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尘埃落定,近来由于一个意大利的叫奥利瓦老头串访到来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中国的抽象艺术展引起网上一番热烈讨论。
  
  由于前一段时日越讨论越乱同时也越起到广泛宣传该活动的结果,所以也没凑热闹。
  
  但事过,我想聊一聊关于大家讨论的抽象艺术的概念问题。如果在讨论抽象艺术之前没有搞清其基本的概念,我想忙了半天又白忙了。
  
  关于一个西方过时的概念:“抽象艺术”
  
  “抽象”这个词来源拉丁文为abstractio,它的原意是排除、抽出。在自然语言中,很多人把凡是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不具体的东西,叫做“抽象”。
  
  “抽象”的概念在东、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渊源历史。虽然在用词和理解都有显著地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就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的两个对立面,或者说一个明确一个不明确;一个为阳一个为阴。
  
  为了阴阳平衡期间谈西方也要谈东方
  
  对于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来说,世界有物质与意识之分。
  
  继续阅读也就看出了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物质与意识的理解,产生了具体世界(物质)与非具体世界(意识)两个早期就分道扬镳的概念雏形。无法查找到最早是谁提出了“抽象”这个词,但是在《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第206页)这里,马克思所说的“要借助于某种物质手段将自然过程加以纯化。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性,有时不采用物质手段去排除那些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借助于思想“抽象”做到这一点”。那么可以断定起码在马克思之前就已有抽象这个词的概念。那么,在西方具象与抽象的概念提出不会晚于马克思时期,而其思想线索脉源也不会晚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
  
  东方在新石器早期的伏羲时代就初步形成了包含阴阳学说的《易经学》。而阴阳的说法也演绎出对事物的明(具体的)和暗(不具体)的概念。
  
  东方早期朴素的阴阳学反映了对世界的外象与内象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并不是用现代的词汇具象和抽象那么分明来表述(也无法表述)东方关于阴阳的宇宙观。阴阳学其理解阴阳的关系和理解阴阳内涵也是相互转化的复杂且整体的东方思想结构。可以用现在的词理解阴、阳,是对立统一下的思想,它宏观的包含了具象与抽象的元素概念。而具象与抽象的概念虽不能涵盖阴阳,但却是一对西方文明的产物,并使用在了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语表里。所以,如果用抽象艺术概念来表述中国的非具象艺术或中国文化特征那无疑就是大象硬往蛇的肚子里钻。
  
  在西方,谈抽象概念离不开谈具象,原因它们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没有了其中一个概念那么另一个概念也就没有意义。
  
  作为西方早期二元论的推理,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形而上学哲学家R. 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二元论把物质的派生物意识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由此,西方早期哲学思想为我们认识精神(抽象)世界提供了相应的意识基础。
  
  在东方,谈阴也一定要谈到阳。原因也是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
  
  作为东方的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的重要学派。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宏观的看待阴阳世界或具体世界与抽象世界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特点。
  
  虽然中国传统思想包含东方特有的阴阳哲学思想,由于封建社会对人本的思想并不重视,所以阴阳学说的半人本思想没有过多在民间的推广发扬。阴阳学说反映在传统书画中的作用曾经被钱钟书言到:不过是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养生之道。所以,在中国传统书画中艺术的非具体性艺术在没有一个思想真正自由的时代到来之前其艺术思想与风格的突破是微观的漫长的,也不是历史所允许的……
  
  我们通过以上历史可以初步明白抽象概念的来源以及东、西方对抽象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表述的不同。
  
  那么,在一个具体概念下谈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认为抽象是具象的另外对立一面,也可以说事物的关系有具象和抽象相互阳阴构成,它也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的两个方面。
  
  如果,有阳那么就有阴,有确定的事物就有不确定的事物,有具象就有抽象。
 在西方艺术领域,据西方艺术史(中国编译)的表白,抽象艺术最早是在1910年由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创作的第一张抽象水彩画开始。
  
