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亚洲当代艺术家,这两年来透过艺术市场所建构出来的平台,逐渐被不同区块的人所认识,文化;在这个世纪彻底已经达到共融与共生的层界。只是,艺术市场过度旺盛的生命力,也造成艺术作品本身出现被认知的误差,在泛多数市场人口结构里面,艺术被赋予了物化的价格性;却失去了被欣赏与了解的价值性。也因为消费行为的快速,塑造艺术创作面貌出现极大变革性,大大颠覆了传统对艺术的历史意涵。〈当代艺术新闻〉特别开辟亚洲新生代艺术家主题专栏,我们将采取分段性版面呈现方式,将逐续为读者介绍亚洲正在奋起的新生代「艺」势力,这个月我们将先谈中国新生代与日本这两个章节。在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篇幅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世代的艺术家如何透过作品去彰显自我意识、如何去为自己书写这个世代的历史背景,而不是依附在上一代的文化包袱底下。这样的作品,充满着年轻世代情绪撩拨,而没有一丝沉重的记忆语体被放在里面思考。日本艺术家方面,我们分别谈到1960年以后几位不得不谈的好艺术家,也从这样的基础点再往下延伸到更年轻新兴艺术家群,日本的艺术家在细致文化底蕴中,绽放一股民族的内敛与适度外张情感,如此的气息是亚洲当代艺术家很特殊人文景观。我们希望在这个具有延续性专栏中,特意避开现阶段市场炒红了双眼艺术名牌,把关注焦点落定在未来艺术家发展路径上,希望带给大家一个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气。
在自我、玄幻与新伤痕下的中国艺术家
题释所谓「七零八落」是近年来我对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些年轻艺术家创作状态和倾向的总体印象或概括。曾有年轻艺术家质疑「七零八落」带有贬意的成分。其实,在我看来它只是中性词语对艺术生态的一种形容而已。也许都有相关词语的意思,但我以为具体有着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字面理解「七零八落」,表示多而杂乱,具有不确定性。多少是中国当下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中国这个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不知所终地将把我们带向何方的现代化过程,使一切都变化的急速而扑朔迷离。在艺术创作中,也是缺乏群体意识,更无趋之若鹜的思潮涌现。他们的作品所以难以界定,没有极端,没有具体表现什么意义,只是一个没着没落的存在状态。这种自我抑制或自我放纵的艺术转化,触及了一种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真实,就像孤绝的情感和自我尊重的态度。或许,他们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所强调的只是在不确定中张望着不确定的环境,而并非如以往艺术那样只重视「确定的意义」本身。
二是一般意义上的「年轻一代」,主要是指生长于70、80年代的艺术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物质匮乏的生存困境,他们的表现带有一种「物化」的感情,具有消费主义文化的特征。在消费中,个人才能够发现自己,彰显个体生命的特殊性,消费行为成为个性存在的前提。个体生命的历史和存在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意义,这是一种个体生存实在经验的表述。这种经验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和现实达成的一种辩证关系。因为,生存对于他们来讲不是个问题,他们的问题是选择的对象和方式,他们已经摆脱了艺术干预生活的一厢情愿式的天真,而更倾向于营造自己的话语空间,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良知。当然这也包含着某种自觉的文化批判意识。但他们已经不存在于上世纪80、90年代常见的与周围环境以及与自身的高度紧张关系,而似乎把各方面的关系都理顺了,没有回避生活中那些不如人意的种种事情。
