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摄影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WPP,既"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人们从观看、欣赏到参与其中。WPP成为中国摄影界看世界的一扇窗口。WPP给我们带来许多世界新闻摄影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动向。WPP不仅影响着新闻摄影界,还影响着新闻摄影的教育。
WPP明晰我们对新闻摄影的认识
WPP自进入中国以来,每年的WPP获奖画册,就成为新闻摄影界和教育界的抢手货。但是,当人们看完画册后,又会产生许多的疑惑。WPP是新闻摄影比赛,但是画册中有许多一看就知道是摆布的,摄影棚里拍摄的获奖作品。新闻摄影如何界定?新闻摄影的定义是什么?这个似乎对从事新闻摄影几十年了,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再次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新闻摄影界的从业人员,不论是科班的,半路出家的都知道;新闻摄影的拍摄是不能对新闻本体进行干扰或施加影响的。说白了,就是要抓拍,不能摆拍。手段的不真实,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这种对新闻事件真实再现的标准,应当讲是西方传到中国来的。怎么老东家反而变了呢?这是疑惑之一。
实际上新闻事件真实再现的标准没有变,而是我们的理解狭隘了一点。首先,我们来看一看WPP的英文原文;World Press Photo这其中World是世界,Photo是照片、摄影的翻译都不会产生歧异,问题就出在Press上。Press有出版、记者、新闻等意思。我国就把Press翻成"新闻"。于是就有了"世界新闻摄影"的译法。可是,我们如果把Press译成记者和出版呢,就应当是叫"世界记者摄影",或"世界出版摄影"。那么到底那一个名称更贴切,更准确呢。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WPP比赛的参赛人员的要求;报刊、出版物的专业摄影记者参加的摄影比赛。这样说来,我觉得叫"世界记者摄影",或"世界出版摄影"比赛就更确切一些。也就能解释,在这样的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摄影棚里拍摄的照片。因为,他是出版物的摄影记者拍摄的,就能参加这项赛事。而这个摄影师就是某周刊、月刊、季刊,出版社的记者。他记录的并不是新闻事件,而是为出版物所要的插图。插图需要好的拍摄质量,摄影棚内拍摄就能保证他的拍摄质量。因此,在"World Press Photo"中出现摆布的,摄影棚里拍摄的获奖作品就不足为奇了。
从WPP的名称的解释中,我们实际还感觉到我们在新闻摄影中的一些不清楚的概念。如,以为报纸上,新闻周刊上出现的照片就一定是新闻摄影作品。其实,在我们的报纸和周刊上的照片并不全是新闻摄影作品。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是插图照片。如;人物专访的照片,一些时尚的照片,物品的介绍照片,产品的照片,旅游地风光照片。对这部分的照片不能用对新闻摄影的标准来要求。将其与新闻摄影分开,并按插图摄影的要求拍摄。就使我们能够更加明确新闻摄影的界限。按新闻摄影的要求拍摄好新闻照片。按插图摄影的要求拍摄好插图摄影。这样明晰了在报刊、杂志中新闻摄影与插图摄影的区别,坚定了新闻摄影对新闻事件再现的原则,坚定了抓拍是保证新闻事件再现的唯一手段。有利于记者在工作中的操作。克服由于理论上的界线不清,造成拍摄实践的工作混乱。同时,也给从事新闻摄影教学的同志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教学中,你不光要教新闻摄影,还要教插图摄影,教与插图摄影有关的画面设计,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工作。
通过WPP我们还真切的看到,新闻事件的报道是受着报道新闻事件的新闻记者的政治观念所影响的。所谓"真实反映新闻事件"是有条件的。因为报道新闻事件的记者是有政治倾向的。记者所就职的报刊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的。通过WPP使我们能够辨证的看待"眼见为实"。照片不是简单的、公正的记录新闻事件现场,而是,被有政治倾向的人进行了选择后的拍摄,有着自己的政治倾向在其中。看似真实的新闻事实现场抓拍的照片,其实就已经带有了政治倾向。已经是违背了 "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善良初衷。
WPP使我们加深对人的认识
初见WPP摄影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乌干达干旱》那干瘪的小黑手,《奥伊玛拉的痛苦》中那祈求的眼神,和《饥饿的女孩》中奄奄一息的孩子和那等待猎物的秃鹫。看到人类在灾难时的弱小和无助。我们看到《火从天降》里被燃烧弹烧着的女孩惊恐的神态。从《阿富汗儿童的葬礼》看到阿富汗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从《加沙地带的儿童》中我们看到了战争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我们还看到被疾病折磨的《非洲爱滋病》,以及人类为了追逐利益造成的《水银污染下的残疾》智子扭曲畸形的身体,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控诉。当然,我们也认识了《真正的勇敢》中的斯蒂夫。
在这些照片中几乎没有欢笑,有的只是悲伤、绝望、痛苦、眼泪。可我们也从中读到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人与灾难、疾病、抗争的勇气,看到了善良的人们对战争的痛恶。从中我们更感觉到一种大畏惧的、大写的"人"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似乎更让人感动,更能体现人的力量。
新闻摄影作品,主要就是拍摄人物的作品,应当关照人的命运,表达人的精神,记录人性中的软弱,抨击人性中的丑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照。我们以前对人的认识,只局限在"正面""向上"的笑脸中。缺少对人、人性、人权的深层次的思考。忽视了记录人的无表情以及痛苦、悲伤、抗争、绝望、失败的神情。以为这是所?quot;负面"的。其实,这更能表达人的精神,更具有画面的冲击力。不要有这样的偏见;"不能拍也不能发表贫困、犯罪、疾病、灾难的照片,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会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贫困、犯罪、疾病、灾难这和社会制度是无关的。这些是和人类社会存在伴行的现象。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今天有,明天也会有。我们应使摄影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关照下岗职工、老、弱、病、残的生活现实。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展现人性的力量。
