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寻求创新突破

新疆的摄影家注重风光摄影,内地的摄影家和国外的摄影家来到新疆大多也是奔着新疆大奇大美的自然风光而来的。这说明摄影是美的事业,而自然风光是天然生态,质朴本色,没有经过人工雕饰,是艺术家向往的境界。同时,把新疆的奇特风光拍成摄影作品,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新疆、景慕新疆,来这里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将有利于促进这个地区的建设与繁荣。此外,这也是摄影家热爱家乡,立足本土,突出地域特色题材的合乎创作规律的选择。现在,我们新疆摄影家出版的新疆风光摄影作品少说也有五六十种。而且一般说都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其中有些同志的作品已获全国摄影金奖,有些作品在国内外各种摄影比赛中问鼎金银大奖。应当说,我区摄影家的风光摄影在全国同类作品中处于前列位置,具有一定的影响。

2006年初,我国摄影界有人发出“清算风光摄影”的呼喊,引起巨大风波,争论相当激烈。最近,这位同志又说:“我还想重复这样的观点,中国的风光摄影应该‘清算’,无原则一味追求唯美的倾向也应该‘清算’,清算的目的不是不要风光摄影,不是不要唯美,而是希望给中国摄影以更为多样化的、更为健康的生长环境”(中国摄影报2007年4月27日林路《清算风光与诗性突围》)。

关于“清算”风光摄影的争论牵涉到许多方面,存在着如何正确对待风光摄影的问题。我想谈点个人的认识。

首先,风光摄影在我国摄影界长期占据主流位置,受到大多数摄影家的钟情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它的形成背景与内在规律:①当西方的摄影一经传入中国,最先行动起来的人正是一些国画画家。在他们看来,摄影就是用相机作画,那就很自然地以国画关注的山水、人物、花卉,也作为摄影的主要题材,并运用绘画的一整套理论技法进行摄影创作。这个传统观念一直延续了下来,这就形成了摄影以风光为主的积习。据说我国现有8000万摄影人从事风光摄影。这个洪流是难以抗拒的。②西方的摄影与中国的摄影早期都受到绘画的影响,但西方的绘画以人物故事为主,中国的绘画则以“山水为上”,所以中国的摄影很自然地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格局。③西方的哲学“天人相分”,人们表现自然风景只是客观记录,不大融入主观情感;而中国的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人们表现客观景物必定注入情感,讲究寄情山水,情景交融,借万物以表现自我,因而风光摄影必然成为摄影抒情言志的寄托而昌盛起来。

其次,风光摄影讲究主客观统一,物我相通,追求内涵丰富,主题多义,象外有象,意境深悠,合乎我国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我国的文艺作品(包括摄影)受诗言志、诗教说、文气说、神韵说、性灵说、境界说等文学理论的影响,一向重视作品的比兴、文质、形神、气韵、情理、风骨、意境。而这些审美标准已经形成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一种中国风格、中国气魄,而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应当说,这是我国风光摄影的显著特色、突出优势,与西方的风景摄影分属两个文化体系。摄影家的思维、视角、表现方法、艺术处理迥然不同,给读者的感观、印象也大不相同。我认为,这个长处不能丢。不仅不能“清算”,还需继续弘扬,逐渐玉成,以期形成中国摄影独树一帜的风格流派。

有人把中国摄影目前存在的滞缓一古脑归咎于画意摄影的影响,甚至认为郎静山、卢施福、黄翔、薛子江、陈复礼、简庆福等老一辈摄影家开创的 “集锦摄影”、“画意摄影”、“诗情画意”、“意境摄影”等所谓“沙龙摄影”,阻碍了摄影的发展,是“绊脚石”,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偏激的,没有看到它们在形成中国民族化摄影风格气魄中的创新贡献。

再次,提出“清算”风光摄影的理论家虽然态度偏于生硬,言辞过于激烈。然而我们不必计较语言的分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他之所以要“清算”风光摄影,是因为风光摄影确实有些拍俗了、拍滥了。许多人盲目追风,一窝蜂地拥向名山大川、著名景点,无休止地重复复制那些缺乏感悟的“风光”。就这点而言,他的逆耳忠言虽然尖锐刺耳,倒是切中了要害。我们的风光摄影真的存在着简单化、模式化、重复化、泛滥化的弊病。全国的摄影有这种倾向,我们新疆的摄影也有这种流弊。打开一部部风光画册,内容重复、景点重复、手法雷同,甚至粗制滥造的作品也为数不少。真的需要有人大喊一声,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还有,文艺事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文艺形式的产生与变化,不是靠行政命令或者哪些人提倡或反对所能奏效的,它必然是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演绎规律而嬗变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传统观念的风光摄影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集锦摄影已被电脑合成取代;画意摄影逐渐淡出;诗意画意的风光摄影因为摄影人的艺术修养先天不足而难以为继;意境摄影已经不为风光专有,而扩及人像、小品、广告、静物、乃至纪实品类。我们看到,以陈长芬、何世尧的长城作品为代表的风光摄影追求一种雄浑厚重,大气磅礴一扫传统风光的纤巧瘦细,空灵超尘;以赵承安的《新疆大地》为代表的风光摄影选择了与地理地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独特分支;以李学亮的《西风摄魂》为代表的风光摄影走向了与丝路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领域;以陈长芬的 《日月》,李英杰的《稗子和稻子》为代表的风光摄影开辟了哲理、抒情的崭新思路;以袁毅平的《东方红》为代表的风光摄影创立了用风光摄影歌颂时代精神的新纪元。还有许多艺术修养较深,思想意识超前,观念形态敏锐,深谙中西文化差异的年轻一代摄影家正在寻求风光摄影的民族化、时代化、全球化如何结合。这说明风光摄影正在分化、突围、丰富、衍生。

最后,关于如何发展新疆的摄影事业,我还有个想法。新疆有极其丰富完备的摄影资源,是摄影家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堂,无论哪位摄影家想要穷尽它,独吞它,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发挥集体力量,分工合作,才可望取得大面积、有分量的收获。当然,摄影是一种个体性、自主性的艺术活动。摄影家协会是群众性、协调性的创作团体,不可能也不应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个人的创作自由。但是,如果摄影家协会能够协助党政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摄影家充分协商,根据个人的专长,承担相应的任务,我们就能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合作的情况下,完成一项规模宏大的摄影工程。同时,还应规划组织摄影成果的展出、宣传、出版。我想,如果这样做了,我们新疆的摄影事业一定能够取得骄人的辉煌业绩。




上一篇新疆摄影要从传统中突围2

下一篇学院:颠覆影像传统 谈现代摄影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