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很多人把黑明看作是一个成功的摄影家,因为在印象中他总是和这样一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知青、右派、农民、少林僧人……并且他用10年时间,为这些关键词“找”到了相对应的《走过青春》、《毛泽东时代的红卫兵》、《少林僧人》、《100年的新窑子》《与1000人对话》等19个版本的摄影集和图文书。如果仅仅是镜头的简单记录,那还算不得是黑明的本事。翻开这些书,作为主人公的100个知青、100个右派、100个和尚、100个农民……当他们的影像和故事跃然纸上时,你会发现黑明关注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
黑明获得过全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和首届全国百杰青年艺术家称号,并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中国当代摄影师大展金奖。
黑明是个传奇。
他每本独立运作的图书几乎都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甚至一版再版,很多人把黑明的能干归结为他的炒作。黑明说:“我关心的是公共话题,而不是摄影本身。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老百姓关注的就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也正是老百姓所关注的。”
他总在做事,一段时间不见,就有新的作品拿出来,而且每次都出人意料。黑明说:“我每天都在专心琢磨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是心里有数的人。或许别人在酒吧的时候我是在干活。”
黑明是地道的陕北人,真诚、直率。1964年生于陕西延川,兄弟姐妹7人,排行老四。大哥是美术教师,所以很小的时候,黑明就受大哥的影响写写画画,初一时临摹的版画毛主席像便被老师贴在板报上公开展示。当时自以为有些天赋的黑明,曾怀揣当画家的梦想跑到西安美术学院的进修班学习绘画。费了一些工夫后,他发现摄影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花35元钱买了一台120型孔雀牌相机尝试着照相。
这以后,黑明迷上了摄影。他自制曝光箱和上光设备,在被窝里冲胶卷、厨房里洗照片。看着自己亲手洗印出来的“作品”,黑明觉得这比画画有趣多了,就放弃了画家梦,开始了他的摄影艺术创作。
1985年,黑明在香港《摄影艺术》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摄影作品《铁饭碗》,并一举获得月赛金奖。随即他又在《摄影画报》、《中国摄影》、《人民摄影》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和摄影札记,先后3次获得香港《摄影艺术》\《摄影画报》摄影比赛的金、银奖……黑明的摄影之路从此走得坚定而执著。
黑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脑子里总有许许多多想知道的人和事。他说自己只对真实活着的人感兴趣,总有一种要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欲望——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从1994年开始、用3年时间追索一代人下落的《走过青春》。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北京的胡同小巷,数不清的节假日,他和知青们一起度过。一个个访问拍摄,然后变成100个广为流传的故事。30多年的光阴逝去,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雪染两鬓。黑明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代饱受苦难的失落的中国人。著名作家史铁生说:黑明在我们离开陕北的时候,还是个少年。“老三届”竟会给他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以致他费尽周折、倾囊竭力地寻找“老三届”的足迹,这超过了我们的意料。谢谢他了;
于是,我们在他《100年的新窑子》里看到了那个离延安只有8公里远、从不被人注意的小山村,从第一个村民到现在100年来的风雨历程。黑明30多次探访新窑子,前后历时8年之久。他用摄影镜头和朴实的文字记录了村民们的平凡生活,那是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史学家吴思在序中写道:希望黑明通过他的村庄跟踪这种变化,让我们心里有谱,也让后人看到一个完整鲜活的故事;
于是,我们读到了他的《寂寞喧嚣——我和少林的故事》。仍然是几年时间无数次往返,他和僧人们同吃同住,并拍下他们的点点滴滴。这本原生态记录百位少林僧人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的书,用黑明的话来说:在他们真诚的眼神中,更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于是,我们《探秘地雷村》,看到了他在中越边境走访近百户边民,完成12万字、100幅照片的图文集;
于是,我们《走进北大》、《走进清华》,读到了100位象牙塔中莘莘学子的苦乐年华;
……
“想了就做”是黑明的风格,理想到行动的距离在黑明那里很近。黑明说走上摄影这条路是投对了胎。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上一篇: 让摄影报道有更多机会唱主角
下一篇: 美国报纸网站视频化 摄影记者身兼两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