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南朝《南史》记载有萧子云舟途遇百济(朝鲜古国)求书使者,乃“停船三日,书三十纸与之,获金货数百万。”可以想见当时书法市场的繁荣。时光流转至今,与中国画、油画、瓷器等艺术品备受市场追捧相比,书法收藏市场呈现出暗淡之势。对此,业内人士给予了关注。著名书法家张济生百忙之中坐于案前,同笔者开始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

  昔日胜景不再书法市场呈冷态

  据报道,今年以来,由于书法与其它艺术品相比,出现成交价格和成交率双低局面,全国各地的大型拍卖公司都取消了书法专场拍卖,仅在其中穿插少量的书法作品。

  据了解,现在书法专场之所以少了,主要在于书法的价格不高,买家追捧得也少,加之其它艺术品尤其是中国画、油画等的火爆,相比之下,书法对拍卖的成交量和成交率的贡献越来越少了。

  书法市场遭受的如此冷遇恐怕是古人无法预想的。

  依据中国古代史料,纯艺术性书法市场形成于六朝时期。南朝宋、齐间市井流行谚语“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足证当时王献之、羊欣师徒作品在市场上的口碑。至唐代,书法市场继续发展,绘画市场大致成型。由此可见,古代同期书法市场的发展要成熟于绘画市场,而古人对于书法的看重也胜于画作。张济生分析说:“古人收藏以字为主,画次之。”明代董其昌珍爱米南宫的《米临十七帖》,严嵩则珍藏梅花本《兰亭序》。历代皇帝中也颇多习书者,早有唐太宗李世民,近有乾隆大帝,都视书法为上品,据说乾隆书房中悬挂的全是书法而不见绘画踪影。一代雅士郑板桥一生画兰、竹、石,却自言绘画为闲暇之乐,习字则是用功之时。

  “夺人耳目者是书法。”在张济生看来,书法的观赏价值不容忽视。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从诞生起就承担着很多功能,如镇宅、辟邪等。古人房屋大厅中一般不以画幅作装饰之用,而大多数悬挂“耐看”的书法佳作,“真正的好书法能撑起殿堂,而绘画通常是‘补壁’之用。” 三大问题并存鱼目混珠乱阵脚 作为中国画基础和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国书法,在古代被推崇备至,缘何到了现在变得不见声色?

  张济生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人们对书法这门抽象艺术欣赏能力不够,对书法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综合观察理解能力不够。看不出书法的好坏,对什么是好字、什么是坏字说不出所以然。

  其次,怎样的书家、何种作品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青睐?对于书法市场而言,这个问题最重要。目前,书法市场上的作品良莠不齐,对于其蕴含的价值也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鉴赏标准。张济生说,有的字像“死蛇挂树”一般,却受追捧;而有些上乘之作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则不被认可。还有,目前中国书法中官本位现象严重,导致书法市场环境朝不健康方向发展。

  此外,书法一级市场买家不成熟,盲目跟风名人作品。他们购买的选择标准主要是作者身份,作品艺术本身的水准高低只在其次。比如,曾国藩是清朝一代重臣,名气大,可以体现一种身份,因而他的书法买者如云;齐白石的画好,价格高,很多人觉得其书法肯定也会好,于是追者无数;而对于一些当代书家也是惟“名”是尊。针对此种甚嚣尘上的风气,张济生疾呼:“书法名人和名人书法要分清,不能混为一谈,鱼目混珠肯定会扰乱市场阵脚。”

  启动书法市场艺术价值是核心

  今年,两位当代书坛重量级人物刘炳森、启功相继仙逝,其作品表现出的迥异拍卖行情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启功生前作品每平方尺在10000元到15000元之间,在其逝世后洛阳纸贵,翻了足足一倍还多。对此,张济生认为,国学大师启功在文史上的崇高学术地位,以及他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价值是关键原因。启功对自己的总结是“一诗二画三书法”,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不仅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虽然他曾言:“说我是画家我当之无愧,说我是书法家我愧对此名。”不过,由于深厚的学术积淀,使他的书法秀美、圆润,其中贯注的书卷气令人心怡。正因为他的书法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艺术性高,所以很受海内外藏家欢迎。

  相比之下,当前书法界一些怪现状导致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趋向出现偏离。张济生认为,书法家水平实力的欠缺也是造成书法市场低落的一个原因。受功利驱使,书法被庸俗化的现象甚为严重,许多人把书法当作一门绝技来耍,例如有的用口、用脚、用手等来写,在基本功和各种学识、修养还达不到的情况下,片面张扬个性,显示风格,似乎越狂怪越有水平。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美术馆将建书法专馆,并通过由欧阳中石和沈鹏担纲的邀请展正式开启书法收藏之旅;再联系到前不久一篇关于画展的报道所提,书法落款不合格者谢绝参加画展……这些迹象着实令人欣喜,其暗含的社会对于书法艺术认知度的提高,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振奋的力量。市场呈螺旋上升之规律表明,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书法经营行为不断规范以及中国艺术市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书法市场日趋回暖应该不是虚谈。

  



来源:《北京日报》




上一篇希特勒画作拍出超低价

下一篇资本操控时代的视觉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