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西画”的概念,是在近现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生成,并对应于代表中国文化传统“国画”的范畴。西画泛指从西方引入的各个画种,如油画、版画、水彩画、粉画、连环画、素描、速写等等,而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西画专场”又将其领域拓展至各种当代实验性艺术,如影像、图片等。有些拍卖公司更设置“西画及雕塑专场”,试图涵盖各种立体性的造型艺术品,如雕塑、装置等。
20世纪后半叶,虽然在美国纽约的拍卖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中国西画家的作品,但在数量与上拍频率上都不高,并未形成明确的市场概念。90年代初期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率先创设“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由此激发了艺术市场对“中国西画”的普遍关注。1993年成立之初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即敏感地认识到“西画”的市场潜力。在翌年春季的首度拍卖中,“中国油画及雕塑”与“中国书画”成为了该公司拍卖的两张“王牌”,而“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96.13万元,成交比率为71%。稍后,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春季拍卖推出的“19-20世纪中国油画”专场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西画拍卖领域国际性的市场互动。买方的回应无疑是积极甚至是激烈的,1994年中国嘉德秋季“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统计数据可以进一步加以证明:该场的总成交额为619.41万元,成交率为88%。
众所周知,1995年至1997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第一黄金期”,与之并行不悖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西画”拍卖迅猛的发展态势。在格局上,大陆地区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香港地区的佳士得拍卖有限公司是涉足“西画”拍卖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基本上分割了有关西画拍卖的海内外市场份额。从成交金额来看,这一时期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专场单场成交额一般在600万港币至800万港币之间,而大陆的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单场成交额则通常与之不相上下。然而由于中国嘉德在大陆区域市场中明显占有了先机,1996年更结合大陆地区藏家的兴趣和需求开始倡导所谓“新中国美术”的收藏理念,并适时推出了如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等“新中国油画”的经典代表作。而此类作品成功地以高价拍出,不仅进一步吸引了市场对“西画”的关注力,同时客观上推高了“西画”拍卖的总成交金额。如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额为632.61万元,而西画作品占了相当大比重的“新中国美术”特别专场更创出了1050.027万元的成交纪录。在此基础上,翌年的中国嘉德199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又以单场总成交额1216万元、成交率85%的成绩而令人侧目,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高点。
1997年秋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领域的一个阶段性分水岭。内部的原因是市场急速发展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涨幅,而市场的泡沫成分又极大地压缩了投资的预想空间,一部分短线投资人更开始积极地出货,这些因素共同带动了整个市场观望气氛的形成。外部的原因则是亚洲金融风暴的肆虐,破坏了中国西画主要输入国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的经济力,也使得对于中国西画市场更具影响力的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大受冲击。但是艺术市场受到宏观经济面的影响通常存在着一个半年左右甚至至一年的“时间差”,艺术市场的惯性力有效地维持了1997年秋季的“中国西画”拍卖成绩,如中国嘉德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金额仍有777.81万元,但急剧降至67%的成交比率已经呈现了市场降温的端倪。始自1998年春“中国西画”拍卖市场规模急剧萎缩,成交清淡。至2000年,这种不景气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如2000年中国嘉德秋拍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额仅为389.29万元,成交比率亦为69%。这一时期介入“中国西画”拍卖市场的其它国内公司也难称成功,如1999年瀚海春季“中国油画”专场拍卖总成交金额为129.91万元,成交比率仅为59%;2000年北京荣宝秋季“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总成交额为226.14万元,成交比率为48%。而以2000年全年为例,仅有中国嘉德、北京荣宝、北京瀚海、上海国拍四家公司推出中国西画及雕塑的拍卖活动,全年总成交金额为1320.82万元,平均成交比率为59.9%,还远不及1997年中国嘉德一家公司的西画及雕塑的全年拍卖成绩(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的全年总成交金额为1993.81万元,平均成交比率为76%)。