三是意味着以往在大历史笼罩下的现代性焦虑,已经幻化为一种后现代的碎片式的情绪与趣味。我以为这是在三方面含义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这里所涉及的「大历史」、「现代性焦虑」、「后现代碎片」的语义,是指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来,认定我们自己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史中的落后,试图通过几代人的艰难的集体奋斗和对于世界秩序的反抗而获得一种中国的历史目标的实现,这一历史目标就是中国的富强和个人的解放。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期,新中国的发展却完全超越了这一历史的设定和焦虑。我们发现中国当下的发展却是在两个方向上获得的:一是在对于世界秩序的参与中,二是在普通人争取财富,改变人生的努力中,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获得了百年现代史中最为清晰的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这种变化使得1979年以来的新时期文化转向了新世纪文化,它超越了新时期对于今天的预测和想象。艺术领域的深刻变化正是在新世纪文化之中发生的,这些变化非常丰富和复杂。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本的轨迹已经超越了五四以来文化艺术的历史规定性,有了自己新的可能性。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出生的人和当年在匮乏中出生和人们的差异性相当大。他们注重感官的满足,注重即刻的,现实的感性的体验,同时又不能不投射成人世界对于他们将来成长为新的优秀劳动力的期望。需要即刻的消费满足,又在成人世界的面前有强烈的挫折感和逆反的意识,构成了一种文化趣味。为了梳理出一条基本的线索,我在所考察的有限资料中,依据或注重他们作品在消费文化时代中体现的新观念、新趣味以及新方式。而这种「新」的界定,既可以看出他们与上几代艺术家在创作观念、题材、媒介方式上的联系,又能区别出其中的差异。为此,在「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想象」的主题框架内,拟定了「也自我、玄幻的想象、新伤痕」三个单元主题。以此来提示出在消费文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延承和演绎。
碎片一:也「自我」将自我形象、自我身体作为创作的主题早已有之,那是自我的一种直接而集中的表现。但我的关注点在于年轻艺术家对「自我」形象的处理和塑造与上世纪90年代,如方力钧、岳敏君、张洹、马六明、宋冬、尹秀珍、苍鑫、朱发东、洪浩、邱志杰等等一批艺术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方、岳等是将消费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姿态和暧昧矫饰心理状态,滑稽而夸张地表现出来,隐喻出人们对永恒、深度模式的追寻所形成的焦虑和失望,幻化成消解式的肤浅的脸谱和面具。年轻艺术家的「自我」,不是一个缺少生命力的虚假者,而是现实社会真实自我的再放大或另一个放大。或者说是对「自我」更加精彩、完美,更加偶像化的虚构形象的重塑。如何将自我的人格力量凸现在虚构的维度上,并带到社会现实之中,已成为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本身显示了他们对未来的自信和憧憬。当代社会的特征已变为文化审美与物质享受的悖反与分裂,对唯美的创作也因之在更纯粹的意义上成为人文精神上的自我写照和自恋。这样说稍嫌夸张却并不虚妄。在当代的消费社会,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当然,对于身体的兴趣并不是新鲜的事儿,但在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身体的外形、身体的消费价值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现代城市中各种男女明星的光彩照人的玉照已经成为大众,尤其是少男少女们打造自己身体的标准。在一个把生命意义建立在年轻、性感的身体之上的时代,身体的外在显现于是成为自我完美的一种象征。这与把握自己命运、寻求自我实现的群体意识,已逐渐分散到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之中而不复存在的今天,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碎片二:玄幻的想象如果说自我的青春体验是他们的一个看家本事,那么「玄幻想像」则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儿。对他们而言,玄幻的想象似乎要比素朴的写实性绘画更为轻车熟路和得心应手。他们更倾心于打造一个玄幻的世界,依凭骄人的想象力,再加上科幻、魔幻游戏、武侠言情、动漫?等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经验与记忆,杂糅成既有时尚性又有实验性的玄幻绘画。作为年轻一代青春生活的亲历者,没有什么世界可以比虚拟的玄幻更能赋予他们这一代人想象的空间。这些玄奇的、刺激的、魔幻的、灵异的、虚拟的故事场景,穿行、转换于前世和现世,历史和现实、过去和未来、人与神、魔与法之间,这种对梦幻的执拗追求,使得这类作品产生了一种诡异的视觉冲击力并有一种颤栗之美。实际上,他们在作品中创造了两个神话系统,一个是玄幻世界;另一个是与社会现实平行的,但又被他们置换了的现实重塑。