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世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三、衰退:德格藏族雕版印刷工艺的活态流变
(一)产品的生产经营
德格印经院是藏区著名的三大印经院之一,始建于1729年,有两百多年的雕版印刷历史。到1958年底,停止了经书的印售。1979年,德格县成立了文物管理所,开展了对印经院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并重新开始印刷经书。1980年,德格印经院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德格印经院一直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对建筑和文物(经版是重要的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一直在印刷经书。用成为文物的老印版印刷,没有雕版的支出,成本低,收益高。文物需要静态保护,最好是好好保管,尽量少用少磨损,或者不使用。所以,对必须使用的老印版已有所限制,所印经书也显紧俏。现在每年用老印版限印《大藏经》中的《甘珠尔》十五套,《丹珠尔》十套,供不应求,购买者需要排队。《大藏经》约占全院所印经书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为其他各种各样的经书和少量的佛像画,这些经书既有老版的,也有新版的。新印版不存在保护问题,所印经书的多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但增加了制版成本。改革开放以来,德格印经院虽一直在雕刻新印版,但也没有大规模开展。
雕版的主要原料仍然采用当地产的桦木板、杉木板,变化不大。印刷的主要原料为纸、墨和硃砂。现在传统藏纸经书的价格是一般机器纸经书的三倍左右。由于传统藏纸价格高,现在主要用外地工厂生产的机器纸,只有少量的用藏纸印刷。藏文经书有墨版和硃砂版两种。墨版经书历史上用自制的烟墨,新中国成立后停止生产,一直没恢复,现在用的是从外地购买的墨汁;硃砂版的仍然用硃砂印刷。
雕刻印版的基本技术变化不大。制作新印版的工人主要来自江达县的波罗乡,每年人数多少不等,平均有十五人左右。新刻印版既有新的经书(德格印经院原来没有的经书),也复制原来的老版,他们按所刻经板的数量和质量计件获取薪酬。另外印经院还有两位固定的雕刻工人,一位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另一位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们两人的工作主要是检查老印版,进行补刻修整。雕版印刷技艺的关键是制版,一块好的印版既要书法好又要雕工好,这需要时代的风气才能孕育出高水平的书法家和雕刻家。现在既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制作印版,也很难制作出历史上那种非常精美的、艺术水平很高的上乘印版了。雕版工艺虽得以传承,但质量、数量不能与以前相比,衰退是明显的。
印刷装订工艺的工序有裁纸、浸湿、印版出库、印刷、印版清洗、入库,印刷好的书页晾干、分检、打磨、装订成册等,均沿袭传统,没什么变化。印刷工人为临时工,每年有五六十人。印刷的技术不复杂,一般一个星期可以学会。工人均是计件获取薪酬。
雕版印刷的产品主要为经书,也有少量的佛画。除少数老版印刷的经书字迹不够清晰外,变化也不大。最大的差别是用纸的不同,即机器纸和藏纸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一目了然,不会混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经院是德格县的重要旅游资源。2013年,由于当地修公路,参观印经院的游客不多,只有2500人左右。旅游的收入主要是门票和出售佛像画(游客一般不买经书)。收入虽然不多,但也有助于印经院的发展。游客参观印经院,参观印刷工艺,但仅仅是参观而已,并未影响传统印刷工艺的发展和延续。
(二)产品消费
历史上,藏族人民主要阅读雕版印刷书籍。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打印、激光照排、扫描等新的印刷技术的运用,以及工业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印刷用纸(与传统藏纸相比)的使用,大量现代技术印刷的藏文经书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甘孜州几个地方,我们随机对一些人家进行了调查。他们都说现在念经均用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雕版印刷的经书一般舍不得随便翻看。康巴卫视驻康定记者站记者索朗(化名)经常到各地采访,他说:
现在藏族念经多用长条经书。经书重在文字清楚,内容正确,不能有误。内容是最重要的,至于是用雕版印刷还是现代技术印刷的,都没有太大关系。雕版印刷的经书价格高,特别是传统藏纸的价格就会更高,现代技术印刷的价格低。用什么书,与阅读者的经济及爱好有关系。一般的老百姓大多还是用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特别讲究或特别爱好的也用雕版印刷的书。有一些高僧大德可能也用这样的经书。但大多数老百姓认为,这样的经书较珍贵神圣,一般放在佛龛上供奉,好好保存起来,舍不得经常翻阅。
不仅普通群众,僧人现在也使用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距德格印经院不到1000米的更庆寺,僧人念经也大量使用从成都买回的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据更庆寺僧人顿珠(化名)讲:
更庆寺僧人念经既用从成都买回的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也用雕版印刷的经书。其中,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用得要多一点。相对而言,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字迹更清楚,价格便宜些,购买很方便。即使需要的量大,很快就能买到。而雕版印刷的经书如果量大,一般需要预订,两三个月才能印出。经书主要是看字迹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好,阅读哪种技术印刷的经书都可以,寺院没有规定。
现在甘孜州色达县五明佛学院还专门用现代技术印刷经书,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本院僧人和信众。
在印刷术的发展史上,现代印刷术的发明、运用,对于雕版印刷等传统的印刷技术而言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现代工业生产的机器纸对于手工纸而言也是如此。就藏文经书而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激光照排技术印刷的经书,不但字迹清楚,还能根据需要用各种字体印制,也能保持原有经书的各种手写书法、字体等原貌,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且价格低廉,购买快捷方便。现在成都已经成了四川及相邻藏区藏文印刷的中心。在成都武侯横街、西门及附近郊县有二三十家从事藏文照排和印刷的店铺。这些店铺有大有小,有的小店甚至没有店面,直接在家里经营。除这些之外,还有西南民族印刷厂、四川松潘藏文印刷厂两家大的藏文印刷厂。这些大的印刷厂,如果是小批量的订单,一天半天就可交货;如果数量大,一两天、两三天也可交货,印刷速度很快。很多时候是藏区的购买者出发前来电话联系,车到成都书就印好了。这些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价格低廉、购买方便,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雕版印刷的经书,并直接影响了雕版印刷的生产。不过,雕版印刷仍在进行,并且与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有明显的区别,并不混淆。
藏区有少数人出于对雕版印刷经书的喜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机器纸的雕版印刷经书,甚至高价购买藏纸的雕版印刷经书,这是雕版印刷技艺、传统造纸技艺能够延续的最为重要的力量。2006年,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非遗”的认定和保护,首先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仅静态的文物需要保护,活态的雕版印刷技艺也需要保护;其次扩大了影响,宣传报道及到外地的展出逐渐增多,地方政府也更加重视;第三,认定了国家级、省级两个传承人,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助,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荣誉感。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总体来看,“非遗”保护力量在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保护中所占权重不算大,但它与其他保护力量相互配合,促进了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由上可见,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流传至今,没有改变特色或风格,但生产的数量大不如前,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是一种衰退的传统工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寻访“文化小山村”的纳西族歌者
下一篇: [周帆 黄守斌]侗戏——柔性的力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