2001年全球经济复苏明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因“信息技术革命”而呈现出所谓“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南亚经济因贸易的全球化而受益良多,其中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枝独秀,带动了包括港澳、台湾地区在内的大中华经济圈的经济振兴。在经济基本面的催动下,2001年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的形势出现了某种转机:如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的全年总成交金额达到了1106.74万元,成交比率上升为62%;2001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推出的“中国当代油画”专场虽则成交比率为31%,市场买气仍非热络,但总成交金额已经提升至1261.114万元港币,显示出市场规模的渐趋放大。2002年是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市场发展的关键年份。在这一年里,除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之外,北京华辰、上海国拍、上海东方、上海崇源、北京中鸿信等拍卖公司大肆涉足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领域,不仅形成多头发展的态势,同时进一步拓展了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全年总成交额为9409.241万元,已经逼近亿元大关;在另一方面,以“老油画”、“新中国油画”、“新时期中国油画”、“前卫艺术”以及青铜雕塑等为代表的拍卖品类逐渐构成了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的市场常态,形成了专业性的市场间隔与价格区分。2003年,海内外各拍卖公司则开始充分利用市场业已形成的市场间隔与价格区分来指导自己征集拍品的方向,进而形成各自的招商品牌:如北京华辰通过全力征集当代前卫油画家的精品而形成偏重于中国当代油画的拍卖单元;上海国拍以“油画、水彩画、月份牌原稿专场”形成某种特色;广州嘉德推出了“1940-2003年中国版画典集”专场而率先涉足版画拍卖的全新领域;至于香港佳士得、大陆中国嘉德则在先前的基础上,既谋求对于中国西画及雕塑领域的全方位地关照,又力图通过拍卖单元的刻意设计突出各自的专业优势与营销策略。其结果是2003年全年总成交金额迅速突破了亿元关口,达到了创纪录的12263.428万元。而其中香港的佳士得、大陆的中国嘉德则收益最丰,单场拍卖的成交金额均在2000万元左右,其他如新兴的北京华辰2003年秋季“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亦达到了1458.105万元。
2004年是近年来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领域最富戏剧性的一年。事实上从整体而言,2004年的中国西画及雕塑市场,早就显现出某种经2003年的恢复性增长而逐渐走强的趋势。上半年,无论是一级市场的画廊界(不少国际性画廊在北京落户,国内的一些重要画廊则忙于相互结盟或购并),抑或是二级市场的拍卖(中国嘉德、北京华辰、上海国拍都取得了较好的专场拍卖的业绩),甚至在所谓的“一级半市场”艺术博览会界(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取得了现场交易过2000万的成绩),中国油画与当代艺术品的交易都较以往活络,新的买家、新的资金不断涌入。而专家、媒体关于“中国油画与现代艺术品是市场新增长点”,以及围绕着中国油画增值保值的讨论,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中国西画及雕塑的春季拍卖活动,承续了2003年度的增长势头,但单场拍卖成交比率有了显著地提高,如中国嘉德春季“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成交金额增长到2043.14万元,成交比率位84%;华辰春季“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成交率也达到了87%,已经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经上半年的持续“暖身”与“造势”,2004年秋季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活动如期而至,在整体外观上虽仍与往常相仿佛,但本质性的突破与创新则无处不在。从作品形态而言,参拍的作品已经拓展至绘画、雕塑、装置、图片等若干艺术领域。从作品的数量而言,绘画即便占据了绝对的比例,然而其自身也体现出了兼容并蓄的特点:既包含了惯常的布面油画、纸上油画、木板油画,又扩大至纸上水彩、纸上素描、纸上彩墨画、纸上水墨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多种绘画类型。雕塑、装置、图片虽仍有“点缀”之嫌,但在数量增长上仍是十分明显;同时由于当代艺术家们强调所谓的艺术外展性以及对新媒材的广泛运用,从而极大地突破了旧有艺术的框架,呈现出某种交融突破的新特征。如果从作品的性质而言,则现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作品无疑成为了整个拍卖活动的强势板块。