在玄幻中他们更着力于玄幻场景的制作。「场景」在玄幻中被制作为「异界」。这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前卫艺术显流中,丑化或自嘲或反讽等语言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即通过传统文化的魔幻资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网罗了天地人三界种种神奇怪异。这种对「异界」的执拗追求使得他们的作品产生了一种视觉张力,并注入到人性的悲剧之美,一种颤栗之美。写实性的「置换重现」,既可看出作品与现实主义艺术的血缘关系,又反映出他学院式艺术教育的背景。呈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对待历史、现实问题上与前几代艺术家的差异与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他们的创作不以讴歌这些场景所体现出来的美感为己任,而是在介于一种具体的现实图像与非真实场景之间的界限上,以一种意象的隐喻寻求对现实别有怀抱的判断和思考。




碎片三:新伤痕新伤痕是对应着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而来的。我借用这个名词是想说明伤痕、残酷也一直是伴随着青春的成长。有批评家推崇「青春残酷」,其实青春本来就残酷。这是一种特定年龄的表现,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骚动,是一种梦想和逃避相结合的产物。他们追求这样主题,是因为这种文化存在于特定的土壤和环境当中。青春、残酷、伤痕的存在仿佛是对立的两级,然而,它们的相互转化,包含了这一时期生命本身的微妙关系。我所关心的是何以残酷,以及残酷后留下的伤痕,并如何转化为视觉艺术语言之后的表述。新伤痕与「伤痕美术」相比,它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80年代的伤痕性或者控诉性不在于成长本身,而在于成长过程中的政治环境或者身份。而新伤痕艺术的亲情间的相互眷顾始终伴随着创作者的成长过程。简单地说,在伤痕美术和新伤痕艺术之间,从情感指向而论,前者指向政治,后者指向亲情。他们营造了一个自然的成长环境,从而才能考察出他们成长的本真过程,那就是乐趣与苦难的纠缠与嬉戏,才使他们这样成长。新伤痕艺术是将批判锋芒指向自我,不断地在历史叙述中寻找个人的缺欠。新伤痕艺术把过去的时代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这种资源中,他们关注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位置,是一种历史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必然性,所以他们的创作姿态更加优雅,以更加幽默的方式呈现那个时代。这些新伤痕艺术不再以政治控诉为创作前提。他们在良好的感觉中尖叫飞翔,疯狂、放纵与冲动是其本色,酷和冷峻是其追求。他们的价值在于总是从自己欲望出发付出真诚的喜恨爱厌,既不高尚到考虑大大小小的集体利益,也不低俗到单纯追求物质功利,这就是他们纯粹自由的生存状态和创作姿态。
这种新趋向来自于一个新的中国梦的生成和展开。这个梦想只能是未来性的,于是,他们的作品在虚拟的维度上建构自身。未来存在于现实的展开之中,现实存在于未来的承诺之中。现实和未来的混淆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新新中国」的图景。这个「新新中国」的出现是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的速度和强度虽然充满了问题和矛盾,但也充满了活力和欲望。它不是一滩死水,却是到处喷发的美丽的混乱。它不合乎我们的理想的标准,却展现了超出我们想象力的能量。这一面当然和我们五四以来的的强国梦想正相符合,是这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另一面却可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今天的崛起的进程竟然并不是近代以来的深刻的民族「悲情」和对于世界秩序的反抗的结果。于是,我们有了代表一种前所未有的向前冲力,代表了一种新的精神和冲动。它其实是每个个体寻找自己的成功,每个人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而我以为他们作品正是显示了在中国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中前倾的姿态。实际上,他们提示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在相对于80、90年代的艺术家创作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审美观念和趣味上的新趋向:在类似游戏般的自我叙述的虚拟中,塑造一个个好看的形象,没有极端的叛逆、反讽或质疑;一种未来对于现实的掌握使得「过去」的记忆不再是他们创作的关键,现实已被未来控制,过去已经变成一种绝对的过去,抑或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历史的装饰。而他们提供了当代艺术家对未来的另类想象及无限的可能性,或许还是一种新艺术趋向的预示。
