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前卫性的观念艺术不可能使架上油画消亡。中国社会对油画的兴趣方兴未艾。中国油画的市场看好。
  当前中国油画家们普遍关注的是油画的前途这个问题。油画的发韧地欧洲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前卫艺术思潮,近几十年不断宣传“观念”的重要性,削弱和贬低艺术技巧与技术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油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受到了挑战。在西方独立地从事油画创作的人愈来愈少。在技术上,丙烯的广泛采用,也对油画形成某些威胁。油画是否还有发展前途?
  一个艺术门类之所以有旺盛生命力,不在于它的技巧与技术,而在于它在这种技巧与技术中所包含的精神。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许多大师如康定斯基、毕加索、米罗、波洛克、戈尔基等人的很多作品是用油彩制作的,因为它们生动的表现了时代跳动的节奏,表现了同代人的感觉,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观念、行为、装置艺术崛起,拓宽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在艺术上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艺术门类与品种会因此而消亡,相反,艺术要保持自己的生态,要有各种观念与品种的共存,以满足社会与人民大众多方面的需求。在新品种不断推出的同时,包括架上油画在内的传统形态的艺术品种不会消亡,这是肯定的。近20年来西方发生的情况——传统形态艺术的复归趋势——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观念、行为、装置艺术一度泛滥,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复归传统的浪潮悄然兴起。当然,传统形态的艺术譬如油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得到新的发展。在语言上它要在不失去独立品格的情况下,向前有所拓展。所谓独立品格,即指油彩语言的特色。不用油彩,或基本上舍弃油彩的绘画,不能称为油画。与此同时,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在油彩中添加某些其他成分与元素,赋予油彩以某些新的表现力,则是允许的。事实上,20世纪以来,油绘中采用实物拼贴和其他手法,使油绘表现手段更为丰富、更有表现力和现代感,并未对油画语言自身有所损害,反而使它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更加接近。
  在讨论当前油画在西方被视作一种技术品种而不被当作一个主要的艺术门类这一问题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另外一些启发,这就是,在当今社会,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不应把自己的艺术才能束缚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在各种媒材上做试验与探索,从中开拓自己的视野,施展自己的潜在能力。不言而喻,一个在油画领域有深厚造诣,又有全面修养和创造才能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肯定是会有新意的。
  当然,油画艺术的生命力主要来自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它要给人们提供美感,但它绝又不是纯美的,在美的形式中,它应该给人们以感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因此,对油画艺术来说,一方面要防止创作者对生活的冷漠,沉缅于形式技巧的搬弄;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背离艺术规律,转向抽象观念的演绎。就当前中国油画的状况而言,这两种倾向都应该注意,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即对形式、技巧、样式、风格的关注多于对作品思想内容、对真实感情的表达的重视。新时期以来,油画家们的表现技巧比起50年代来都普遍有提高,但真正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作品却不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许多人认为,当前我们油画作品缺乏充足的人文精神。而缺乏人文精神恰恰是艺术的致命伤。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需要油画,正是因为艺术用可感知的形式传达了人们为之思考、为之动情的人文精神。艺术失去了这种精神等于失去了灵魂。人们对我国油画家在30年代和50年代的创造表示赞叹,并非因为人们怀旧情绪所致,而确实是因为那时期的许多作品是人们真实思想和真实感情的流露。在那些作品中,可以看到那时的艺术家和那时的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向往与追求至今使我们憧憬、使我们仰慕。也许我们的社会发展太迅速,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愿望太强烈,相形之下,精神和感情的因素被人们所忽视,这种社会氛围影响着艺术家,是造成当前艺术创作缺乏人文情怀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应该使我们惊醒。艺术家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有反潮流的精神,要看到在社会前进过程中哪些是代表前进方向的,哪些是落后的、将要将淘汰的。艺术家们要沉下心来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创造,为此,需要思考与体悟,要耐得起寂寞。油画过时论与前卫艺术时髦论本质上也是一种浮躁心态的反映,是那些不愿意用时间与精力来掌握油画技巧技能而试图走捷径以获取名利的人散布的言论。其实,不论做哪种艺术,都少不了深入钻研的精神,前卫艺术也不例外。那些试图用哗众取庞的方式赢得社会承认的前卫艺术其实并不具有前卫的意义,而是对前卫精神的歪曲与背叛。
  油画在中国尤其有广阔、光明的前景,因为中国人民大众和他们的文化精英们至今对油画的兴趣方兴未艾。油画的国内市场正在开辟,海外华人文化圈对中国(尤其是大陆)油画有收藏的热情。海外市场一至看好;此外,油画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推动中国油画前进的动力。至于说中国油画迄今还未得到西方艺术界的充分肯定,那是因为我们过去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不够,他们缺乏了解,随着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开展,情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7月12日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上一篇邵大箴:煌煌巨著,拳拳之忱 ——贺《20世纪中国油画》出版

下一篇明早期民窑青花麒麟纹瓷器的辨伪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