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最近,著名艺术评论家朱其连续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揭露”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黑幕”:“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是‘当代艺术’。一张三年前才卖10万元不到的画,现在要卖两千万……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投资高潮,到拍卖天价的接连出现,已经可以很明确地断定: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一石激起千层浪,朱其一番“惊世”之语,立即引起各界关注……
艺术评论家“揭黑”:“天价做局”怎么玩
在朱其的描述中,“天价做局”玩法如下:“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左右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一百多万,两年后再标到五百万甚至一千万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这种“假拍”是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的,因为一千万即便是按5%的佣金算至少要付一百万。而实际上,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事先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不管“假拍”的价格多高,都只付20万佣金。”朱其解释说,第一年只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可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而“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作品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朱其说,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还跑到纽约等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
朱其的言论一出,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位“好事者”无限夸大了艺术市场的弊端,尽管目前拍卖市场还不够完善,在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中,“做局”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藏家、经纪人也的确借助拍卖行的交易平台对一些当代艺术家作品进行“操控”,但大多数主要拍卖公司的成交都是真实可信的。从最简单的逻辑分析,如果高成交价拍品均是假成交,那么拿不到与成交价相对应佣金的拍卖公司该如何维持庞大的公司运营?
但朱其的言论还是不禁让人猜想:近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出现的“井喷”式增长,到底是真繁荣,还是假繁荣。对此,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表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在快速成长,当前不存在所谓的虚假繁荣。但有评论家认为,近期市场的变化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入调整的表征,有人以“斗士”的方式揭露其中的所谓“黑幕”,不论这种所谓“黑幕”是否属实,中国艺术品市场都亟待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真繁荣,还是假繁荣:市场是否冰清玉洁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1993年6月20日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敲响内地艺术品拍卖第一槌以来,已走过了13个春秋。在2003年,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了交易量激增、成交价格暴涨的火热势头。到2005年的春拍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出现了量价齐升,一路高歌猛进前所未有的“狂热”状态。
200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占据36席。尤其是中国当代油画,屡屡刷新拍卖成交纪录: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三号》拍出4264万港元;岳敏君《轰轰》拍出5408.75万港元;刘小东《温床》拍出5712万港元;
蔡国强《为APEC所作的计划》拍出7424.75万港元;
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No.6》拍出7536万港元……
然而,在“狂热”的背后,市场也给人留下秩序混乱的印象,市场不规范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秘书长周岳平认为,诚信的危机正困扰这个行业。诚信的缺失,使制假、售假、拍假这“三假”盛行,直接损害了艺术市场赖以生存的诚信平台。
2004年12月26日在沈阳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清代作品被急剧抬升至3600万元。后被揭露,卖家、买家同是一人。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拍卖行的职业操守。
故宫博物院书画专家单国强告诫说,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价不一定是市场价。他举例说,去年沿海某拍卖公司以6600万元拍卖一位现代国画大师的山水册页(100张)。单国强说,他一听就觉得价格高得不可思议,通过关系,拍卖公司给他说了实话:买家只给了1800万元,故意高拍到6600万元,就是便于买家好转手卖出。
朱其说,画家私下销售价甚至可能不到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
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夏叶子指出,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方按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10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1100万元。此后,拍卖就进入了表演阶段,拍卖师会再虚叫到18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变成1980万元。但是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对此,有些行业人士表达了不同意见。浙商拍卖总经理陈良军认为,拍卖公司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因为在选择拍品时就已对作品的质量以及是否具备购买意向作过审评,不符合条件的不会选拍。在拍卖场遇到一些作品价格超过实际价格也是正常的,因为拍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当两个或多个买家争夺同一拍品时,在现场情绪的刺激下价格很可能远远高出人们的想象。
“现在当代艺术是唯一代表中国以平面绘画的形式进入世界博物馆、博览会等艺术体系的门类。我们应该好好爱惜、看护它,而不能看到市场稍有波动就怀疑是否有泡沫了。”在陈良军看来,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的价格仍然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要艺术,还是要市场:怎样的价值模式
对照近年的艺术品拍卖会成交记录,国画和油画皆全线飘红,成交不断破纪录。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有些艺术品拍卖天价夹杂虚假水分,这一现象尽管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但基本符合客观实际。
一位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画家告诉记者,他常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如果是一个外行,单单从数据看,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油画的拍卖,简直已经太繁荣了,盛况空前啊,所有的作品都很好卖。但实际上很多拍场里气氛并不那么热烈,真正的买家不多。”这位画家指出,有一些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不乏炒作痕迹。他们背后,可能存在有实力的画廊或艺术集团在为他们经营,而这些集团或机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包装”的画家卖个高价钱。
近年来,某些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发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那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所举办的拍卖会进行市场炒作。他们到拍卖场上自卖、自买一番,或邀请朋友在拍卖会上哄抬自己作品的价格,以期获得公认的“真实”价位,在今后的销售之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
据了解,大量本土的艺术资本蜂拥而入当代艺术领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从年市场交易额不到200万元,已经达到年成交额几十亿元。
在巨大市场利益的趋使和引诱下,一部分艺术家还会投资自己,“做自己的局”。一位要求隐去其真实姓名的业内资深艺术投资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有些画家本身就是投资家,投资的是自己。可能在一场拍卖会之前,这个艺术家的遍布各地的收藏家或者经销商会接到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这对藏家来说非常合适,比如这个艺术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00万人民币,经销商通过画廊或者二级市场卖到150万,中间他可以赚到50万。如果这个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这样,用300万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就能赚150万。所以一些藏家或者经销商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一位画家曾疑惑:为什么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刘海粟的一件巨幅精品的成交价,竟然大大低于一位并无多大艺术建树的当今中年名家的作品,是不是现在的艺术市场“疯”了?一位业内人士一句笑言解开其中的奥秘:艺术市场的“疯”只是个表象,其实它充斥着“智慧”的操作——已故大师人走茶凉,炒家们拿不到货,又缺乏鉴定眼力,不如联手炒作健在的“小师”作品!
朱其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实际上正在创造一种非常可怕的“谎言共同体”,以及向商业化游戏的兑变: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在对新前卫艺术在过去20年的艰苦奋斗表示敬意,资本和媒体开始全面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希望这个艺术群体能够继续保持前卫文化的姿态,为中国当代艺术塑造国际影响力;但另一方面,这个艺术圈正在利用过去20年探索获得的形象和口碑,将其变成批量生产的“符号”产品,赶上变成“亿万富豪”的末班车——每个人都像是一个个精明的企业家,迅速学会玩弄商业游戏。
他担忧,这样一个结构畸形的艺术市场,会形成一个以资本和拍卖天价为轴心、以绘画为主体的运转模式,并迅速带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极端的商业化和艺术生产化。这实际上不是文化进步,而是一种变相的堕落。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 苏富比拍卖行赢得中国关键反侵权诉讼
下一篇: 2008秋拍:油画水墨冰火两重天 东南亚神秘买家巨资抄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