强调拍卖的针对性策划是本季中国油画及现代艺术品拍卖活动的新趋势。无论是中国嘉德、北京华辰,抑或是最新加盟此领域的北京翰海、广东保利,都不约而同地结合各自掌握的艺术资源,且针对艺术市场的现状,加大了策划的力度。譬如,首先依照时间轨迹所进行的拍品排序,毋庸置疑是对中国从现代至当代的美术历史乃至文化历史的一种强调,依托于这一强调,参拍作品的文化属性与历史属性也得到了充分彰显,由此作品的商业估价亦显得扎实可信;其次对当代艺术的大力推荐,构成了一个明确的倾向性,基本囊括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其中不仅有活跃于国内的艺术家,同时又积极引入了国际性的艺术资源;再次,对重点拍品的征集并推出,既构成了整个拍卖活动的众多亮点,也是各个拍卖公司从业人士学术眼光与职业能力的充分体现。
而结果正如大陆媒体的报道:“今年的秋拍中,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油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油画已经成为秋拍中最引人眼球的、最出新闻的领域”;“今年的国内油画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不管是先前中国嘉德、华辰推出的中国油画专场拍卖,还是刚刚落槌的翰海油画专场拍卖,都显现了旺势。事实上在翰海此次油画拍卖开槌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油画市场将迎来高价时代”。
通过具体数据可能更能说明问题。
1、2004年10月31日,佳士得香港公司在香港举行2004年秋季拍卖活动,共推出6个专场拍卖会。其中“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艺术”拍卖专场,成交额为5322.49万港币,成交率为94%;“二十世纪重要中国绘画——国巨基金会藏品专拍”由台湾著名艺术基金会国巨基金会提供拍品,国巨基金会是台湾地区较早收藏中国油画的艺术基金会,此次它提供的作品主要为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早期油画家的精品,此外吴冠中、赵无极的作品也十分引人注目,成交额为4861.77万港币,成交率为90%。
2、2004年11月1日,苏富比香港公司在香港举办2004年秋季拍卖活动,共推出4个专场拍卖会。
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日益蓬勃,香港苏富比首次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拍品包罗油画、雕塑及摄影等不同创作媒体,呈现出目前活跃于市场中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总成交额为2433.29 万元 ,成交率为94%。
3、2004年11月6日,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在京举办拍卖,共推出6个拍卖专场。其中的“中国油画与雕塑专场”,推出拍品151件,总成交额1021.35 万元, 成交率58%。
4、2004年11月7日,中国嘉德2004年秋季“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多功能厅中厅开槌。上拍作品115件,其中包括绘画与雕塑两个部分。油画部分涵盖第一代中国油画家、第二代中国油画家、中年油画家与青年油画家各个层面。总成交金额为3746.6万元人民币,成交比率为90.51% 。
5、2004年11月20日,北京翰海举办“油画雕塑”拍卖专场,上拍作品120件,成交总额2708.42 万元 ,成交率81%。
6、2004年12月6日,上海保利首次举办拍卖会,推出3个专场拍卖会。其中涉及油画的专场拍卖就有2场,即“近现代油画”与“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拍卖专场”。“近现代油画”专场共上拍118 件作品,成交额为1244.54 万元,成交率为83% ;更让人兴奋的是“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拍卖专场”,共上拍作品40 件 ,总成交额即达到1556.39 万元 ,成交率创出令人惊诧的100%,可谓一时盛事。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涉及中国油画的拍卖活动还有不少,不再一一列举。
依据上述情况,我们不难做出如下的整体结论:中国油画的拍卖规模已经迅速扩大——从先前的1000万元/拍卖季左右扩张到3亿元/拍卖季以上;而总成交额突破2亿元/拍卖季的关口以及成交比率的提高,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油画的买方市场也呈现规模化扩大之趋势。
早期西画家作品、新中国美术经典、国际艺术大师作品、当代艺术作品无疑仍是构成拍卖市场常态的基本板块,但不同板块内部的异动尤值得我们去玩味,因为这些异动的继续发展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油画及雕塑市场的常态,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艺术市场的变化。
在现代艺术作品的板块中,早期西画家的作品继续受到追捧。随着20世纪末以来学术界的热衷与梳理,以及海外收藏界的捷足先登与持续购藏,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西画家作品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不断提升。加之近来大陆地区收藏界的积极参与,上涨趋势已成定局。从本次专场拍卖来看,像吴作人、乌叔养、吕斯百、秦宣夫、张安治等人小幅写生油画作品,已处于5万元至20万元的价格区间;而那些参加过重要展览或被收入个人作品集的作品,无疑因其具有某种代表性而受到买家的更多青睐,如中国嘉德以38.5万元成交的余本《珠江三角洲》、以52.8万元成交的卫天霖《红木桌上的白芍药》等皆为例证。直接由画家家属提供的作品,由于真伪毫无争议也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如由方君璧家属提供的《吹笛少女》即以165万元成交,原由画家家属珍藏的关良《海港晨曲》亦得到24.2万元的善价。上海保利推出的“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拍卖专场”,亦由于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是80年代以来收藏中国当代油画的主力,许多作品是直接从画家手上购买或签约收藏的,不仅是真品而且是精品,因此取得100%的成交也在情理之中。在价格整体上涨的趋势中,林风眠的画作无疑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异动,即便是如中国嘉德上拍的36cm×36cm的《山水图》也能够以55万元的价格拍出。联系到稍早前香港拍卖市场中林风眠作品的巨幅上涨,可以看到在全球化的当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无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价格的一体化与价格联动的趋势。
