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这是一条可能预示着未来互联网时代报纸走向的新闻。这条由《华盛顿邮报》吉恩·韦恩戈顿采写的报道讲述了发生在2007年年初的一件事,一名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扮作一名街头小提琴手,为早上上班的行色匆匆的人们用心演奏。

  韦恩戈顿的本意是想做一个文化试验,灵感是这样来的:有一天,当他经过地铁中的一位卖艺为生的键盘手的时候,他想,“他弹奏得的确不错,”韦恩戈顿说,“但是没有人注意他。当时我正往办公室走,我想,我打赌如果马友友在那儿演奏,情况就不一样了。”

  但他没能请来马友友。几年后,他向来华盛顿演奏的另一位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约书亚·贝尔发出了这一邀请,贝尔对此很感兴趣。

  关于约书亚在地铁中演奏的文章刊登在2007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的周末版上,配有图片。该报还把这篇文章发布在了其网站上,同时配发约书亚·贝尔在地铁中演奏的视频,读者可以边看边听。

  这条互动、多媒体的报道迅速成为华盛顿邮报网站创办以来点击率最高的报道。“这像是一次完美风暴,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首先,有关于名人,这永远有效;其次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位世界级音乐家在地铁中演奏竟然无人注意;第三,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报道配有一段视频。”

  课题摆在了56岁的、一向对互联网不太关注的韦恩戈顿面前,这使他对在线视频新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篇发表在网站上并以同样内容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报道,前者的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了后者。

  摄影记者的角色变化

  视频报道在一些报纸的网站上频频出现有大约六七年的样子了,但是过去的一年多来,其以近乎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对于大部分在线视频新闻,我们现在仍难给出判别其优劣的标准,因为整个报业行业正在跌跌撞撞地奔向自己都很难完全确定的方向。“我们仍在探索阶段,”华盛顿邮报网站助理总编辑柴特·菲德斯说,新闻视频是其分管的内容。“如何使自己的网络报道更加有力,如今没人知道一个确定的途径。每天做这样的工作的确是很辛苦。尽管其未来可能是辉煌的。”

  据菲德斯介绍,《华盛顿邮报》正在对其12名记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摄像培训。到2007年秋天,该报已经对140名记者进行了这项培训。“最终,我们将有上百台摄像机活跃在街头。”

  报社并没有期望这些记者能带回完全专业化的新闻资料片或者电视新闻风格的视频,菲德斯说,“但是起码记者们能带回可以与印刷版故事配发的短片。偶尔他们还可以拍摄出足以独立成条的视频新闻。”

  如今,各家报社纷纷裁员,而对于摄像记者的需求却在上升。很多摄影记者特别希望能进入这个新领域。视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在编辑部中重新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10年来,摄影记者遭受了报纸缩小规模造成的版面资源窘迫的状况。报纸编辑不得不更少地使用图片,或者使用小幅面的图片。

  如今报业从纸质报纸向互联网的进军,将使得传统编辑部的岗位面临着更严重的缩水。但是,对摄影记者的需求量增大了。摄影记者忽然成为报社中这一领域的专家,关于图像和视频,他们比报社中的任何其他人知道得都多。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变革

  尽管一些报业巨头如甘耐特和论坛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甚至全公司的对视频新闻的肯定的共识,但一些非集团化的报纸才刚刚开始表现出对视频新闻的强烈兴趣。

  两年前,《底特律自由新闻》的网站还仅仅是其纸质报纸的翻版,没有视频新闻,没有除纸质报纸内容外的任何其他内容。该报的图片总监南希·安德鲁(如今她的头衔是数字媒体执行主编),还记得编辑保罗·安格在一次编前会上的提问:“我们能把视频放在网站上吗?”那时她回答:“我们甚至连台摄像机都没有啊。”

