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艺术,市场,天价王——不知曾几何时,艺术成了传言中继证券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一个个艺术卖场上的神话,让不少艺术家头顶上多了一道新的偶像光环。而那些处在光环之下的艺术家本人,对今非昔比的这种人生境遇,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早在十年前,艺术家叶永青就已注意到金钱上的逐渐富足,给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进而思索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艺术家如何处理金钱与艺术的关系等等问题。下面这些文字,即是人称“叶帅”的叶永青于十年前所写的一篇旧文。令人感叹的是,这篇旧文在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仿佛正得其时。

金钱、市场与歪打正着的艺术家

艺术与金钱于我而言,只是一种歪打正着的关系。早年习画之初,钱与艺术于个人于时代都扯不到一起。记得我第一次卖画是大学一年级时,与画友张晓刚合作的一套彩色连环画稿,被学院的陈列馆卖给了老外,据说收的是“外汇券”,给我们人民币。我与晓刚用这些钱买了一座石膏胸像,假期来临,我们将这座石膏和一个死人头骨千里迢迢地搬回故乡昆明。打算进一步加强“基本功”……那时的生活简单得多,除了吃饭穿衣,所有的“投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艺术和学术了。

后来虽然生活渐渐丰富起来,欲望和要求亦随之膨胀。但仍没有什么迹象提示我们,画画能带来满足这些欲求的可能。我们日复一日地疯狂创作的那些作品盘踞了墙壁、柜子和狭小的居室。记得在昆明和平村大毛的画室兼居室里,诗人于坚像个预言家般地指着那些和杂物垃圾一起叠放的油画说:“这些都是未兑换存折!”大家一笑了之,谁也未把这句话当回事。

我印象颇深的一次卖画经历是87年一位日本留学生分别买了二张我和晓刚的版画,每人二、三百元。第二天,我陪刚儿登上去成都的慢车,我们像财大气粗的老板一样买了许多酒和凉菜,一路吃喝到成都。刚儿告诉我有了这些钱,他就不至于身无分文去同唐蕾建立新家了……

今天,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交流和交易的季候中,随着名声与画价的迅速攀升,艺术家们迈着匆匆的脚步纷纷跨越国境,依次奔向世界每个陌生的角落。我们的行囊中仍塞满了英汉或其他什么的汉译词典,而我们面对的已不是80年代那些只会说“不”的严肃面孔,而是说“Please…”的微笑的异国人和国内新涌现出的艺术发烧友,昔日的对手和压力仿佛顷刻间被抛到千里之外。我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名目繁多的博览会、画廊甚至博物馆与当年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大师们的作品一起被销售和展出,我们被空旷的温馨所包围,既沾沾自喜又不知所措、茫然若失……在我们日益变得“职业”起来的同时,如前所述的那种卖画经历的快乐也不复存在,这种昨日和今天的巨大反差,使我们自身和创作不断受到前所未有考验挑战,艺术家随行就市抑或听凭心灵的呼声,只有时间和历史能做最好的回答。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个困境,是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里涉及的问题具体且更复杂。中国当代艺术缺之自身文化运作的社会机制和社会条件。目前几乎所有的展览计划和艺术运作均需要向市场靠拢。因此奠定了目前中国艺术包括前卫艺术所特有的商业气息、艺术市场和艺术界、艺术机构与艺术体系之间的关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市场的控制等,这些方面的争论,艺术在—个消费社会内的地位问题,不仅在西方成为问题,同时在中国艺术家、批评家和艺术的机构因为有了这些交流,所以也面临非常现实和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在西方或者中国,艺术始终是与市场需有所区别的。我们需要疏离现在中国社会由于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挤压所形成的对于消费非常畸形的理解方式。艺术品在西方和东南亚不断的被推销是因为有一个市场,市场操纵使其变成一种商品,这对中西方都是一样,艺术和市场不是—个等同关系。

行笔至此,我想到数年前在德国专程去路德维稀港现代艺术博物馆,那里收藏的最著名的前苏联先锋艺术作品的遭遇发人深省,我们到达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些作品早已封存库中,不作为长期陈列了,昨是今非,如今这里满挂的是极少主义的东西,后来我终于在美术馆咖啡店的一个角落中找到那张著名的列宁与可口可乐在一起的政治波普作品,现在只是这个咖啡厅的一件装饰品,那个下午,不知是烫嘴的咖啡还是那熟悉的是红色图像——总之这无望的情形刺痛了我,高大的窗外是壮丽迷人的莱茵河沿岸的山川景物,飞鸟掠空,绿树倒映,公路上车辆高迅飞驶,天空飘起了细雨打在玻璃上,原先眼前清晰的一切顿时一片模糊……也许我们透过前苏联先锋艺术的命运,一切就很明白了。十余年前因为苏联的开放,苏联的东西就得特别时髦和抢手,现在这批东西过时了,需要换一挡商品。很难说几年过后,还会不会提到中国现今这批东西呢?

从另外的环境看自己以为熟悉的东西,反观和母语国度的经验有关的遭遇和处境,使我更清醒地感到艺术在表面上受到来自市场和其他各方面的欢迎,同我们所谈论的当代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未从金钱意义而是从文化价值来看的廉价的消费品。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些把具有个性的思想和艺术观念以及知识结构同肤浅的市场,同正在影响整个人类的唯利是图的意识形态中区别出来,并对这些东西进行反向思考的人。这正是我所认为的当代艺术的活力之所在。当代艺术最聪明的成果之一正好是将公众欣赏的注意力引向艺术家个人划定界限的那些私人领地。无论是培根、基思?哈林、依夫?通卜利、达米?赫斯特,吉尔伯特和乔治……在不同程度上他们都以个性为由拒绝考虑公众和市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内行,冷酷,懂得诧异的理想的欣赏者,他们用艺术语言的假定高度检阅自己。而公众和市场呢?向艺术索取秘密的情绪和罕见的形式。结果刚好相反,公众确实从作品中得了艺术家预计他们想要从作品得到的欲望、痛苦,记忆、想象力和我们一直在分析占有或回避的当代性和艺术的市场,很大部分是指他们这些歪打正着的奇异的人。




上一篇艺术市场的游戏与策略

下一篇市场风向就在一次次举牌中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