  由于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摄影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同时代具象艺术家的不安,20世纪初掀起了非具象和抽象艺术思潮。抽象艺术家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米罗、等早期抽象艺术先驱以及美国50年代崛起的抽象表现主义浪潮,其中代表有波洛克、马瑟韦尔、罗斯科、纽曼、琼斯等艺术家。作为西方传统抽象艺术样式主要以反具象,脱离具象为主,因此艺术样式大多简洁,概括,色彩对比强烈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虽然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他们为艺术史为人类提供了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抽象艺术在如今的西方艺术领域现已走过了它的辉煌历史时期,虽然也有艺术家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然而前进的步伐与可能举步维艰。也许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受到了西方思维结构上的障碍。
  
  中国最先在艺术理论里运用抽象概念的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翻译家朱光潜,在其《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中:“抽象就是‘提炼’,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由此,我们看到抽象在当时解释近乎思想的概括、手法的精炼,其真实含义因为受到文艺方针路线的影响而未接近本来面目也是历史的必然。
  
  80年代哲学、美学研究者李泽厚,其登上美学舞台是以批判朱光潜为主要目标。李泽厚提出的情本体论以及人本化的实践美学思想,最后他又把人化的自然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上升出新“天人合一”的思想。李泽厚把自己的美学理论称为‘主体论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哲学’的中西合并的美学观。为中国美学在思想上对认识世界向左(人的主体性)迈出了一大步。这也为80年代在艺术领域的个性张扬、思想解放铺垫了理论上的道路。
  
  我们对抽象这个词的理解也不过是近30十年的时间,由于过去不太使用这个词,有时甚至当贬义词。所以,抽象与抽象艺术这些概念在艺术领域被正确理解大概我们今天都还需要进行一番讨论。
  
  抽象艺术在中国影响面最广和最早的是在上海。早在8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个当代抽象艺术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中苏友好大厦)展出,我当时也去看了,有点惊愕,这也是艺术?艺术可以这样?这也许是点燃了上海的艺术家从事抽象艺术的最初火焰吧。到了90年代上海的抽象艺术家在孤独地创作的不会超过30位,1996年美术批评家李旭在上海策划的《无形的存在》抽象艺术展也许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有点规模的抽象艺术展吧。居当时批评家李旭统计全国搞抽象艺术的与上海一起加起来也不会超过50位。曾经李旭在当时的《艺术世界》杂志载文:中国抽象的首都——上海。可见抽象艺术当时在上海绝对是中国的半壁江山。
  
  或许上海曾经有过短暂的被半殖民的繁荣时期,上海对政治是较回避的转而喜欢资产阶级思想情绪的生活方式与北京的无产阶级思想情绪在艺术领域的反映是截然不同的。而美国抽象艺术在80年代进入上海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中国自49年以来,第一次较有规模的尝试——艺术除了与政治发生关系之外的艺术新可能——抽象艺术。而这种可能也是以往在中国社会里不可能会意想到的,这也为中国艺术在当时乃至现在提供了一个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历程。

 作为西方艺术的一个曾经的浪潮如今余波掀动——在中国。那么抽象艺术到底是什么?
  
  前面我已讲了抽象概念的来源以及宏观和具体的概念。抽象具体反映在艺术形式语言里又是一个什么特征?
  
  在一个抽象概念的前提下,我理解的抽象艺术同样是与具象艺术相对应的。那么,具象艺术可以解释表现为具体的稳定的确定的具体形状的事物,反之,抽象艺术可以阐述为不具体的不稳定的非确定的非具体形状的事物。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对于康定斯基的艺术因分两个阶段1,纯粹抽象,2,点线面的符号(几何状)艺术。在康定斯基的一些纯粹无符号特征出现的作品里,我很少有找到一个具体的事物或确定的形象或具体的几何符号。我只有从这些无规律无次序混杂视觉中去体会作者的图像背后的情绪……这也符合康定斯基当初借用音乐来描述他的作品,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无形的、摸不着的、情绪的、抽象的……
  
  也许康定斯基在发掘人们外在的有些具体行为、语言其根本的来源是否是由思维状态情绪决定的,意识是否决定物质的问题。康定斯基所说的“内在的自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至于康定斯基的第二部分的符号几何化艺术接下来的叙述会表明)。

