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随着拍摄工具和传输方式的多样和完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摄影的娱乐化、消费化、大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摄影原有的生存状态。一个新闻事件突发现场,人人都可以拿出手机、DC\DV来拍摄,摄影技术不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纸媒体摄影记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2003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黑龙江日报摄影部和生活报摄影部整合为集团摄影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运作。摄影中心将摄影记者分为两个组,分别负责日报、生活报的新闻摄影。同一主题的新闻图片上传到图片库,中心主任会针对两报的不同定位及对新闻图片的不同需求,打破界限选用签发。重要新闻则不再局限于选用哪个组摄影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而是针对同一重要新闻事件,对两个组的记者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优中选优,从而形成记者相互竞争的态势,激励记者用心拍好图片。
  2007年底,随着纸媒体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报又开始改版,成立了视觉中心。负责生活报摄影的那个组划归生活报视觉中心管理,从而改变了摄影记者与编辑联系不紧密、缺少策划等状态,加强了新闻摄影的贴近性、策划性,新闻摄影的都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日报摄影记者和生活报摄影记者仍在一个平台办公,但形成了另一种资源共享模式,大型会议、典型报道等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生活报可以通过内网编辑系统随时随地查看刊用;生活报记者拍摄的图片,摄影中心主任也可以签发到日报图片系统。
  以前新闻摄影主要靠老同志言传身教,靠日积月累的零散经验,缺乏图片运用的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缺乏健全的内部机制、合理的工作流程。现在,摄影记者除参加集团的定期培训外,中心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习。邀请国内新闻摄影界知名的老师来摄影中心讲课,介绍报纸图片理念、经验和做法。
  摄影中心成立后,我们强调摄影记者首先是新闻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要建立自己的线索通道、信息来源网络。在确定了选题后,记者要有图片拍摄的前期预想。在拍摄过程中,记者要注意构图、影调、色彩、对比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并提供尽可能多的角度和细节,同时要有后期的编辑能力和技巧。
  图片编辑要对报纸的定位有明确的认识,能够独立选题、策划,懂得视觉编辑语言,要有图片的审美和确认能力,对图片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对资料的搜索、收集,对图片版权的了解和对图片成本的了解。图片编辑还要与其它编辑有良好的沟通,与作者、读者建立友好的联系,并建设作者网络。
  在考评激励机制上,集团制定和实行了按岗位性质分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定、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多方位量化考核体系。根据集团发展态势,及时调整、修改绩效考评体系和奖励体系。为激发和保护编采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记者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集团还弱化年度考核,强化了岗位聘期考核。
  2005年,摄影中心与CFP(原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联手建立了黑龙江图片网(www.hljpic.com)。图片网就是一个图片通讯社,摄影记者和图片作者通过这个平台,上传新闻图片和摄影作品,黑龙江全省图片新闻、摄影作品可以迅速及时地与受众见面。近400名签约摄影师随时随地可将图片上传,经编辑签发后,各地的网民均能看到,图片作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图片销售。
  今后,集团摄影中心还设想进一步与先进的图片运行机制接轨,报纸的图片运行必须要专业化管理,即流程的专业化、人才的专业化。新闻图片从采集到版面选择,各版处理照片要有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摄影采访要进一步专业化,图片编辑模式要进一步规范化。
  同时,要设立图片总监,统一调度来自不同渠道的图片,向各版编辑推荐当日图片,提出版面处理意见和方案。




上一篇试析亚当斯与陈复礼摄影创作风格的异同

下一篇关于心理视像派--中国摄影的新流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