  该报网站的第一条视频新闻非常简单:一段动物园中的小北极熊的录像。“声音效果简直糟糕透顶。”安德鲁回忆说。自那以后,该报网站的视频新闻开始逐步步入正轨。2006~2007年,该报网站推出了与密歇根海军部队联合拍摄的,名为“兄弟连”的记述曾赴伊拉克参战的归国美军士兵的故事。“尽管我们同时在报纸上刊发了文字稿和照片,我们的受众提起该系列新闻时仍旧称其为视频。”安德鲁说。

 2007年9月,该部分视频荣获了美国国家艾美奖的“宽带媒体新闻报道奖”。该报在历史上曾多次获得新闻报道大奖,包括8次获得普利策奖,但是当然没有荣获过艾美奖。

  这些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首先,那时的报纸决不会去购买价值4万美金的摄像机和电视台使用的昂贵的影像编辑工作站。但是现在,价格低廉的数字摄像机和编辑软件唾手可得。一台能够拍摄高质量画质的索尼CX7型摄像机只需要花费不到700美元,再花300美元购置一套麦克风和三脚架,全套武装就具备了。如果还买不起,在eBay网站上花100多美元就能买到一套耐用的二手机器。

  在线视频早期遇到的障碍是拨号上网的网速极慢。而根据尼尔森公司的统计,如今1.29亿美国人用上了宽带网。他们中的大多数,利用了这一优势,喜欢上了像www.youtube.com这样的在线视频网站。根据皮尤调查中心“互联网与美国人的生活”项目的调查数据,57%的上网者有观看和下载视频的习惯,在宽带用户中,这一比率达到了74%。另据“广告网”的统计数字,42%的消费者会把视频片断发送给朋友。

  最吸引人的是:这些在线视频内容的受众要比普通人群的年龄小很多,而且有更高的收入并接受过更好的教育——这些正是报纸所垂涎的。

  根据市场调查顾问机构埃普索斯的数据,75%的在线视频受众有观看视频新闻、体育视频和视频评论的习惯。这些现象引起了广告客户的注意。根据“网络市场公司”的调查数据,2007年美国在线视频广告额为15亿美元,占网络广告总额约9%。这一数字将在5年内增长为62亿美元和17%。最为卖钱的在线视频广告是出现在正式视频内容片头的那几秒钟的广告。

  报业拼命地想成为这场游戏中重要的玩家。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报纸网站到底能否成为养活报业的可行的商业模式。多数报纸的总编辑心里对此并没有底。“我能告诉你的是,受众就在那儿。至于商业模式我可搞不明白,那不是我的专业。”《坦帕论坛报》执行总编辑珍妮特·寇茨说。

  自学与边干边学

  “进入这一领域的学习曲线非常陡。”《迈阿密论坛报》“摄像”记者菲德雷说,“我在这家报纸做了24年的摄影记者,我是个聪明的家伙,痴迷于技术,但转行摄像对我来说仍旧很难。要使用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构"像",而且摄影与摄像之间的技术差异也较大。”

  当《底特律自由新闻》的图片总监南希·安德鲁意识到该报需要“视频叙事”以后,她就开始了自学。她开始在她的苹果电脑上学习系统自带的“iMovie”软件,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并在熟练掌握之后学习了更加专业的软件。她从lynda.com网站和BBC的教学网站上获得帮助,并向外报的同行们请教。“我给同行们、老师们和教授们打电话请教问题,我还到伯恩特学院进修了一周。”

  这正是大多数报业人学习这种新技术的方式:通过自学,参加短训班,并且不断尝试。

  另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声音的采集。菲德雷说:“有句老话说图像仅仅是视频的70%。”当安德鲁意识到背景噪音:像冰箱的嗡嗡声、风声等等,这些传统的摄影记者很难意识到的因素甚至会毁了整个片子的时候,她感到很吃惊。“如今,人们使用非常高质量的耳机来听音乐,他们习惯了高质量的声音。所以即使图像差点,好的现场音响效果也会使得你的工作没有白费。”

