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即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的当代艺术群体创作力的下降,艺术品市场的下滑也会很快显现,金融危机仅仅只是一个外因。事实上到去年底,即使那些毫无艺术鉴赏力的暴发户也能看出新创作的艺术品越来越差,他们开始怀疑这样的作品是否还值得继续购买。”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朱其在谈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艺术的现实,依然用心沉郁,他不愿意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泡沫化”简单归结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是直指在市场泡沫的“幻觉”中,中国当代艺术群体创作力的整体性倒退、精神内涵的丧失和艺术工业化生产的种种弊端。
追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应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最早一批的买家并非西方人,而是东南亚,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华人,当时的他们正好完成了艺术品市场的高潮转换——在艺术品市场中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来到内地,内地20多年艺术创作积蓄下来的作品让人吃惊,但同时那时候的艺术品非常便宜,几万块钱一张的油画,他们随兴所至地买了不少。事实上,这些人把这些艺术作品买回去,基本上就放在仓库里了事,并没有造势,没有把这些艺术群体包装出来,因为他们的角色仅仅是没有学术话语操作能力的商业买家。
真正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群体的学术话语操作肇始于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之后,欧美开始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评价、收藏模式,这个时候,中国当代艺术群体在国际上包装出来了,一方面是建立了一个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是一些西方买家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
很快的,这股由西方人吹起的风潮返回国内,越来越多的新富阶层把资本聚集到当代艺术市场的有限领地,用三到四年时间,淘干了当代艺术20年积累下的作品。此后,面对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艺术家们开始采用集约化、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艺术不再是个体生命的表达,艺术作品中的灵魂属性变得越来越罕见。
在艺术生态畸形发生、艺术讨论严重缺失的处境中,只是简单地对现实的毛病与弊端的揭示,原本已不太容易,而态度更为恳切的批评者,总试图在并不完美的现实之上,寻求应对的可能——未来,一个健康的艺术生态该包含哪几个层面的实质和标准?又如何建立?
可以说前10年完成了一个前市场期的准备,但真正让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上升的,还是西方人的话语介入。1998年以后,这个影响开始返回国内了,一些民营美术馆,像成都的上河、天津的泰达、沈阳的东宇,一些国内画廊,也开始推荐国内买家,开始收藏作品。
2003年艺术品市场开始发力了,除了在外很红的艺术家,大多数没有红的艺术家的买价还处于比实际价格低的价值水平,正好国画市场有一阵假画太过,很多人的资金从国画市场里撤出来,几股力量合力开始大量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
从经济角度说,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近几年的流动性资金过剩,股市、房地产、证券的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中国社会确实有这样一个需求——中国的新富阶层有大量的资金,他们希望购买艺术品来保值。
另外一部分人也许以前喜爱艺术,或者因为这些年,他们对吃喝玩乐等低俗的游戏都玩过了,他们想玩艺术了,最近三年,国内主要的购买力量还是一些新富阶层,公司的高管群体,同时还有一些日韩、东南亚买家一起加入,而希克、尤伦斯等海外收藏家仍在继续购买,然后,一部分炒家开始利用拍卖公司进行天价炒作。不管怎么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购买群体来自世界各地。
最主要的是使艺术生态畸形发展,首先它的艺术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美国、欧洲也有艺术品炒作,但是大体上,它推出的艺术家还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一个是因为它的艺术品本身还没有伟大突破,就提前开始炒作了,再一个它的艺术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也提前开始炒作了,而西方的艺术代表群体的炒作,基本上跟它的贡献和评价体系是比较合拍的,这个是比较重要的。
健康的形态应该是,一个艺术有伟大突破了,再进入市场,进入博物馆收藏,再进入拍卖,它的资本炒作与学术基础是合拍的。我们常常这样:艺术,艺术品能不能有伟大突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资本,会不会炒。这样的状态,容易使艺术生产化,前三年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建立了一个资本消耗体系,前20年的好作品全卖完了,它开始消耗新作品,但是新作品的艺术标准没有建立之前,就开始大量炒作,容易把艺术品当作文化工业来做。
有些作品不是因为它有名或者卖得高,你可能根本不会去看它一眼。这些做法,都是短期效益,文化工业产生的作品只会越来越缺少精神内涵。事实上,去年年底,很多参与炒作的买家,或者不懂艺术的暴发户都看出来了——艺术作品怎么越来越差。是否还值得去买这些作品?很多人归结为金融危机,但我认为不完全是,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外部原因。
艺术品要金融化,需要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基金会的免税,艺术品可以银行抵押贷款等等。从长远看,中国要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当然首先在于它的市场资本的力量,大量资本在中国集中,能够给世界的艺术品埋单,这不是说所有资本都是中国的,而是以中国资本[4.00 0.00%]为龙头的。不是取决于政治力量,纽约能够取代巴黎,就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力量超过了法国。
另外两个条件:要有国际话语权,在中国的批评家群体对艺术的解释和价值观能够被世界接受,那你就拥有话语权,这个很重要。另外,在中国产生的艺术流派和观念,要有普世性,就是说你的艺术概念是可以让全世界艺术家来做的,而现在我们的艺术还是中国性太强,你不可能让全世界艺术家都来做“中山装”。
从目前看,中国有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或者说很重要的艺术市场的潜质,但是后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艺术品市场体系要规范,包括拍卖行、画廊、资本运作和国家的金融政策,整个市场体系得是健全的;第二,建立国际艺术的话语权;第三,普世性的艺术潮流和观念要在中国发生。现在全世界都很看好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上述三点,不然的话,我们很可能错失一次历史机遇。
下一篇: 美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形成(作者:王端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