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近年来,每到年底的时候,有关方面都要在南昌市举办景德镇瓷器展销。记者在今年的瓷器展销会上看到同样的情况,那就是消费者除了购买部分日用瓷外,对于艺术瓷却鲜有人问津。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国外也常有发生。在不久前举办的马来西亚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景德镇艺术瓷再次遭遇寒流,不远万里前来参展的近30名景德镇艺术瓷经销商竟然没有卖出几件像样的艺术瓷,大多血本无归。曾几何时,有人自豪地说:虽
然在日用瓷上,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遭遇到来自国内外其他生产地的严重挑战,但景德镇的艺术瓷却无人与之匹敌。可是,近几年从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容乐观,人们开始怀疑:景德镇艺术瓷这一曾经艳丽无比的花朵,一枝独秀的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A:追根溯源艺术瓷
艺术瓷的含义非常宽泛,这里说的艺术瓷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名家瓷器。近日,在南昌市八一公园举办的瓷器展销会上,那些配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之类证书的都是属于这类瓷器。中国生产瓷器的历史上千年,但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历史却不长。从清末民初开始,一些书画名家开始把视线从绢、宣纸等艺术载体上转移到了瓷器,把瓷器作为新的艺术载体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瓷器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景德镇也就从此不仅仅是陶瓷工匠们施展手艺的场所,它同样是各路书画名家云集的风水宝地。景德镇著名的“珠山八友”就是那个群体的代表,他们的艺术成就犹如一棵棵常青树活在人们心中。2006年6月18日,江西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陶瓷艺术精品拍卖会,清末名家金品卿一件花鸟四方盆(38X28X27cm)拍出了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景德镇名家艺术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清末民初一直走到了今天。人们当然愿意看到等在它前面的是坦途而不是困境,可是美好的愿望取代不了无情的市场。12月11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联创拍卖有限公司的朱平先生。他曾经是江西省第二届陶瓷艺术精品拍卖会的总策划。自2005年5月份他们举办了第二届拍卖会以来,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六届拍卖会加起来总成交额才一百多万。成交金额很不理想。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手上有份量的作品不多。
B:观点之一:作品缺乏新意
据记者了解,就在朱平先生担任总策划的第二届陶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就出现了景德镇老一辈艺术家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刘远长等人的作品。
用今天的话说,这些人都是景德镇艺术名家大腕级的人物。刘远长的一件名为“飞天”的作品曾以高于数倍作品自身重量黄金价格卖到了日本,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他们的作品没有份量是难以成立的。
有关人士认为,大师们的作品还是没有适应今天现代市场的需求。甚至不少工艺大师还在以瓷器为载体表现中国画,而没有开创陶瓷本身丰富的材料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就是主张历史的倒退,因为以瓷器为载体表现中国画正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瓷器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怎么能够反过来指责这种标志成了艺术瓷固步自封的象征呢?
C:观点之二:艺术瓷缺乏个性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人认为,今日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艺术家在创作时“跟风跑”,谁的作品价高就跟谁跑,画出来的东西总是跟别人姓。实际上,景德镇张扬个性的大有人在。比如擅长于青花绘画的黄卖九先生特别注重“分水”(即在青花绘画中体现中国水墨的浓淡变化)技法,他自豪地说:“到了景德镇就应该看看我的‘分水’。”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以油画的手法在陶瓷上表现新疆人物,其热烈、奔放的画面可以说是艺术瓷的一绝。类似于黄卖九、李菊生那样的在作品中体现了鲜明个性的人数不胜数。怎么能说今天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们已经把艺术个性置于脑后了呢?
D:资深陶瓷艺术品收藏家一语道破天机
冯盛龙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一名会员,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陶瓷艺术收藏家。他困惑地对记者说:“现在搞收藏的人面临许多的选择,这种选择对象的多样化往往让人举棋不定,收谁的东西好呢?”
据了解,仅南昌市像冯盛龙先生那样收藏艺术瓷的人就有100多。记者在和他们接触中了解到,大多数人有这种感受:现在的名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真不知道买谁的东西才有保值和增值的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景德镇这座拥有150万人口的瓷都,陶瓷从业者有近10万,而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占到两万。其中,正教授和国家级陶艺术师就有130多位,省级大师就更多了。从人数上占全国的1/3强。如此庞大的创作队伍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两万多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人中每年又有不少人要加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队伍中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是要经过专家评审的,曾经担任过两届评委的徐林义先生介绍说,他在第一届任期内评审的对象只有10个人,而第二届就达到了30多人。越往后参评人数的递增趋势会越明显。
E:名家缘何越来越多
记者曾经去过景德镇一位姓李的陶瓷艺术人员的工作室,当时对他工作室陈列架上摆着的许多贴有价目标签的瓷器感到不解,印象中那些瓷器的价目标签很少有超过1000元的。当时他解释说,这些瓷器本来是摆在店里卖的,因为没卖出去就收回来了。后来他评上了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这样一来情况就今非昔比了。
记者从一位在南昌进行瓷器展销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现在李老师家里没有1000元的东西了,他的作品都是在万元以上。
这就是评没评上工艺美术大师的区别。一位业内人士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陶瓷工艺人员以前画的作品只卖1000元,那么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后同样的作品就可以卖一万元,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则可以卖十万元。大师级别的高低决定了艺术瓷创作者的身价。所以每一次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都会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为了使自己能顺利地通过评审,有些参评的人四处打听评委的下落,然后找路子、托关系。最常用的做法是送上自己的作品,名为恭请指导,实为拉拢行贿。
F:名家增多的负面效应
庐山的一位姓刘的收藏爱好者几年前无意中用几百元的价格买到了景德镇名家赖德全几件作品,现在到市场上买赖德全同样的作品需要5000多元。他从艺术瓷收藏中体会到了伯乐相良驹般的快乐。
然而,并不是所有收藏者都有这么幸运。许许多多的人花了大价钱买的东西,结果都砸在了手上。本来名家的数量相对的稳定,收藏的队伍不断壮大才是正常的现象。现在情况却恰恰相反,收藏队伍的壮大慢于名家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样就难免出现收藏者被套牢的情况。作为消费者的收藏人士被套牢,对艺术瓷市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另外,名家的不断增加,对现有的真正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老先生对记者无奈地说:“现在一些刚出道的年轻人喊价都比我的高,我的东西要是卖低了,面子上抹不开啊。”
提醒:理性收藏艺术品
景德镇艺术瓷由5年前的“井喷”后慢慢进入了理性调整,特别进入2004年、2005年、2006年后,其市场态势让人失望。有愿望进入市场或拓展市场的画家越来越多,然而江西乃至全国根本不能容纳这么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有关人士认为,必须从源头上规范市场。
收藏家冯盛龙认为,作为一个收藏者必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传统派”和“学院派”。传统派是土生土长的,是景德镇这块艺术土壤造就了他们。这些人现在虽然也是省级或国家级艺术大师,但他们在被有关部门承认为大师之前就已经被民间所公认。所以投资这一块风险相对要小。至于“学院派”,那是后天形成的,这里面当然也是精英荟萃。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鱼龙混杂。所以涉足这一块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性的眼光,要懂得名家并不等于名作,惟有好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上一篇: 中国艺术品进入掘金时代了吗?
下一篇: 北京、上海在艺术市场领域中的未来地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