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印尼艺术家Nyoman Masriadi异想天开的作品,赵无极的抽象化,以及卖出1100万美元的中古代皇帝御座,这些都是最近几个月在香港创下拍卖纪录的艺术品。也是新加坡与香港之争的战利品。
香港与新加坡一直以来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相互竞争,现在它们又将再度争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这也是成为亚洲顶级城市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香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拍卖市场,并投资30亿美元来打造西九龙文化区。
两个城市都明白,要建立具有超强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社会,吸引全世界各个行业最好和最聪明的专业人才,同样也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和文化景观。在多伦多大学研究全球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理查德佛罗里达表示:“什么使得纽约和伦敦即使在经济危机时还如此强劲,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到那去。这也是香港和新加坡正在努力的,香港有这个优势。”
战斗的另一边是人口约5百万的海岛国家新加坡,在80年代中期的衰退时期,新加坡对香港的文化发展羡慕不已,并下决心做得更好。
1989年新加坡在政府报告中强调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是国家建设的工具,增加旅游和娱乐行业收入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0年后,新加坡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文艺复兴城市”计划,期望建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全球文化艺术城市”。政府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些博物馆,一个包含剧院、工作室、音乐厅,有4000座位的艺术中心Esplanade(滨海大道),该中心已于2002年开放。
2002年新加坡将一片4万多平米的仓库区改造为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Singapore Tyler Print Institute),研究院迅速成为该地区最具活力的艺术机构之一。
同时新加坡也把一批殖民地建筑精心改造为艺术场地,由19世纪80年代建造改造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于2006年重新开放;一座19世纪50年代带教堂的学校被改造为新加坡艺术博物馆(Singapore Art Museum);一个专门关注当代艺术的空间SAM (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于2008年8月在8Q开放;国家美术馆(National Art Gallery)也将于2013年开放。
2006年,新加坡推出了自己的双年展,国家艺术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间,全国的表演和展览活动日累计为2.6万天。
为了培养当地人才,政府还发起了表演、视觉和文字艺术的资助项目,为新加坡居民的海外活动提供资金。
但仍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新加坡至今未能建立一个大型的艺术拍卖市场。佳士得、苏富比都将东南亚拍卖举办地选在香港。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拥有创造繁荣艺术市场的因素能够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大型拍卖行是一种强大的营销机器,包括拍卖前期的公众预展,艺术欣赏意识的提高,这些都能够促进当地艺术家的创造。这种势头也将促进城市文化在更广范围内的发展。
亚洲艺术文献库执行董事徐文玠表示:“我们是一个经济城市,人们了解钱,但不了解艺术。”
2007年,香港成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拍卖市场,这应该得益于它与中国大陆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国财力雄厚的藏家的出现。这确立了香港在全球艺术商业地图上的一席之地。
曾任新加坡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的Eugene Tan表示,关键是“吸引与之相关的人——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藏家”,最近已迁居香港的他认为“香港具有优势”,这一优势来自于一定的藏家基础,而这是“新加坡一直缺乏的”。
同时他和另一些人也表示,香港还有另一优势就是:活跃的本地艺术家。
Tan表示“新加坡非常具有计划性”,但从长期来看,这也可能导致那些需要有机发展的事物的错失。
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香港业务都经历了几十年的精心培育。去年,为了巩固亚洲拍卖,苏富比还将原本设立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当代艺术拍卖转移至香港,佳士得早在2002年就有这一行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家拍卖行在香港的拍卖收入都有大幅增长,本月的苏富比秋拍上,一个乾隆时期的皇帝御座卖出了1100万美元,买家来自上海。
将东南亚拍卖迁往香港后,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也开始购买东南亚艺术品,而更多韩国和印尼的藏家也将目光转向了香港拍卖。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Andrew Foster表示:“迁至香港后,我看到参与我们东南亚艺术拍卖的客户呈3倍、4倍的增长。”
许多印尼艺术的拍卖记录都是在香港创造的,08年10月雷曼兄弟破产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开始降温,但是此时,印尼艺术家I Nyoman Masriadi的"The Man From Bantul (The Final Round)"在苏富比卖出了超过100万美元,这是印尼艺术家作品首次突破百万美元大关。
更重要的是,这两家拍卖巨头的行动也带动了小规模拍卖行的追随,同时它们也看到了成效。
画廊也同样准随着资金的流动方向,伦敦的Ben Brown Fine Arts(本布朗美术)在香港的画廊将于11月下旬开放,这是一家代理过杰夫昆斯、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和雕塑家克劳德拉兰纳等艺术家的重要画廊。
除了地理原因,香港的税收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艺术品进出口免税,也没有销售税。相比之下,新加坡有7%的消费税,而中国对进口艺术品征收34%的费用。
不过,香港的管理成本却很高。新加坡Borobudur拍卖行东南亚艺术总裁约翰安德烈(John Andreas)表示:“在香港的花费——酒店、场地、劳力——至少是新加坡的4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也会是4倍。”
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一定发展,但一直没能建立一个有分量的重要艺术博物馆。同时它的地区多样化也不及新加坡,很大部分都是关注于中国艺术和古董市场。
香港的西九龙文化区计划早早就开始计划执行,但其中经历诸多波折,第一阶段发展预计要到2016年才能完成,这一地区能够成为香港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但仍需要政府的更多支持,公共艺术教育也需要同时推进。
而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在稳步前进,并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亚洲艺术市场的发展仍将备受瞩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