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二十年前,体育摄影视觉表现方式的普遍观念就是将体育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动感瞬间抓拍下来,把体育运动中精彩的、扣人心弦的但又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捕捉下来。那时被普遍接受的技术标准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短景深、短快门时间。这样的照片的确很有视觉冲击力。因为在人们看到的画面形象中,比赛的瞬间表现能够通过摄影的技术手段定格下来并且可以仔细反复欣赏。这在自动对焦技术出现之前确实需要成熟的拍摄技巧,而且这样标准的照片的失败率很高。在以胶片为主要感光材料的时代,拍摄一张成熟的体育照片需要耗费大量的胶片。由于受观念的影响和技术难度的限制,体育摄影的价值评价系统更认同那些对焦难度大、运动速度快、瞬间构图完整的运动画面。要想得到这样的画面,就必须不断地练习对焦和曝光技术、熟悉运动项目和比赛规则、选择恰当的拍摄地点和角度、熟练掌握按下快门的时机以及丰富的体育摄影拍摄经验。

  在图片的传输方面,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报社由于还没有独立的图像传输设备,所以外出采访大型体育赛事的记者大多依靠新华社或电信系统的传输设备。一般的发稿程序是赛事结束后,先由摄影记者将拍摄好的胶卷进行冲洗制作,然后将制作好的照片交给赛事当地的电信局传到北京电报大楼,编辑部派人到北京电报大楼等候领取传真照片,或由电报投递人员送到报社。这种传真照片的清晰度很差,经过照相制版和铅版印刷,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图像质量就更差了。由于技术原因,报纸采用的传真照片都是黑白照片,所以对于体育照片中的色彩表现也无法提出要求。

  一般来讲,一张体育照片从比赛结束到传回编辑部要2—3个小时的时间,常常有些比赛结束得比较晚的体育图片要到第二天才能传或寄回编辑部。这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当时我国主要的报纸大多只有四个版,在有限的版面中所刊登的体育图片的选择标准自然是那些体育比赛中的动态瞬间了。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体育摄影的视觉传播过程中,对体育图片的视觉表现方式的评价体系更多地是受到人们体育观念的影响和拍摄技术、传输技术、印刷技术的制约,体育摄影的价值判断标准相对比较单一和集中。价值评价系统更认同那些对焦难度大、运动速度快、瞬间构图完整的运动画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伴随着一系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体育图片开始有了新的欣赏要求,体育摄影的视觉表现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自始至终伴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自动聚焦的照相机,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柯尼卡C35 AF,{1}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照相机。但是,这种自动对焦相机有很大的缺点,比如,对焦速度慢、光线暗或被摄物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等,但是,自动对焦的技术设计理念开始在各个照相机生产厂家中普及。经过10年的发展和进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自动对焦的照相机开始普及到新闻采访中,尤其在体育摄影中得到广范应用。1989年日本佳能(CANON)公司生产出了安装由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调焦系统的EOS-1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照相机的自动调焦功能实现了低噪声、快速功能,并具有预测自动调焦功能。{2}

  自动聚焦和快速自动过片技术的应用从技术上给体育摄影记者提供了保障,让摄影记者减少了体育摄影中拍摄动态瞬间的技术难度,抓取动态瞬间成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摄影记者们利用这项技术生产出了大量优秀的赛场动态瞬间。一些并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也开始运用这些技术拍出了很多优秀的赛场动态照片。渐渐地,赛场动态瞬间照片的供应量也大大增加了。

  另一方面,传输技术的进步让异地体育赛事图片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摄影记者通过底片扫描仪将图像变成压缩文件存储在电脑中,然后通过长途电话进行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得到运用。它减少了将底片制作成照片的过程,传输速度也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时间成本大大压缩。这就为摄影记者在截稿前给编辑部传输更多的图片提供了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我国都市报开始崛起,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一批都市类报纸开始增加印张并大规模扩版。体育版面的增加意味着体育图片需求的加大。人们开始不满足于阅读大量表现比赛瞬间的照片了,读者开始关注比赛之外的各种信息和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这个时期,我们同国外的交流也开始增多,一些国外优秀的摄影作品如“荷赛”(即现在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的获奖作品开始介绍到中国,我们的记者参与国外的一些重大赛事的报道也开始多了起来。摄影记者的表现手法开始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观念的逐渐开放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摄影技术和图片传输技术的进步、报纸的大规模扩版和市场的需求成为我国体育摄影的视觉表现方式发生改变的推手。同时,体育摄影的价值评价系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开始关注体育照片构图方式的创新、表现手法的新颖、独到的用光方法、画面色彩的特点等等,当然,运动瞬间的表现仍然是摄影记者和读者所追求的主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体育摄影也掀开了革命性的一页。首先,胶片这种感光材料被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所替代,没有了化学冲洗的过程,节省了大量照片后期处理的时间。其次,数码照片通过互联网能够瞬间传到世界各地,激光照排系统为数码图片早已准备好了拼版平台,10分钟之内,一张从赛场传回编辑部的体育图片就可以拼到报纸的版面上。第三,数字相机的语音记录功能可以将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同时传回编辑部,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照片的时效性,也为多媒体时代的体育摄影提供了接口。体育摄影的表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体育照片的产品品种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体育新闻照片,还有配文照片、装饰照片等等。体育照片在使用上也更多地与版式设计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报纸整体的传播效果。

