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吴俊勇刚刚从纽约回来。虽然他回来了,但他的艺术展还在那里展出着。从1月25日开始,他的个展持续5周时间。这个名叫“剧场”的展览与普通人想像的不同,展出的是一些数码作品和手稿。
  这样说,可能还是难以想像。其实他做的是动画,他的动画不说故事,不过一个作品拷贝在画廊已经卖到9000美元。数码的艺术品是可以复制的,市场一般的做法是复制9个拷贝,签上作者的名字和标记。只有这9个有特殊标记的,才是被承认可流通、收藏的。这种方式属于影像艺术中的一种。吴俊勇属马,三十还未到,现在一年大致会做5-6个数码作品。
  一个纷繁的世界,连带着艺术的领域也如万花筒般五彩缤纷。以前人们并不认为可以收藏的艺术,现在再回头看看,很可能发现它正在茁壮地成长。这也难怪,艺术本就是想像的大本营,在这里没什么不可能发生。
  影像进入生活
  影像艺术进入市场
  照片 录像 视频 价格大幅上涨
  新生活 新艺术
  达·芬奇如果在当代——
  现在正在流行的影像艺术,其实就来自于生活。现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现代的影像技术,包括多媒体、摄影、录像、电视、电脑等,影像构成了人类的第二生活,这只要看我们花在电视、摄影、电脑上的时间便可见一斑。于是艺术家们也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手段用于艺术创作。
  这也是重复千百年来的老故事。中国有了毛笔之后,就有了水墨;西方有了油彩之后,就出现了油画。艺术家们乐于用新的手法创作。
  现在,中国美院的老师在“影像课”上就常会举例,达·芬奇是个乐于尝试各种新事物的艺术家,如果他出生在当代,他一定也会是个导演。
  吴俊勇的展览是由一家叫“中国当代”的英国画廊主办的,展览地在纽约。这事颇为奇怪:一家英国画廊,在美国,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实这样的异国组合也颇合逻辑。
  中国因素是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艺术品也是近年来涨幅最大的,因此,艺术市场相当欢迎中国艺术家;英国的收藏业相当发达,画廊的操作手法很成熟,英国人来到中国发现新艺术家;而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艺术品在美国打开市场,会得到最大的利益。于是三者在这次展览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影像运动 杭州发生
  中国第一个录像艺术作品——
  吴俊勇其实并非个例,杭州一直以来就是影像运动的大本营。中国第一个录像艺术作品就发生在杭州。
  1988年时,张培力在杭州第一个用录像完成了艺术作品。早期的录像艺术主要是用来记录行为艺术。而现在,张培力也被人称为中国的录像艺术之父。他的一件录像艺术作品,一般需要几万乃至十几万美元才能拿下。收藏者主要是海外的博物馆或是基金会,这些机构需要收齐中国的当代艺术,他的作品是绕不过去的标志。
  不过当时,人们也只是听说西方的录像艺术已经风起云涌,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不清楚。而且,怎么收藏也是个疑问,这东西不是可以无限复制吗?
  而且,制作的手段也颇为原始。张培力回忆当年,说做剪辑时真是费劲。没有设备,只能利用摄像机和录像机之间反复的拷贝,所以有时候画面也显得不流畅。
  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老师高世强回忆,1996年前后,杭州开始率先兴起录像艺术。
  “第一届中国录像艺术展”也在杭州举行。这次活动聚集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运用录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和作品。而且,还组织翻译了大量国外最新的录像艺术资料和新媒体艺术的论文集。它的影响是全国性的。
  那段时间,杭州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张培力、耿建翌这些成熟艺术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录像艺术展”;杨福东正在准备拍摄他的影像**作《陌生天堂》;高世强、陆磊、高士名合作进行一系列录像试验拍摄,录像装置《可见与不可见的生活》出世了……
  2003年前后,杭州的影像艺术更是蓬勃发展,邱志杰、高世强通过网络发起全国范围的极限短片实验活动,组织了“眨眼:2秒极短片”全国巡回展播。同时,一系列的创作展览在杭州发生。
  录像艺术 还是小弟
 摄影艺术成熟得非常快——
  在艺术交易市场上,录像艺术在影像艺术中,还仅是个小弟弟。事实上,在2003年时,杭州的录像艺术家们大多还处于贫困状态。与已经成熟的摄影市场相比,录像收藏者相对太少了。
  但是,短短两年时间,国外博物馆和基金会就发现,中国也有当代录像艺术了,于是纷纷主动找上门。这也让录像艺术作品计价方式与众不同,绝大多数用美元计价。张培力、邱志杰、吴美纯、高世强、吴俊勇等都有相当的作品流向了国外。
  而相对来讲,摄影艺术成熟得非常快。1998年台湾摄影家杂志,第一次刊登观念摄影。2003年广东美术馆举行了《中国人本》展,这是针对摄影的展览,当时摄影纪实照片非常便宜,广东美术馆以很低的价格从摄影家手中收购了大量照片。摄影家们也很开心,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想到摄影作品还能当作艺术品在美术馆中展览。而这个展览也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直到现在还在国外巡回展出。
  这也使得摄影师们更加关注当代问题。王宁德当年一直在拍乡村草台班子,也就是农民的**表演。2004年时,王宁德1/8的拷贝,卖1000美元,到了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的9月,提高到3000美元。双年展结束后,价格升至4000-5000美元。在这短短几个月里,王宁德与两家画廊闹翻了——因为,他要不断提价。