13位值得关注的日本当代艺术家
近几年来,日本当代艺术在经过村上隆的superflat、动漫画的「宅」、「萌」等风潮、亚洲概念兴起,继1980年代后再度受到全球注意,并且随着市场飞腾,部分艺术家受关注的程度在今年上半年极度加速,这些艺术家原本在日本国内便已受到高度评价?如天明屋尚、小林正桓、松浦浩之、会田诚-经过拍卖市场的再度诠释,一跃更成为亚洲区的艺术明星。
日本当代艺术具有多面的发展,尽管大多数人对于日本风格已有所定见?动漫的、干净的、美观的(却不像韩国般的装饰性)-但在这些风格之下的观念和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咬合,日本当代艺术的确有极高的完成度,并且多位艺术家显现出的新的震撼或趣味,仍可说是只有日本艺术家和文化所能产生。目前日本已经跃上国际舞台之艺术家相当多,从藤本由纪夫、小泽刚、曾根裕、高岭格、束芋,到台湾已经相当熟知的?川实花、Yanagi Miwa、阮淳初芝、泽拓等,本文将介绍这些艺术家以外更为年轻的新兴艺术家,以及几位1960年代出生、正受到国际瞩目的艺术家。
1960-1974鹰野隆大、西尾康之、小粥丈晴、宇治野宗辉、宏川直宏
鹰野隆大 TAKANO Ryudai
第一次看到鹰野隆大(TAKANO Ryudai)的作品是2001年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的【Kiss in the Dark: Contemporary Japanese Photography】,当时偌大的照片、红色的背景和一眼就见的性别议题,的确感到和过往所认知受到William Eggleston深厚影响的日本摄影有所不同,但和荒木经惟似乎有所关联,却又在不同的观念跑道上。鹰野隆大之后的作品尽管在视觉上不再那么露骨,但是所牵扯到逼迫临界线的性道德议题,以及照片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日本人的存在感,都再再显示了其作品的魄力。
1963年生,1993年开始以摄影家活动,多次于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及国内外摄影美术馆展览,2006年获木村伊兵卫写真奖,现代理画廊为Zeit-Foto Salon,由Yumiko Chiba Associates负责艺术家经纪。
西尾康之 NISHIO Yasuyuki
西尾康之(NISHIO Yasuyuki)已经数次在国内的杂志中受介绍,但在此还是不得不提这位有趣的艺术家。相较于其它日本当代艺术家的国际展次数频繁,可说未出国展览过的西尾康之,但他的精采度却是一点也不容忽视。西尾康之最容易让人觉得有趣的还是他的雕塑作品,从制作的过程来说,这些雕塑作品直接由艺术家亲手捏制,对于艺术家本身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弥补和追求,也正或许因为如此,作品更有趣的是形式之外难以查觉的「内包性」(某些作品如Crush Sayla Mass这曾在GUNDAM展中展出的巨大作品,就较为直接的指涉这一特点,其由腹部剖开的内在空间,或是眼、口所可稍微看进的细缝,都显示出本身对于内包性的渴望/或破坏?),这对于艺术家似乎是极为重要的元素,并同时显现在他其它绘画作品当中;而雕塑作品的肌理特色则可说是内包性的反转,将原本隐密阴性的内包性成为刻意暴露出的结实男性特色,作者希望透过艺术创作所消弭的不安感反而转化为某种「恶」的形式的「恐惧」,因而更深流露。西尾康之容易因为作品的角色设定而被归类于卡漫风格的艺术家,但其坦率流露出艺术家自我个性的矛盾,可说是当今日本艺术家中少见的表现。




1967年生,1999年、2000年获得Kirin Art Award奖励赏,但直到2002年得到村上隆所举办的GEISAI 1的大奖才广受注意。现为东京山本现代画廊代理艺术家。于日本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之【现代美术之皮肤】展中展至12月。
小粥丈晴 OGAI Takeharu
2004年我在日本看到两个印象深刻的展览,一是小粥丈晴的【向泉之路】,一是金氏彻平的【白夜幽灵】,两者分别展现了日本当代艺术家在处理计划性作品的两种风格,而这两位艺术家在今日都有极佳的表现。小粥丈晴(OGAI Takeharu)或许是此次介绍中最具公认日本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安静纯粹、具有禅味的抽象性格-其作品常以旅行来表现个人内面性的寻求,但表现重点并不在于旅行经过的种种,而是将其旅行的通道和边缘(有形者如地形,无形者如情感、光影)转变为如舞台般的抽象语言,尤其是对于「边缘」的叙述,经过如建筑模型的转换(不难看出其所受曾根裕之影响),不徐不缓地展现了日本文化的深沉个性。近来完成的新作「方丈之梦」,状似如建筑造型的模型体,却有着拼组出内部/外部空间的循环意涵,是对于「通道」概念的解体。小粥丈晴是近年来市场叱咤下少见的追求艺术原点的作家。