摄影与摄像的契合

  与大卫·里森会面那天,恰逢他的50岁生日,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正是回顾其职业生涯的最好时机。从2000年至今,里森常规地为《达拉斯早新闻》拍摄视频新闻,之前他是该报的摄影记者。8年的经历使他称得上是这一行业的前沿人物。他认为视频新闻是新闻摄影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个阶段与报纸从黑白印刷跨越到彩色印刷给摄影记者带来的震撼是类似的。

  很多摄影记者对于要身兼两职的前景并不很开心:一个人如何能够同时把照片和视频拍得都足够好呢?但是,2005年,里森找到了答案。

 那年,里森接受了赴伊拉克采访的任务,他携带了2部相机和1部摄像机。他拍摄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其拍摄的视频纪录片《战争故事》,在达拉斯的WFAA电视台播出,并赢得了爱德华·R·摩若奖和国家头条新闻作者奖。对于里森来说,那是个好年头。

  飓风卡特里娜来到的时候,里森意识到,这种气候条件下,同时用拍照和摄像两种方式很不方便。但他同时也很清楚另一点: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便携式摄像机,可以抓取视频中的图片。这些摄影机每秒可以拍摄30祯,这等于是每秒拍摄了30张照片。在出发拍摄卡特里娜前,他申请了一台高清数字摄像机。“我拿到这台摄影机,放入数码磁带,就开始找我家的狗进行试验拍摄,并从中抓取了一张图片传给了编辑部——正像我将要在卡特里娜做的事情一样。结果令人吃惊,图片的质量非常高,达到了可以作为一张4~5栏宽的报纸图片发表的程度。”

  所以里森奔赴路易斯安那的时候,他所使用的就只有这一台摄像机。他给报纸发回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在视频中抓取的。

  《达拉斯早新闻》如今已经经常地从视频里抓图并发表到报纸上。其他这样的媒体还包括《圣何塞信使新闻》和《底特律自由新闻》等。里森认为,从视频中抓图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那一天就快到来了,那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视频报道的采编分离

  艾维利奥·康特若斯是发行量为97,000份的《罗诺克时报》的3个视频新闻编辑之一。《罗诺克时报》是一家位于西南弗吉尼亚的日报。艾维利奥的任务是把报社文字和摄影记者带回来的视频资料编辑成为可以播出的片子。

  理想的状态是:记者拍摄完素材片,带回,将其拷贝到计算机上,将同一主题的视频片段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将视频片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然后将其联结为一条连贯的报道,并用更多说明性的资料来联结访谈的片段;使整个视频的声音保持一致性,修补曝光和色彩平衡的问题;压缩完成后的视频,使得其文件大小能够符合在线传播的要求;将之上传到服务器;撰写与该报道相配合的在线文本;给视频制作标题并将其链接到相应的印刷版报纸的在线版上。

  但实际上,没有记者能够在截稿期前完成这项工作,同时还撰写出印刷版报纸的文字稿。所以康特若斯和他的两个同事承担了大部分视频报道的编辑和生产工作。记者只要参与意见就可以了。

  这是个费时的活,康特若斯常常要从早上8:30工作到晚上10点。而且,他和同事们还要在早上4:30~7:00将视频上传。

  当他稍微空闲时,他会忙于自己的视频项目。我采访他时,他正在制作一条关于初中学生棒球运动的报道,这些运动员非同寻常,他们生来便只有一条胳膊。康特若斯一直在抓紧自己的所有空闲时间与这些运动员相处,拍摄视频或者是交谈。“我不想成为那种只懂得写而且只写的人。我想一个记者应该能够写作,能够拍摄视频,采集声音,或者至少,一个记者应该知道这些活应该怎么干。”康特若斯今年只有25岁,他可能是未来记者的代表。(杨晓白编译自《美国新闻学评论》,作者为查尔斯·雷顿)




上一篇摄影家黑明:做自己想做的事

下一篇“倒下的士兵”底片捍卫新闻摄影精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