  影像艺术,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正在顽强地进入艺术生活。
  国外影像 收藏火热
  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有多高——
  事实上,影像在国外早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而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形成了欧美以纽约为中心、亚洲以日本为中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这主要是针对摄影而言。
  在近30年的照片拍卖史上,拍卖照片的价格升幅在10倍至20倍之间。世界最大的两大艺术品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会举行摄影作品的专场拍卖。
  除了老照片和新闻纪实照片,实验摄影艺术作品也逐步打开市场。海外当代摄影家的静物作品很受拍卖市场青睐,最高可达80万美元一件。
  斯蒂芬·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有多高》一文中对1987年-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他说:“自1987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年‘牛市’。但假如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过股市。”
  这得益于一套有效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律保护。大批图片代理机构涌现,据美国图片代理协会的统计,30%的摄影师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这激励了好作品的诞生。
  与此同时,这些代理机构也开始代理其他的影像艺术,好的前景正在向多媒体、录像、电视、电脑等艺术形式蔓延开来。因为,这一代人就生活在这些新技术当中,他们乐于接受这些艺术新形式。
  ■链接
  现代影像的收藏是一个一个逐步进入人们视野的。首先是摄影。
  摄影作品在国外早已是一个经典的收藏门类。自1975年以来,拍卖市场中图片价格指数上升了675%。今年年初,纽约苏富比拍出了史上最贵的照片——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于1904年摄于长岛的《池塘月光》,成交价为290万美元。
  而国内照片的收藏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1年,一册48张民国初期拍摄的《西湖之景》拍卖价为2500元。2002年,一组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的摄影照片,共136张成交价为4.4万元。到了2003年,一张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航行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以14.8万元成交。2004年王文典在民国时期的一组照片,成交价为19.8万元。
  摄影收藏 两大谱系
  就摄影而言,收藏分两大谱系。
  一类为记录性。之下,又分两种,其一是历史老照片。就是很久以前拍摄的照片,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因其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历史画面,再现历史瞬间,而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西湖之景》就属此类。其二,要属新闻纪实摄影。这主要是指记录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和记录真实社会现象的纪实摄影两大类。纪实摄影是摄影针对一个问题深入研究的结果。代表人物是解海龙。在2006年,中国第一个影像艺术拍卖专场上,《希望工程之大眼睛》以30.8万元创该专场的最高成交价格。
 第二大谱系,主要指摄影的艺术性而言。这又分两种,一种是传统艺术摄影,这是摄影的早期探索,多以自然风光为内容。代表人物是郎静山、吴中行、刘半农等。在2004年时,郎静山于1962年拍摄的《长春神祠》在北京瀚海以15.4万元成交。另一种就是近来崛起的先锋摄影。一类是观念摄影,以照片为媒介,传达创作者艺术观念。代表人物是洪磊、王宁德等人。第二类是行为艺术的记录。即用照片对艺术家行为艺术过程进行记录。代表人物是张洹、马六明等。
  录像艺术 渐入佳境
  摄影收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市场。而录像、视频的艺术在国外也仅发展了三十多年,在国内也是刚刚进入人们视野。
  事实上,在两年前,做这部分艺术的艺术家们,还大多处于赤贫状态。这类艺术与摄影的分类大致相同。但是主要以艺术性为主。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是对行为艺术的记录。第二类是表达艺术观念的,杨福东的《陌生天堂》应属此列。这些艺术家大多是70后,有些甚至是80后,与录像艺术同样年轻。
  市场常常能推动艺术。近一两年,此类收藏渐渐推衍开来。主要还是以国外的基金会和博物馆为主。他们会主动地寻找此类艺术家。在民间,这类收藏还极为罕见。




上一篇浅谈时尚婚纱摄影

下一篇颠覆传统影像习惯 漫谈现代摄影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