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近观不久前结束的中贸圣佳、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中国艺术品市场无疑已经传达出明确调整的信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瞬息变化与冷面无情。
目前所谓的“调整”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市场各品类的行情进一步分化,除中国西画及当代艺术品类近期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古董品类中的瓷器板块因国际市场的有力支撑而稍显稳定外,其余的部分则全面进入调整阶段。其二,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前期走势最好的中国书画部分,其中近现代中国书画品类较之中国古代书画品类则显得更为剧烈。其三,部分书画板块的交易量急剧萎缩和个别书画家作品价格的大幅跳水,是目前调整的早期盘面症状。
事实是现阶段出现的调整在今春拍卖市场中早见端倪,当时的交易盘面已经出现了行情分化不一,一些板块或个别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被急剧拉抬的走势。原因是当中国艺术品市场越来越从收藏性市场转向投资性市场之后,无论是资金,抑或是运作手段,也越来越相等于金融投资的领域。因此,当金融投资领域各种正面因素与中国艺术市场积极结合的同时,负面因素也被带入中国艺术市场之中,而浮躁不安的气氛与急功近利的目标更催动了负面因素的滋生蔓延。面对今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行情特征,资深的市场研究者当时就明确指出:行情的分化说明了自2003年以来价格普涨阶段的完结,而局部的价格急剧拉高则可能是“庄家出货”的前兆。
然而让我们忧心忡忡的是市场“圈内”人士的“质变”。正如我们前期分析的那样,始自2003年的这一波行情的动力在于“圈外”的资金,而非“圈内”的力量,其更深刻的背景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收藏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的进程。由于“圈内”人士,或沉缅于原有的经验,或拘泥于固有的运作手法,因此在这一波行情的发展过程中,或沦落为投资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只是随声附和的碌碌一群,或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者”,一味采取旁观守成的消极姿态。但是随着两年以来他们对市场走势判断不断地“大跌眼镜”,这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各自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否定。其结果是,在今秋的拍卖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情景:“圈内”似乎不约而同地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出现了对市场行情的普遍高估与不切实际的乐观。进入今秋的拍卖季,一场连着一场的是似乎无休止的拍卖活动,而似乎一夜而至的行情调整也让刚刚信心满满的“圈内”频受打击,被搞得灰头土脸。让我们更担忧的问题是,一部分受到行情煽动的“圈内”已经一改过去的“空仓”做法而采取“满仓”操作的策略,甚至有可能已经成为“圈外”运作价格的“买单人”。虽则有待深入地观察与分析,但众所周知的是,当“圈外”资金大量逃逸,而“圈内”资金被高位套牢之时,调整的幅度将会趋于更大,而市场的交易也将急剧缩水。
眼见目前的行情,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了。拍卖现场中的日本卖家不断高呼“中国的大收藏家现在到哪里去了?!”“圈内”则满面愁容地窃窃私语“这一波行情真的结束啦?!”实际上,目前的行情仍未糟糕到一塌糊涂的程度,以至于如一些人所谓“崩盘”的危言耸听。事实是市场游资的规模依然巨大而充裕,在另一方面大机构、大基金的资金才刚刚在考虑伺机进入,而资金成本更为低廉的社保基金、保险业资金以及规模更为庞大的百姓储蓄仍是按兵不动。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转型才刚刚开始,社会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品投资的认识仍有待培育,而在高速发展的市场初期,行情的调整与反复也在所难免。
目前的调整,这决不是行情的结束!可以理解为是对前期市场发展的一种纠偏,一种重估。而近期行情异常火爆的油画市场,和今天以总成交金额8800万元收场的嘉德四季拍卖,都充分说明了当下市场的活力犹存,当下市场的买气犹在。




上一篇学术支持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

下一篇过去的光芒与现在的辉煌——国际艺术市场中的法国印象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