 思维情绪肯定是抽象的,不确定的。它可能是一种心境或刹那间由情绪导致的念想。我们有时同样一句话或一个行动但是会在不同的情绪驱动下所表现的外在语气和行为会大相径庭,当然接收对方也会感受天壤之别。这或许是一个不确定的抽象“因素”在主导着作用,但是这个“因素”不可名状,我们也可以用状态变化形容却无法用稳定的确定的形状来描述。所以,我们看到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所显现的不确定、不稳定的视觉“因素”也就明白抽象的意味和康定斯基所描述的“内在的自然”含义。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被中国误解的非抽象艺术家马列维奇,他也是俄国人。在看了他的一些原作(东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白色底子的黑方块》,我看到的是明明白白的方块,除了方块就是方块。那么具体的一个形状是如何被演绎成抽象艺术的?也许我们把符号(几何状)与抽象概念相混淆了吧。我所知道的马列维奇是属于至上主义艺术的奠基人,而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是一个新造型主义或建构主义的开创者,至于在中国以冷抽象、热抽象描述划分抽象艺术两种风格,我认为那是把人的情绪物化成形态的概念混淆。客观地看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包括康定斯基的有一时期的点线面几何状艺术)都是符号意义上的艺术,只是他们有着通过不同的明确的符号艺术样式产生对世界的不同看法与观点。
  
  符号,是一种人们共同或区域性或无意义性的标识。在符号的概念下艺术表现出符号化艺术与几何化艺术的两种艺术风格。
 符号在符号化艺术与几何化艺术中的意义
  
  符号可以表现为几何形状也表现为较简单的随机涂写化的形状。符号在一些民族文化中象征一个图腾,在我们现在社会的一些符号运用同样表示着一种公共几何标识。
  
  那么作为一种明确的符号、标识其抽象性与抽象概念就相去甚远。不管你是用几何形态或指纹作画、或用一个简单符号重复四方图案连续、或用工具机械的重复一个形状操作……其可变辨性与稳定性是一目了然的。
  
  从早期古代的一些岩洞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初的一些符号化的原始艺术,在一些民族或土族文化艺术里也能看到一些象征意义的图腾式的符号艺术,包括在儿童艺术里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简单的符号式的涂鸦艺术……从符号衍生出的符号化艺术对艺术的今天发展现状表现为涂鸦艺术的延续。其代表人物有美国涂鸦艺术家哈林、巴斯奎特,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等。
  
  几何艺术最早在西方出现于公元前的希腊陶艺上的几何装饰纹样上。
  
  在中国几何艺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彩陶几何纹样上。
  
  几何艺术发展到上个世纪初就形成了一个艺术潮流——装饰艺术。在如今的法国巴黎与卢浮宫并肩的有一个装饰艺术博物馆就见证当时装饰艺术的历史现状。
  
  发展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概念:极简艺术又称极少主义艺术,代表人物有唐贾德,弗兰克斯特拉等,其现代艺术脉络也可追溯到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符号(或几何状)艺术。几何艺术的发展对今天人们生活影响是巨大的并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几何艺术最终走向生活其功劳不可忘记上个世纪初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包豪斯艺术学院吧。
  
  按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断定在20世纪初当时艺术流派纷纷涌现的时代作为抽象艺术在欧洲诞生时其人数与规模和影响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广泛的流派,所以这也为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崛起留出了发展的空间……
  
  以上为关于东、西方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及对抽象艺术的界定分析。搞清楚什么是抽象、抽象艺术、符号、符号化艺术、几何化艺术,这些概念的明确目的也是为了在这些概念下讨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意大利策展人奥利瓦在中国推出的15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明确稳定的符号、几何艺术,而且有些是符号下的更明确形状的几何艺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
  
  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符号、几何艺术等同抽象艺术,把确定的事物当成不确定的事物,把稳定当不稳定……不知是奥利瓦还是大家一起搞错了,显然把概念套错了。真是乱套了。
  
  有人控诉(伟大的天上的抽象)这些抽象作品只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有人批评这些抽象艺术是民粹主义,有人批评奥利瓦的抽象艺术偏见和谎言或动机不纯等等。
  
  但是,这些批评前提——这些作品是“抽象艺术”。如果这些作品根本就不是“抽象艺术”,那么我们接下去的讨论不是文不对题吗?那么,这些作品到底是什么艺术?我前面已有所论述,大家也可以翻阅一下西方艺术史进行比对(最好是正宗的西方艺术史)。
  
  2010-4-25 王远 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于千:对黄荣法艺术创作的叙述

下一篇王远:当代中国艺术概念的表述困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