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中国书画市场完成了由2008年春拍的低迷向2009年春拍的复苏,以及2010年春拍的狂飙这两连跳。2010年春季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延续了2009年秋拍的良好势头,香港苏富比创下近20亿港元的成绩;接着,嘉德春拍又天价迭出。其中张大千巨幅绢画《爱痕湖》以1亿零80万元人民币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单幅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而保利春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成交价又高达4.368亿元。这一价格远远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成交的纪录。短时间里程碑式的记录连连,可谓眼花缭乱。审慎地看待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书画市场,在当下,极具现实意义。
一、中国书画市场发展的基本状态
1、拍卖热,画廊冷的局面未有改观(见图1-2)。一面是热气腾腾的拍卖,一面是冷瑟瑟的画廊业。2009年拍卖市场的繁荣并未有效地带动画廊业启动。画廊业不得不面对在调整中走向纵深的中国书画市场:一是作为中国画市场主体的画廊业,其销售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二是大多习惯于自产自销的画家作品的销售量不断下滑,且价格处于停滞甚至下滑状态;三是一度作为中国画市场主要出口的拍卖成为一个当代画家做秀的平台;四是藏家在高价位吸纳的作品市值迅速缩水,藏品的流通性进一步恶化,大量资金被套牢。五是大环境使中国画市场新资金的进入遇到了更大的障碍与瓶颈。
2、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书画市场供求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市场供给面过度市场化是中国书画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不能逾越的鸿沟。这个过程的基本特点是:(1)总的来说,市场供大于求,作品的供给量大规模增长。(2)中低端从业人数激增,而高端艺术家缺失,造成作品市场结构性失衡。艺术精品鲜见,行活及涂鸦之作充斥市场。(3)供给渠道在混乱中迅速扩张,各式各样的拍卖、展览、展销及画廊、网上营销等把艺术品的供给几乎雷同于商品叫卖,渠道的多样化已经演变成过度化甚至混乱。(4)政策导向及标准的缺失使中国书画市场供给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假画、行画充斥市场;另一方面,真正的艺术品又很难叫座,市场陷入一种消费博弈的状况之中。市场供给面过度市场化像毒药一样侵蚀着成长中的中国书画市场。
3、中国艺术品市场(见图3),特别是中国书画市场做大做强的市场格局与基础尚未建立。几乎井喷的拍卖市场的背后,其实潜藏着新的危机:短时间内的迅猛拉升将不可避免地积累泡沫,这种气氛正在向传统书画和古玩杂项板块弥漫与扩散。其他领域溢出资本而非艺术品市场内生资本,对中国书画市场有很大的掠夺性。中国书画市场还面临着发展的压力:中国书画市场标准缺失;中国书画市场退出机制缺失;中国书画市场供给面过度市场化而需求面市场化缺失;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体制发育迟缓;在国家层面上,中国艺术品市场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见图4),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缺失具有高度的国家文化战略;中国书画市场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过度投机使中国艺术品的市场行为处于极度失衡状态。
4、中国画市场资源多元程度不高,比较集中,趋同性比较强,价格层次也不够多,艺术家难以形成多层面作品。在关注创造力的态势下,其他更多复制性作品会滑入大众工艺品的收藏行列,盲目跟进与炒作将失去生存空间,中国画市场在不断走向注重典范与经典的繁荣时代。
二、中国书画市场的生态取向
1.中国书画市场的发育虽然刚刚起步,但市场化意识已经确立。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城市最高人均收入,还是中国书画市场非常“小儿科”的容量,抑或是中国书画市场的不同层级结构,都证明中国书画市场的发育没有进入成熟期。尽管如此,其市场化意识却已经确立。一些画廊利用自己在本区域的人脉关系,把联合画家、团结收藏家方面的工作做得精深到位;画家也由被动等待市场发现变为主动将艺术作品推向市场;各大投资机构和投资商还积极投身市场;媒介与创作、展览、市场更是在走向四位一体的系统化运作。
2.礼品作为中国书画市场的主导性形态未能根本改变。中国书画市场的流通发展的状况,从总体结构上来说,还在很多方面大多体现于礼品的消费水平与能力。中国书画市场流通的扩大就是艺术品消费量的扩大。但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消费和收藏的意识不高,艺术品消费和收藏能力尚待进一步引导。消费中国艺术品的最普遍方式就是将中国书画作品当作礼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虽然市场的发展已经让艺术品从一个狭小、被动、单一的圈子中跳了出来,进入了以不同的艺术观念观照民族艺术本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格局,但礼品消费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3.作为中国书画市场重要主体形式之一的画廊业,其应有的作用及地位还未完全建立,私下直接交易还是主要渠道。但拍卖的效应会在今年后半年传导至画廊业。
