说这样可以在意念中无病无灾。这餐饭一定要吃饱。据说新谷酒喝得越多、吃得越饱,待到秋谷上场时就会有吃不完的粮食。

  节俗饮食一般讲究“逢喜成双、遇丧排单、庆婚重八、贺寿重九”排菜规矩,并且菜名注重“口彩”,将饮食礼仪与民众良好祝愿紧密地结合起来。

  3.在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影响下形成的食俗禁忌、食俗礼仪和食俗规矩等宗教食俗。其民俗的表现较其它两类饮食民俗有明显的区别。宗教饮食民俗在行动上有某种手段或仪式,在语言文字上有某种戒律,在心理上有某种支配精神意识的神秘力量;这些俗信外化为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不吃以及按什么方式吃等,这些规矩习俗都被赋予种种宗教经典或神话式的解释。如大乘佛教的“只吃朝天长,不吃背朝天”,小乘佛教的“只要不杀生,也不禁荤腥”,穆斯林奉行“五禁”,每年要过“斋月”等。这些食俗不断地发展,构成了中国饮食民俗中独特的素菜和清真菜系列。

  除了虔诚的宗教信徒创立和传承的宗教食俗外,民间俗众的日常饮食习俗中,也包含了许多饮食的宗教祭祀内容。如鄂伦春族在饮酒和吃饭前,必须做一个让山神和火神品尝美食的动作,裕固族清晨饮茶前,要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撒在帐篷周围,然后才开始喝。各个民族在祭祀时,少不了以食物作祭祀供品。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只有等神灵享受完祭祀食品后,人才能食用等等。这种俗众中的宗教食俗与宗教信徒的宗教食俗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宗教信徒的宗教食俗的主体是人的话,那么俗众中的宗教食俗的主体则是神。这种俗众中的宗教食俗源于人的灵魂不灭观念,他们认为神灵像人一样具有灵魂和思想,他们过着与人一样的生活,他们同样享用人世间的美味佳肴。同时,俗众中敬奉给神灵的祭祀食品,具有沟通神灵、祈请神灵保佑的作用。

  总之,作为民众生活文化的饮食民俗,与其他文化一道在规范和调节中国民众生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所包容的文化思想和民间精神是其他民间风俗难以媲美的,至于中国饮食民俗呈现的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归一性的统一,风俗的本土化与外来文化的统一,伦理纲常的繁复性与等级差别的统一等特征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文章原载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2018-03-16
【本文责编:姜舒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狗年说狗:生肖狗的二三事

下一篇[张洪彬]巫术、宗教与科学:重思晚清的风水批判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