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沙龙摄影的出现
沙龙与摄影这两个名词的结合是早期摄影者提倡摄影艺术活动的产物。发明之初的摄影人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摄影盈利者,也就是所谓的专业摄影者,另外就是纯粹将之视为休闲嗜好者,推动着摄影活动的这群业余摄影者通常属于社会中上层,除了投资器材设备外,也集合同好来研讨各种摄影相关知识,这成了现代各种摄影协会或俱乐部的起源。以提倡摄影艺术及科学为宗旨的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创立于1853年,当时的英女皇维多利亚是主要赞助者。一群爱好摄影者加上富有的赞助者,这样的团体基本上就是艺术沙龙在摄影圈的翻版,各种摄影协会因此会在有意无意间与沙龙这个名词产生联想。
世界各地的摄影协会在摄影的发展上均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摄影艺术的提升或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协会成为各种相关资讯及活动的中心。各摄影协会也开始竟相举办仿效法国沙龙展的摄影比赛及展览活动。19世纪中的摄影展览很少在正式的画廊举办,公开展示的机会通常是出现在大规模的博览会上,在一般的人心中,摄影是一种介于科学与工艺之间的事物。当19世纪末欧洲的摄影界再度兴起一股提倡摄影艺术的风潮时,1891年维也纳的业余摄影协会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摄影展,由六个画家及雕塑家所组成的评审团在4000件作品中挑出600件来参展,这个史无前例的举动虽然引起许多摄影界人士的批评,但是在提升摄影艺术价值上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1863年英国的摄影团体“连环会”在伦敦著名的达德利画廊(The Dudley Gallery)举办一系列称为“摄影沙龙”(The Photographic Saion)的展览,“摄影沙龙”这个名词从此在欧美各地被普遍使用,也建立了一种追求美学价值为主的摄影形式。

沙龙摄影的发展与影响
从19世纪末到1910年代,沙龙摄影基本上是艺术摄影的代名词,当时争取摄影艺术地位的“绘画派摄影”(Pictorial Photography)运动,其提倡者往往就是沙龙摄影比赛的参与者或评审,像美国摄影家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成名前常参加各种沙龙摄影比赛,在名闻国际后更不断筹划沙龙摄影展及参与评审工作。在这个时期中所有与艺术有关的摄影活动大多以摄影沙龙的形式存在,原先休亲功能较强的摄影协会这时候开始面临转型或分裂的问题。
英国“连环会”的成员原属于皇家摄影学会,但因不满该会对艺术摄影的忽视,因此一群志同道合的摄影师便另立门户。在美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施蒂格利茨挟着国内外的声望在纽约将当地最大的两个摄影协会合并为“纽约相机俱乐部”(The Club of New York)。这个协会的宗旨很清楚地定在推展绘画派摄影及举办全国性展览上,更企图建立一所全国性的摄影学院。这类以艺术创作为主的摄影协会成员在欧美两地的沙龙展中扮演领导地位,除了积极参展外,也常加入评审行列。原先以画家及雕塑家主导的沙龙评审团在摄影艺术地位提升后,又逐渐增加摄影者的比例,最后画家往往是点缀性质。
沙龙摄影活动在欧美盛行之际,被摄影视为艺术标杆的学院派风格其实已经没落,甚至连印象派(Impressionism)也被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及更前卫的风格取代。绘画派摄影所衍生的沙龙摄影风潮在20世纪初得到广大的回响后,大部分的协会摄影者十分安逸地停留在以追求美感为主的摄影创作上。藉着相机精确捕捉影像的能力以及如胶彩版(Gum-bichromate print)或白金版(Platinum print)这些感光材料,摄影者即使未受过美术训练也能制造出有绘画质感的影像。对于将摄影视为一种嗜好的摄影者(大部分摄影协会的成员)而言,在正当的休闲活动中又能得到一些艺术创作的成就感,照片看起来越有画意当然越令人满意。
刻意仿效传统绘画美学的沙龙摄影作品在大量出现后不免引起观者的反感,一度颇受好评的各大沙龙展逐渐引起艺评家及舆论的负面回应。当照片和绘画越来越难区分时,摄影的本质可能也会跟着迷失。绘画派摄影者在20世纪初期分裂成两派,一群摄影者决定放弃摹仿绘画的手法,努力将创作与摄影的本质结合,这是“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运动的开始;另一群摄影者则是继续从事追求美感的仿画风格,也持续传统的摄影沙龙活动。尽管沙龙摄影在19世纪里几乎等于摄影艺术(或摄影创作),到了20世纪却完全失去了主导摄影艺术创作的地位。各个摄影协会所扮演的角色此时又回复原先同好交流的性质,因此在沙龙摄影成功地将摄影艺术地位提升之后,摄影的创作将在更广大的艺术体制中接受评价。
在许多艺术创作者加入摄影创作行列之后,20世纪初的摄影世界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前卫的艺术家将摄影视为一种造型的工具,一下子就跳开摄影者长久以来写实或写真之间的争论。在没有摄影观的束缚之下,拼贴(Collage)、摄影蒙太奇(Photomontage)及实物投影(Photogram)等法被大量运用在各种作品上。在跳开传统绘画的构图法则后,如苏联的罗德钦科(Alexander Rodchenko)及匈牙利裔的莫豪利一纳吉(Laszlo Moholy-Nagy)这些画家更以极端的视觉角度(大的俯仰角,近摄或理复曝光等等)来使用相机。这些仅将摄影视为一种造型的工具及媒材的创作方式乍看这下与直接摄影的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但彼此都是摄影本质及媒材特性上的应用。在没有人为的限制后,摄影的发展从此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既有的各美术机构也逐渐将摄影作品加入馆藏及展览的项目中。