1969年生,2001年在日本现代美术赏中同时获得南条史生和长谷川佑子两评审委员奖。2004年「向泉之路」系列作品在东京爱玛仕艺术空间展出,并获收藏。现为东京Taro Nasu画廊代理艺术家。下半年将于东京森美术馆之【Roppongi Crossing 2007】展出。
宇治野宗辉 UJINO Muneteru
宇治野宗辉(UJINO Muneteru)最近参加了两个重要的展览,一是ZKM的【Thermocline of Art-New Asian Waves】,一是日本交流协会于北京举办的【美丽新世界-日本当代视觉文化】。其实宇治野宗辉早在1990年代便以声音艺术家举办过多次展演,且和昭和40年会的松荫浩之组成团体GORGEROUS,并和其它成员有良好互动。其早在1993年开始制作的乐器系列Love Arm,现在看起来仍是充满着次文化和雕塑感的超越时代的作品。宇治野宗辉开始受到国际性的瞩目应是2006年的雪梨双年展,之后多次在各博览会中演出。大型的装置声音作品Ozone-so和声音雕塑作品The Rotators,表现上撷取的是日本文化要素和西方消费主义,但其思索的更是有关文化输出和输入的问题。和藤本由纪夫以西方哲学追求声音造型的日式美学相比对,宇治野宗辉提出的是全球次文化中的日式「劣等」噪音-宇治野宗辉作品指涉社会意义的各个环节,是相当有弹性和潜力的作家。
1964年生,1990年代开始以声音艺术家活动,2005年参展ARS ELECTRONICA,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当代空间The Western Front个展至10月中。
宏川直宏 UKAWA Naohiro
宏川直宏(UKAWA Naohiro)则是刻意惹扰起各种反映的日本艺术家,这在阅读【rapt!】展的目录后更加得到证实:「宏川直宏是技巧性乘着当代情报社会的波澜,并且自己也成为波澜的(之于日本当代艺术)稀有存在」,他的作品总是快速地将时事或社会问题转化为对话对象,提问各种有关匿名性、合法性、公共性、价值性、伦理性等问题,破解现实社会的种种表象。宏川直宏的表现以计划型作品使用各种媒材,并且透过和其它领域之跨界合作达到提问/反馈社会的目的。
1968年生,1998年自旧金山回到日本后于伦敦、东京巡展的【JAM展】奠定艺术地位,并曾参加ARS ELECTRONICA等国际大展,现为东京山本现代画廊代理艺术家。下半年将于东京森美术馆之【Roppongi Crossing 2007】展出,并预计在山本现代举行个展。
1975-石冢元太良、森千裕、田中功起、金氏彻平、山本修路、奈良enami、新美泰史、大野智史
石冢元太良 ISHIZUKA Gentaro
石冢元太良(ISHIZUKA Gentaro)则是今年快速窜红的摄影家,2001年时出版第一本摄影集《worldwidewonderful》时即开始受到注意,至今已有4本摄影集出版。石冢元太良和日本当代摄影的主流-以生活周遭的日常人事物为主体略有不同,反而以走访世界各地为主要拍摄内容,但又不如纪实摄影般的直接,却是以最基础的摄影风格探索数字时代视觉的观念性和想象力,提出新的视觉的解释方法。去年发表的〈wwwww〉,则开始出现模糊的人像,将视觉抽象化的同时减低被摄影者的情报量(肤色、服装、表情等),但是与其将石冢元太良列入为观念摄影,其作品却没有视觉艺术家拍摄影像作品时的刻意性-石冢元太良的作品保留了摄影之于摄影的单纯感,这或许是英国摄影家Martin Parr认为其为接下来最值得注意的日本摄影家之一的原因。
1977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学中退后自学摄影,并以摄影家活动。曾获Epson彩色摄影奖、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现为日本东京Gallery Sora代理艺术家。




森千裕 MORI Chihiro
森千裕(MORI Chihiro)和金氏彻平一样是生活在京都的艺术家,同样也是持续发表带有计划性形式作品的艺术家,相较于金氏彻平,森千裕受到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但非单纯的诏告幼稚性或素人性,森千裕将创作脉络扩大后利用各作品间的相互独立性连结,压缩成个人化的宇宙,描述不清的意义混乱性反而变为她作品的特征。森千裕今年参展水户艺术馆的【The Door into the Summer:the Age of Micropop】后评价升高。
1978年生,2004年来持续以计划性作品每年举行个展,为日本东京/大阪儿玉画廊代理艺术家。
田中功起 TANAKA Koki