4.中国书画市场的规模扩展遭遇环境及政策瓶颈,中国书画市场的成长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一是国家一直没有系统、有力、与中国艺术品投资相关的经济政策出台,使中国书画市场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二是中国书画市场监督力度深入不够,没有权威性的执行力度;三是2007年通货膨胀严重,2008年经济景气不高,2009年经济回稳形式不明朗,投资者在恐慌的心绪下,很难有心力去关注与投资中国艺术品。
5.中国书画市场忧患重重,正在低速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关注点范与经典已成潮流。
6.研究、批评与传媒的作用正在失去公信力,各种传播逐渐成为一种广告性的叫卖的趋势未能根本改观。理论研究界面对中国书画市场发展的现状集体失语。各种传播机构都是在为艺术家的利益而摇旗呐喊,听不到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基于审美范畴的具有准则性的学术与市场批评。
7.诚实守信代理体系缺失,市场化体系建设缓慢。市场体系包括画廊、拍卖行、收藏家、评论家、博物馆等一系列环节,作为中国书画市场的一级市场,不仅仅是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必须具有文化消费意识,才能在规范艺术品收藏市场、鉴别艺术品的真伪、提供优秀艺术品等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立诚信可靠的代理体系,是充分保障这一市场繁荣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诚信、专业、规范的经纪人队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目前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及优秀的经纪人均十分匮乏。
8.中国融资体系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书画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长不快、长不大的现状成为阻碍中国书画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突出地表现在这一市场无法获得抵押贷款、保险、专项投资基金,致使中国书画市场的流动性低下。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不仅与市场环节、结构的健全与高效有关,与营销、运作智慧和策略有关,更与艺术品的质量及资本的参与程度有关。
三、转型中的中国书画市场
中国画市场在进行了深度调整后,又要迎来性一轮的行情,在理性回归此起彼伏的呼声下,中国美学转型实质上正在催生一个脱胎换骨后的中国书画市场。
1.价值判断的转化。(1)市场价格高的作品不一定价值就高,作品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才是关键,唯有严格经受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双重考量的作品才最靠得住。(2)成交数量多的作品不一定价值就高,作品的质量才是关键。任何行当都要遵循质量原则,而不是数量原则。(3)火热拍场中的作品不一定价值就高,作品的个性、经典性才是关键。
2.价值投资的形成。现在,中国画市场中的投资者摒弃了往日从众、浮躁的心理,更加注重作品的真、精、新及欣赏价值和品牌价值,用更多的时间去慎重地对艺术家的作品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当下的中国画市场已经渐渐向发现典范与经典来分享成长为目的,进而形成价值投资的趋势发展。
3.中国画市场中精神消费兴起与艺术批评觉醒。中国美学转型带来了中国画审美风尚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中国画市场批评意识抬头,中国书画市场批评正迎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时期。
4.关注创造力将成为中国美学转型中中国画市场发展的最大收获。中国美学转型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世界上只有创造是永恒的,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智慧源泉。艺术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新又需要大环境及创新能力的机缘聚合。中国画市场要想蓬勃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经济走向等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创造力。创造是一种难得的学术精神,也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注创造力将是中国美学转型为中国书画市场带来的最大收获。
上一篇: 亿元身价,中国传统字画与瓷器平分秋色 作者:朱浩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