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这一价格的意义还在于,走过17年发展之路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终于诞生了第一个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检点历史会对当下“泡沫”还是“浪花”的论题生发更为清醒的判断,这一争论已是周而复始。



  初创期:预告繁荣时代的到来



  1993年6月20日,上海成立的国内第一家拍卖公司——朵云轩拍响了内地拍卖市场的第一槌。在这场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专场拍卖会上,成交额830万元,成交率为74.5%。该年的标志性事件还有嘉德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当时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股份制拍卖公司。



  紧随而至的成功预告了一个繁荣时代的到来。有人曾用“惊人的繁华”来形容1994年的国内拍卖市场,“人潮汹涌”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很多艺术品开始突破纽约、香港的拍卖价位,迅速增长,扶摇直上,甚至创下纪录:齐白石十二开《山水》以517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中国近代书画拍卖最高纪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内开张拍卖行与开辟古玩市场一样,进入了跑马圈地的大时代。大大小小300多家拍卖行如过江之鲫涌现,每年不下500余场次的拍卖会,一些急功近利的拍卖公司开始利用赝品蒙骗买家,甚至不择手段雇托,哄抬价格。买卖双方出现信任危机。高成交总额的背后,是一些拍卖公司的低成交率。数年间因主客观的诸多因素拍卖市场自行规范、整合,有的发展了,有的淘汰了。



  成交速增:质疑泡沫还是繁荣



  进入2003年拍卖市场重回火爆之势,名品佳作屡创新高,中央电视台前所未有的两天现场直播拍卖会更是将这一喜人之势推向高潮,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成交价1980万元打破保持七年之久的中国嘉德巨幅《丽人行》1078万元纪录,成为中国大陆近现代书画最高位。这波火爆行情到2004年达到一个顶峰,仅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的“古代书画专场”就成交1.12亿元,第一次实现中国古代书画单场成交超亿元的新纪录。这一年内地拍卖市场成交额达57亿元,比2003年的25亿元翻了一番还要多。



  成交额的迅速递增让收藏界开始争论中国艺术品价格是否到了临界点、是否出现泡沫经济现象的话题。与此同时,随着2005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油画和当代艺术开始惊人的成长。特别是2006年受国际艺术市场中张晓刚《同志120号》一炮而红的极大影响,在国内出现了北京保利刘小东《三峡新移民》拍出2200万元的高价,吴冠中《长江万里图》也以3795万元刷新国内油画拍卖新纪录,当代艺术品价格飚升,对内地市场有风向标意义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大幅回落,曾经“疯狂一时”的内地艺术品市场进入低迷状态,买气缺失,艺术品身价大幅缩水。



  亿元时代:源自“V”字型复苏走势



  2009年市场逐渐回暖,告别低迷。该年成交总额达到了212.5亿元人民币,第二次突破了200亿元大关,只比2007年的223亿元少11亿元。整体市场从2007年到2009年呈现出“V”字型的复苏走势,其关键在于中国书画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短短一个秋拍季,中国古代书画就有4件拍品的成交额超过了亿元大关。中国书画由此宣告进入“亿元”时代。



  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赵榆认为,“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形势基本上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形势相吻合,是一个波浪式上升轨迹。大陆拍卖市场在1995、1996年进入第一个高潮,到2003年至2005年春季形成了第二次高峰,从2005年秋季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调节期。这次始于2009年秋拍的市场升温正是调整期过后的又一次高潮。”

来源 :《深圳商报》




上一篇红木家具市场“水”有多深?天价背后的潜规则 作者:卢国强 李舒   

下一篇吴龙狄:70后艺术家群体渐成市场后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