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穿越时空隧道的美术

  我们身处于互联网时代,谁也无法逃避网络的诱惑与侵入。同样,处身于网络时代的美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当美术遭遇网络,有人惊呼绘画终结了,有人庆贺多媒体美术的时代到来了;有人感叹纸媒刊物越来越难办了,有人兴奋地筹谋建立网络美术馆,有人惋惜深度批评没人看了,有人欣喜于匿名式批评可以畅所欲言了;有人仍然执著地在美术技艺上深加工,另有人早已突破规限,转向“综合媒体”了……



  如果我们检索一下遭遇网络之后的美术界,就会听到种种“危机论”的言论,也会看到美术“新生机”的种种试验。那么,美术遭遇网络所带来的种种改变意味着什么呢?

  美术遭遇网络,其根本问题是美术生存所必须的传播载体发生了又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或许我们会说,画家们继续画画,雕塑家继续捏人,工艺师继续操刀,传播的变化至于让他们戚戚不安吗?

  事实不然。从传播学上讲,美术的存在价值,既离不开美术家,也离不开美术传播。作为社会人的美术家,他的创作,绝不仅仅是自娱自乐,他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就不得不依于传播,而传播媒介的改变,往往会因此而改变美术家的创作取向、创作媒介、创作形态的选择。一句话,传播决定了美术的生存方式——它的地位,它的形态,它的媒介……我们不妨简略回顾一下美术的历史遭遇。穿越过几千年,以至上万年时空隧道的美术,已经经历了四次人类传播媒介转变的历史时期 口传时代、手工传播时代、工业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与此相应,不同传播时代,美术也产生出了相应的美术形态 口传时代的原始美术,手工时代的绘画、雕塑,工业时代的装置,网络时代的电脑美术、多媒体艺术等。


  传播所带来的不只是新美术形态的出现,更是美术地位与功能上的适应性改变。口传时代,是一切被宗教化巫术化的蒙昧时期和文明初起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如许多研究者所说,实际上是美术的不自觉时代,初民的”美术”,实际上是一种沟通天地人的“神器”。

  手工传播时代,主要是文字抄录成为传播主要手段的时期。这个时代的美术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鉴于手工传播时代多数民众的文盲和传播手段的限制,美术的形象识别与内容传达功能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与发挥,成为存形留影、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这个时期的美术,获得了历史上最为推崇的传播主体地位。“左图右史”这一众多古籍所采用的形态,就说明了绘画在手工传播时代的非常地位。

  工业传播时代,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印刷技术和视像技术发达起来的一个时代。由于摄影、电影、电视的出现和文字传播的速率加快,美术在获得了广泛传播机遇的同时,也由手工时代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退为一种不显眼的传播媒介。“寓教于乐“等功能锐减,只能以审美取悦于人了。而且,审美愉悦的功能也由于摄影、影视的发达受到了冲击。美术已经处于边缘状态了,于是就出现了拯救美术的各种现当代艺术尝试,装置成为工业时代最主要的艺术求变样式。


  当美术遭遇数字化网络传播时代,美术传播的自觉已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在网络传播的海洋里,如何“扬名立万”?这种想法让美术家们挖空心思地“作为”。不过在美术的传统界限不断被消解、被边缘化的现实面前,美术家的“作为”却让美术进一步沉沦了。

  美术:遭遇网络

  美术遭遇网络传媒,美术家们发现这个数字化传媒已经到了可以取消美术作为传媒手段的地步,甚至可以把美术一口吞吃的地步。那么,数字化网络传媒到底因为什么样的能量导致美术如此不济呢?对于网络时代的特点,论述多多,不容赘述。对于美术传播来讲,最重要的在于这么一点:速与量。网络时代的传播,最大特点,一是网络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的不断更新让网络越来越具有即时性;其二就是网络容纳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所谓信息爆炸的最好体验就在网上。对于传播而言,由于网络传播媒介的速与量,自然就会形成传播的接受端(终端)的消化不良,于是信息接受与消费过程也就越来越粗糙,浏览成为网络时代接受传播信息的最主要方式。


  当美术遭遇如此的传播介质时又有了什么变化呢?当代美术的“作为”有三:

  其一,建立商标式、图解化的个人符号识别系统。如同企业的VI形象设计,当代美术家也开动脑筋,在自己作品的符号识别系统上用足了工夫,力图制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易识的图像符号,如光头、如自我画像、如古代衣饰与现代裸体结合、如成人生活与幼儿相貌组装、如大尺度与蚂蚁般小人对比、如用人发作装置、如爆炸图案、如专画某一类照片,等等。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浏览者在网海冲浪时能够时不时地看到自己的图标,“混个脸熟”。

  其二,以“动作”为策略,实现传播目的。仅有个人性的图识、仅仅不断重复和固定自己的符号还是不够的,网络时代的大量信息和漫不经心的;中浪者会让美术沉沦海底,不见天日。于是,网络论坛中的发帖方式就成为了当代美术家混“人气”的策略学习对象。发帖者是以“回帖”而让自己的出场不断被顶到高楼,回帖的作用在于能够始终被关注而不至于沉底、被遗忘。当代艺术家则是靠“动作”来不断获得网络时代的众多传媒关注。


  其三是加大传播的力度和范围:一是大量印发册子,广泛传布。好在当代印刷普及到了有钱就可以印的地步。二是搞些行为、来点新闻由头,让媒体和公众不得不关心。如搞个”新长征”、来个“民工行动“、“介入行动”,或者来个文献“调研”,关怀一把。

  三是媒介翻新。几千年来,美术媒介不过就是用些个纸、布、木、大理石、泥巴之类的。如今,当代美术家们在媒介材料使用上的花样翻新已经到了无法从材料上去界定美术之为何物的地步。

  如此,在网络世界每天都在变的时尚下,当代美术也给我们一种花样翻新的“变动”感,由不得你不去关注,因为无论从传播还是从心理学讲,“动”的东西,是最能够吸引眼球的。

  面对网络传播的新挑战,当代美术的第四个举措就是“请您参与”。网络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网上冲浪者可以参与互动的媒体。互动的魅力,让网络势力越发广大。同样,数字技术也让当代美术具有了互动的启发和实现的手段。于是乎,互动装置、数字装置、网络美术、社会行动诸如此类观众可以直接参与评论、参与创作、参与娱乐,甚至还有些个公益说法的创作一个接一个地出炉了。它让我们的美术事业有了与时俱进的品格。


  网络时代的诸多美术生存与传播上的变化,归根结底缘于网络时代的受众。网络时代,是一个大众狂欢的时代,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对于美术,网络民众所要求的是猎奇、是娱乐,于是当代美术为了获得如此的观众并得以传播,就只有改变以往传统美术的存在方式,”美术秀”成为了当代许多艺术家的传播策略,美术也蜕变成了种种表演、炫耀,成为快餐式娱乐的资源佣仆。




上一篇艺术家应该如何面对市场?

下一篇[深度评论]:走出“独语”状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