沙龙摄影的现况
经过20世纪初的摄影战国时代后,沙龙摄影并未停止发展,参与的摄影者也是有增无减。各国的协会组织均拥有庞大的摄影入口,也经常性地举办国际沙龙赛及展览。以国际化的程度而言,沙龙摄影赛在19世纪就以打破地域限制为宗旨,因此在促进国际摄影者的交流上,沙龙摄影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经济的角度而言,沙龙摄影者虽然仅占总摄影人口的一小部分,却是维持摄影产业的重要支柱,没有这群人的支持,摄影技术的发展不可能有目前这种成就。不管是专业摄影者、创作者或一般家庭使用者,今天能用如此低廉的代价使用各种摄影器材,得感谢这群不断为摄影掏腰包的沙龙摄影者。
沙龙摄影在20世纪初失去摄影艺术的主导地位后形成一个有别于主流艺术圈的体系。除了国际性的沙龙比赛外,各国摄影协会还发展出以作品审查来取得资格证书的制度。比照学术单位的这些资格认证系统由资深会员来评断参与者的作品素质,硕学会士及博学会士则是两个最高的等级。取得这类资格除了是一种荣誉外,也是担任另沙龙摄影比赛评审的重要条件。沙龙摄影赛与展览在目前仍是世界各地数量最多的摄影活动,其作品也反应出最普遍的摄影美学。由於国际化程度很多,沙龙摄影因此非常注重于视觉的共同经验。壮丽或精致的风景、美女(特别是人体)、充满质感的老人与天真的小孩,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题材。各地少见的奇风异俗在视觉新奇的角度下,也成为摄影者不辞劳苦的收集对象。沙龙摄影圈与主流艺术界偶而会有一些交集,不过在少数共同的成员外,大部分的情况下分属两个平行运作的系统。这其中存在着一些美学及对摄影本质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关于从事摄影的动机。?
视觉上的美感往往是沙龙摄影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因此影像的内涵或文化层面的意义比较少触及。即使是拍摄异文化的事物,沙龙摄影者也会比较注重在猎奇的方向上。这些倾向与摄影者的原始动机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大部分沙龙摄影者不管对摄影多么热衷,一开始往往以业余嗜好为出发点。当然这类摄影者在摄影史上不乏成为一代宗师的例子,但是在现今资本主义的社会中,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专业,也有一套市场的机制及价值体系,沙龙摄影者因此必须依循另一套标准。这成了个人选择的问题。

摄影自发明后的一百多年来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衍生无数的用途及角色。沙龙摄影是一种,美术馆中所谓的摄影创作也是一种。尽管沙龙摄影有时会流于视觉的公式化,但是这种追求及记录万物美感的摄影方式在慰藉摄影者的心灵外,也是普通大众最容易体验的美之历程。因此不管摄影科技如何演变,沙龙摄影在世界各地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上一篇谈数码技术条件下摄影师的文化素养

下一篇“平遥国际摄影展”的文化创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