台湾对于田中功起(TANAKA Koki)应不陌生,这位去年台北双年展中获得最多好评的艺术家我仍希望在此稍作介绍。田中功起的作品常常因为影像中对象所被刻意引发的种种反应而被视作为行为艺术的变异,但是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他只是企图在有限的时间里逼迫独立的物体或事件因因果关系而反应,并且因引发者的匿名性(影像中从未出现过脸)赋予了物体或事件自治性,却也隐射一种犯罪的可能性(甚或合法性?)。尽管田中功起作品多年来延续同一基调,但艺术家自日常生活中所不断撷取出的想象力却未曾让作品丧失趣味和意义,这也是策展人松井Midori将其选入【Ice Cream】的重要原因。
1975年生,是近年来参加国际展览频繁的日本艺术家,今年并出版了《KOKI TANAKA WORKS 1997-2007》作品集。
现为东京AOYAMA| MEGURO画廊代理艺术家。
金氏彻平 KANEUJI Teppei
回头来谈谈金氏彻平(KANEUJI Teppei),若单从形式来说,这位极为有趣的艺术家还是承续着日本当代艺术的脉络-普普、宛如卡通片的玩具模型、玩偶、塑料感、ready-made?但是艺术家却将这些语法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尖端层次,就是其所关心的「境界」问题。多年来,金氏彻平持续地以不同的计划性手法展出「模糊境界」的方法,并且企图以模拟的方式-质感、颜色、量感、抽具象等的对比-玩味出「界于in-between」的存在可能。「界于in-between」议题成为亚洲策展重心已经数年,但是相较于类似展览中的论述或作品,金氏彻平还是具有极大的魅力,这股魅力源自于金氏彻平计划性呈现的作品将浓度设定在「即将濒临临界点」的极端上,并且预告了在这临界点之后的「流动性」。
1978年生,2002年来持续以计划性作品每年举行个展,为日本东京/大阪儿玉画廊代理艺术家。
现并于北京参展【美丽新世界-日本当代视觉文化】。
山本修路 YAMAMOTO Shuji.奈良 Enami
山本修路(YAMAMOTO Shuji)和奈良Enami(NARA Enami)则是主题较为单一的艺术家。山本修路的创作以「松」为主题性,由此衍生出各种平面和立体的作品,其有趣之处不仅在于对于松或盆栽概念的变形和运用,而是其下的、被艺术家无情拉长的「岩」,和宛如卡通战舰般形状的松叶,齐衬托出不和谐的黑暗感。奈良Enami引起我注意是在GEISAI10获奖之际,其虽毕业于东京造型大学硕士,但整体而言作品并不算多,获奖的fight系列十分有趣,承续了本身沉浸的次文化议题,但更以肉体性的「打斗」、模糊形体的「匿名」,建构了可以继续发展、超越单纯卡漫风格的介入性和性别性的脉络。奈良Enami目前虽然展历和作品不多,但之后的发展直得期待。山本修路YAMAMOTO Shuji 1979年生,2005年自日本东京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即展览不断,今年2月并已在纽约个展。现为日本东京Rentgenwerke AG画廊代理艺术家。
奈良Enami NARA Enami 1977年生,2006年获得GEISAI10金牌奖后在东京、迈阿密多次展出。
新美泰史 NIIMI Taishi
最后要介绍的艺术家?新美泰史,则和前述艺术家相较作品极为安静的一位。经过位于名古屋的Gallery HAM介绍,新美泰史数年前带着自己以原子笔绘制的作品到了Gallery HAM,当时这些作品的确有某些有趣的地方,画廊便要求他继续发展后再过来,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当画廊以为这位艺术家放弃之时,没想到新美泰史带来了一件长达10米的作品,这就是后来其首次个展【不需要害怕杜象】的起源。新美泰史是一位少言内敛的艺术家,作品都是用0.05的原子笔所制作,一见是重复的型态,但其中却往往指涉杜象的作品,尤其是〈大玻璃〉中新娘的形象常常出现在作品之中。
1975年生,2005年首次个展【不需要害怕杜象】,2006-07年个展【应该不需要害怕杜象吧?】现为日本名古屋Gallery HAM代理艺术家。
大野智史 OHNO Satoshi
大野智史(OHNO Satoshi)则是另一个打破日本当代艺术形象的年轻艺术家。大野智史2006年在后藤繁雄主持的magical, ARTROOM中群展后即被小山登美夫相中,成为其经纪艺术家,并立即在小山登美夫画廊中举办个展【acid garden】。
【acid garden】是艺术家在2003年亲赴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基地后所发展出之作品,或许当初的发想和战争或军事有关,但是对于观者来说,这些混乱的情报和情绪已经压过任何赋予其上之外在议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为具有想象力和爆发力的艺术青年解剖自我和环境的种种,令人窒息的拥塞感将任何空间转化为人性的野战森林,冲击性实在无须多作解释。
1980年生,2006年自日本东京造型大学硕士中退,同年于小山登美夫画廊个展,为其代理艺术家。




上一篇专家视点:收藏市场隐忧 “当代艺术”天价背后

下一篇丝毫不逊于国画油画 水彩画价值被低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