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与重要作品同样是近期艺术市场中的热点,其中价格变动最大的是吴冠中的作品。本季专场拍卖活动共推出了数十件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其中佳士得推出的《春笋》以398万元港币成交,中国嘉德推出的《北京雪》以363万元人民币成交,上海保利推出的《墙上秋色》以324.5万元人民币成交,佳士得推出的《绍兴湖》以291.6万元港币成交,苏富比推出的《枣树儿童》以220.3万元成交。而截至到本年底,吴冠中油画拍卖价成交的前十位记录中只有第5位与第9位是往年创造的,而其余的8项纪录皆在2004年秋季拍卖活动中被改写。价格涨幅无疑十分明显,这也与国际艺术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收藏家对吴冠中作品的追捧密切相关。而与此同时,近期国内买家的大肆介入也是其价格急速窜升的原因之一。
作为国际级大师的赵无极、朱德群,近年来其作品一直在拍卖市场上十分走俏。本季拍卖中,海内外各公司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为数不少的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如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推出赵无极的《作品5-4-99》以121万元拍出,赵无极的《抽象系列》以50万元拍出;佳士得拍卖公司推出的赵无极《连理》以700万元港币成交,《15.4.69》以454万元港币成交;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的赵无极《11.3.60》以443万元港币成交,《淹没的城市》以286万元港币成交;上海保利推出的赵无极《8.11.68》以159.5万元人民币成交。充分反映出海内外买家对国际级大师作品的普遍仍同。
2004年秋季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中,以艾中信的《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靳尚谊的《在和平的讲坛上》、蔡亮与张自嶷的《杨家岭的早晨》、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邓家驹的《漕运图》、尹戎生的《暴风骤雨》等,构成了新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拍卖单元,谓其“经典”则因这些作品反复出版、耳熟能详,对于当时的美术创作影响深远。市场反映无疑也是相当积极的:《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57.2万元成交、《在和平的讲坛上》57.2万元成交、《杨家岭的早晨》63.8万元成交、《中华儿女——八女投江》170.5万元成交、《漕运图》93.5万元成交、《暴风骤雨》46.2万元成交,显示出这一类型的作品在市场中已经凝聚了足够多的买气。
对当代艺术品的上涨预期无疑推动了此领域作品价格的持续走高。而在国际艺术市场中,诸如徐冰、蔡国强、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杨少斌、刘野等代表性艺术家的日益走红,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对于他们作品价格的预想空间。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国内收藏界也迅速地从“观望犹豫”向“实际介入”转型。因此在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徐冰的《天书》以41.8万元成交、蔡国强的《放生》以13.2万元成交、王广义的《大批判——达能》以22万元成交、周春芽的《黑根一家——男主人》以19.8万元成交、杨少斌的《江山如此多娇》以24.2万元成交。其中涨幅最大的当数曾梵志的作品,创作于1994年的《协和医院系列》以41.8万元成交,而创作于2000年的《飞了》则以44万元拍出,联系到曾梵志近来在欧美地区频繁举办个展,以及在亚太艺术市场中尤其是在韩国、台湾地区成功建立起作品分销代理系统的背景,则可作为一例来说明当前区域艺术市场间的相互扭合与微妙互动是如此得紧密。
至于论及未来趋势性的判断,则可依据2004年度中国西画及雕塑的拍卖成果而得出大致的结论:
1、经过艺术界与艺术市场的共同努力,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已经成为继中国画之后的又一拍卖市场的主流拍卖品种,其拍卖规模与总体成交额在未来仍将进一步放大;
2、经典性的作品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上涨预期因需求增量与市场供应间无法协调的矛盾而日渐催生;
3、国际性艺术资源的有机引入,将促发艺术投资的新领域;
4、当代艺术品价格的持续走强,不仅形成该领域的持久亮点,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与国际艺术品市场间的扭合与联动,体现出某种全球化的新特征。
上一篇: 真品古玩永远升值 收藏市场如何一两拨千金
下一篇: 天上真能掉馅饼? 收藏市场上的捡漏面面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