  互联网时代同时也为体育摄影的视觉表现方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以北京青年报报道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视觉专版为案例,对平面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进行重大体育赛事的视觉报道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1.搭建共享平台以充分利用现有视觉资源

  北京青年报世界杯报道组(以下简称报道组)首先搭建了一个报道平台。这个平台是以北京青年报为稿件传输中心,同时北青传媒集团下的法制晚报、北京科技报、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休闲时尚杂志、三十九度二、青年周末等子报子刊实现共享。报社前方派出一名摄影记者,同时,后方编辑中心与IMAGINECHINA 和 China Foto Press两个图片专业网站签订了供图协议。这样,报道组编辑平台每天至少有500张以上的世界杯图片可以选择。从这些照片的品种上看,有如下几类:第一类是相关背景资料照片如历届世界杯的冠军得主、世界杯所用的足球的演化等等;第二类是专题类照片,单就某一类专题提供一组照片;第三类是当天比赛的新闻照片;第四类是花絮类照片。这些照片无论从数量、质量、产品多样性上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视觉表现上也更加丰富多彩。结论一:共享平台可以充分体现集团化作战和视觉资源整合的优势,有利于视觉产品的多样化和充分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单打独斗式的视觉采访方式在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已经不能满足媒体要求。

  2.确定视觉编辑思想和版式设计

  世界杯期间,北京青年报每天使用8个版(比赛期间12个版)用于世界杯的报道。在图片使用上,除了不同版面上用的新闻照片、资料照片、装饰性照片外,还专门开设一个视觉图片版。其工作流程是:每天 21:00,文字编辑确定选题并和前后方记者进行沟通,图片总监和图片编辑开始沟通图片专版的选题并挑选照片。这时当天的比赛开始了,图片编辑一方面要通过电视收看当天的比赛实况,同时要下载当天将要采用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但有赛场动态瞬间、还有球迷图片、赛场花絮图片、场外其他图片、重点人物的现场和资料照片、世界杯历史图片等等。赛场图片是随时更新的,赛场比赛进程的10—15分钟后我们就可以收到更新照片。22:30,图片专版开始制作,图片编辑将编辑思想告诉美术编辑并开始划版。确定版面格式后,发到排版车间进行拼版操作。这些选定的图片经过世界杯报道组的编辑平台进入报社的新闻采编系统并按照内部网络的工作流程进入各个程序。此时,图片总监和图片编辑共同确定照片的标题,修改图片说明。23:30,出图片专版一校样 ,24:00左右,图片专版出清样值班副总编签发付印,图片版完成。从24:00以后,图片编辑开始和其他版面编辑进行沟通并不断地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接受前方记者传回的照片。清晨6:00左右,最后一个世界杯版面付印。

 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有一个突发新闻就是在赛场上齐达内撞人事件,当时编辑们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这个突发瞬间,对于是否能有图片提供也没有太大把握,因为当时比赛正在进行,而齐达内并没有控球。让图片编辑感到兴奋的是,15分钟后,这个瞬间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传遍了全世界。

  结论二:平面媒体应对互联网在重大体育比赛视觉表现方式的挑战上应该避开时效性的弱势,在编辑思想和版式设计上有所作为。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6月9日图片专刊出刊到7月10日结束,北京青年报世界杯报道组共编发照片2000余张,其中见报照片700多张,编辑图片专版23个。这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作为平面媒体,在今后的重大体育赛事中,肯定会有更多深入的参与。但是我认为,在未来的3—5年中,我们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方式将会发生或逐渐发生重大的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以传播方式的技术革命为前提的。我们必须承认,纸媒体目前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有着强烈的提高时效、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扩大传播效果的愿望。体育摄影的视觉产品也必将随着传播方式的技术革命而发生改变,在可以预见的5—10年内,体育摄影的视觉传播方式将朝着多媒体互动传播的方向发展。体育图片将附带音频信号等更多的信息附载投入传播,读者将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和图像提供者的即时沟通和互动,这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视觉搜索技术和数字家庭多媒体融合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项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根据图像片断搜索所有的视频和视觉资料,还可以将一个强大的媒体集团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在实现媒体集团所有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2007年6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联合举办“北京奥运报道研究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培训,作为这个培训班的讲师,美国亚特兰大制宪报助理执行总编约翰?格兰介绍说,亚特兰大制宪报是199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的最大报纸,有相当的运作奥运报道经验。1996年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办时,亚特兰大制宪报有20%的工作人员在网络报纸工作,80%的人员在传统媒体中工作。现在亚特兰大制宪报刚好相反,80%的工作人员在网络报纸中工作。

  对于数字时代媒体使用的形态,一些专家和学者都作了很多的研究。北京新岸线公司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更是开发出家庭应用多媒体融合平台——NuHome系统,使体育视觉互动传播及媒体融合成为可能。

  面对数字互动传播的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现在还难以想象的功能可以开发。对于体育摄影的视觉表现来说,体育视频和体育照片比赛的瞬间动态图像仍然是主流,但是其内容将更加细化,即使同样是比赛动态瞬间,其表现的方式也会更加个性化。视觉图像也必将成为海量信息当中的一小部分,其技术门槛也必将越来越低。体育比赛的移动直播和互动服务必将深入到每个家庭的生活中去。 注释: ①沙占祥:《照相机及其使用》,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5页。 ②沙占祥:《照相机及其使用》,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6页。 (作者为北京青年报图片部图片总监) 




上一篇艺术作品与商业作品的根本区别

下一篇李前光:这是摄影界的光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