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4月5日,在接待了45000名参观者后,2009年东京艺术博览会落下帷幕。组委会在闭幕后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此次博览会的总交易额约为1000万美元。以经济危机为背景,在亚洲的所有当代艺术博览会中,这已经算是令人满意的成绩。另一方面,参观人数再创新高,被主办方视为此次博览会的重要成果,东京艺术博览会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的参观人数依然打破历史纪录,再次阐释着一个道理:艺术不仅仅是观赏的,也可以购买并收藏。这样的立场与初衷,使得东京艺术博览会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很多艺术博览会截然不同,不断向热爱艺术的人群“推销”艺术,使得他们慢慢转变理念,并让参展画廊每年都能够在新鲜的购买群体面前曝光。

博览会的亚洲体系

为期三天的东京艺术博览会,每天都挤满了艺术爱好者、私人收藏家和专业人士。而到现场的350多家日本国内外的媒体,更是向全世界推介这个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丰富的艺术博览会。正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原因,画廊在定价时格外谨慎,这为不少作品和画廊带来满意的成交结果。有几家画廊在开幕当天就已经把带去的艺术品全部卖出。国际知名收藏家和专家在预展时就已经出手,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总馆长长谷川佑子(Yuko Hasegawa)表示,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京举办一个有特色的艺术博览会,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东京艺术博览会专门为年轻艺术家及画廊设立展区,这种尝试得到广泛认可,也成为收藏家和专业人士发掘新兴艺术家的大好机会。

此次东京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达到140多家,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但从现场来看,这个日本最大的艺术博览会的面积并不算大。一位当地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展览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或许显得狭小,但紧凑的展位却适合日本人的参观习惯。来自欧洲的知名收藏家、T-B A21主席Francesca von Habsburg购买了同一位日本艺术家的两件影像作品。虽然像他这样的很多海外收藏家都在东京艺术博览会上露面并有所斩获,但亚洲收藏家依然是主体,而观众更是以日本人为主。

在东京艺术博览会之后,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北京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等陆续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几个博览会后不难发现,国内展会追求国际化与规模化效应时,东京艺术博览会的本土化与贴近本国收藏群体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东京艺术博览会以国内画廊为主,不像亚洲的一些博览会一味去迎合国际化,这原本就是他们的优点。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采取务实的态度,不贪大求全,更是立足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如是说。

培养收藏家的土壤

以东京艺术博览会为轴心,日本亲和拍卖等公司同步举行了拍卖会,而美术馆和艺术区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也使得东京迎来一次当代艺术季。通过博览会的方式聚集大众眼球,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并通过展示的形式,让艺术与公众交流,并最终推动艺术的发展,是不少博览会的初衷,但前提是要生存下去。参展画廊在销售作品的同时,希望可以结识更多有收藏实力的人群,观众的人数和质量成为关键。

组委会针对观众的调查显示,巨大数量的观众虽然此次博览会上并没有购买艺术品,却表达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而针对艺术品购买者身份的认证则显示,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富豪”,仅仅是城市中的普通人,如果喜欢某件艺术品,并希望其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会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买下来。一位日本当代艺术的市场专家表示,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薪阶层为主的收藏群体,他们省吃俭用,利用业余时间到画廊和博览会寻找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因为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收藏投资用的又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工薪收藏者会做很多功课,在选择时会格外用心。“有几位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在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亮相,并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而把他们从纷杂的市场上挖掘出来的并不是画廊的老板,而是专注艺术的工薪阶层。”这位专家以一位大厦保安的例子说明这个群体的生命力。

日本民众对于艺术品格外热衷,为了观看一个艺术展览,很多人愿意乘坐几个小时的车并排上一天的队。艺术博览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聚集大量的古代与当代,日本与国际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体的集中报道,对于已经开始收藏的人是一次历练和学习的机会,对于还未开启收藏之门的人来说,则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日本人走进艺术收藏的队伍,工薪收藏群体逐步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东京艺术博览会成为培养收藏家的肥沃土壤。

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起源于欧美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很难再依托西方的眼光寻求生存,亚洲的艺术博览会发掘本土的“内需”或许才是走过经济寒冬的救生圈。

性价比竞争悄然展开

日本亲和拍卖在4月4日举行的一次日本当代艺术的小型拍卖总成交额近3000万日元,单件作品成交价格最高的也不过200多万日元。日本当代艺术自2007年的高峰之后,进入调整阶段。而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韩国买家在市场上的活跃程度降低,这给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卖,几乎与东京艺术博览会同时展开。中国当代艺术因拍品本身质量和上拍数量的原因,单件成交价格与总成交额均创新低,东南亚艺术与日本当代艺术却更为稳定。

由于卡通文化的影响,日本当代艺术与中国收藏者有着较为天然的联系,有一种观点是,随着收藏群体的年轻化,其在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但也有经营者表示,对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当代艺术市场的调查早就已经做过,在台湾和中国国内也有一些稳定的经营与收藏群体,但一直以来都是小打小闹,难以形成规模。

中国当代艺术前一波的浪潮与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地位密切相关,正是看好实力强大的中国人将成为未来的接盘者,海外力量主导与国内部分经营者的参与下,才有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天价。经济危机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神话,艺术市场正将中国当代艺术与亚洲其他地区当代艺术的价格差距逐渐缩小,将其打回原形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与东南亚、日本、韩国当代艺术依托性价比竞争的机会。更多的当代艺术会是消费品,价格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这才能让当代艺术的收藏市场有根基。但有些当代艺术作品的价位已经很高,将普通收藏者拒之门外。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太大优势。

在中国国内的实力群体还没有办法接受性价比不高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空档期,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经营者们早已开始行动。继去年的首次亚洲拍卖周之后,由韩国的K拍卖公司,日本的亲和拍卖公司、台湾的金仕发、新加坡的拉拉萨提拍卖公司四家联手的第二次“亚洲艺术拍卖周”将于5月登场,共推出150件艺术作品,以香港为平台开始擂台赛。




上一篇收藏中的时间魔力

下一篇外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市场状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