相比之下,我们就感到到处可见的"建设成就展","政绩展"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中国改革开放的20几年,最大的成绩就是人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决不是几幢高楼所能表达的。人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展现中国的进步,就要展现人的精神,面貌,性格,修养。外国游客到中国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中国人变的开朗了,精神了,开放了。可是表现中国人这种精神风貌的展览在今天的中国的大地上是太少了。不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精神面貌变了。而是我们不知道表现他的重要性。我们自己对人的认识的浅薄,使我们忽视了他的重要性。
WPP使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新的认识
自然与我们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还是平等的关系?应当讲,以前我们是不清楚的。我们只知道"人定胜天",人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向荒山要粮食,向海洋要土地。于是呼,我们超越了人的能力做了许许多多的荒唐事。当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道理后,我们还会作出一些看似保护、关爱。实际还是把人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所谓保护行动的态势。没有看到,人在自然现象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没有真正认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与动物的平等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动物的相互依赖关系。当我们从WPP的作品《亚美尼亚地震后的葬礼》中我认识到人的弱小和无力,从《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看到了,人原本就是和所有的动物是一样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掠夺,抢占其他动物的家园和林地?我们更看到《搜寻孤象》中人与动的平等关系。当然,我们更看到《被鲸血染红的海湾》中,人被利益驱使后的残忍,残酷。我们今天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敬的。人应当尊重一切生物的生存权,并善待它们。
WPP使我们认识到"美"的片面性
我们在初学摄影时,授道者都要讲摄影的审美功能。还要讲摄影发现美的能力。美几乎就成了摄影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于是在我们的摄影比赛中,不管是什么摄影种类,不论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画面的美否,几乎都成为了判别良莠的标准。可是当我们翻开WPP画册时,尤其在与我们国内评选出来的新闻摄影画册作对比时,就能强烈的感到这种所谓的美,就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拍摄时,我们经常就会在"美"与"真"之间排徊。经常就会为了表现所谓的"美",放弃了"真"。为了画面的美,而歪曲了真。更有一些所谓的理论来为这些现象打援场,为那些并不美的作品作所谓"美"的注解。就是羞于讲摄影的"真",就是不讲真实的东西他就有可能是不美的,是丑的。"真"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精髓。艺术必须真实的表达生活,不能说真实的就是美的。
审美的价值是与人对生命的理解有关。基本的审美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生的无奈就是生命的不自由性。人类不能选择来,也不能选择去。但是,人类有权利选择如何生活的更好。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归宿。只有知道了死亡,才知道该如何去生活。知道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好,并且去追求美好,我们的生活才变的有意义。我们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就是有着对自由的追求。对于人类,有美学价值的是用血和泪写就的真实故事。新闻摄影大量揭示的是人类生活中的战争、疾病、犯罪、贫困的事实,这些都是没有任?quot;美"的意义。有的只是丑恶。对丑恶的漠视,就是对死亡的漠视,也就必然不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在讲好的新闻摄影作品的标准时,经常说到"新闻摄影作品要社会学意义",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美"和"丑",时刻把握住"真"的精髓,真实的反映社会,真实的反映生活。不要再用"美"的花环来欺骗"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记录生活中的美与丑,坚决的树立起"真实"的大旗。真实的才是有意义的,有生命力的,真实才最有战斗力。"真实"是我们生命的追求。记录真实才是摄影美学的基础和根本。记录真实才是摄影的内在艺术规律。愿我们都真实的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不论它是美的还是丑的。
WPP使我们对画面形式有新的认识
在我们认识WPP以前,我们认识摄影总是从美的角度来评价一幅摄影作品。不论作品是风光还是新闻,从形式美到光线美,从构图美到内容美。只讲构图的形式,不讲某一种构图所传达的寓意。只讲某一种构图的"正"效应,不讲这种构图的"负"效应。忽视画面的视觉形式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不知何种形式可产生何种影响。因此,我们看不懂许多WPP的获奖作品。或者说,感到了好(生理上已感觉到,在心理也已产生反映),可又说不清楚好在那(理论上解释不了)。看到了WPP作品中使用了许多的视觉形式,不知道着有何寓意。不知是什么目的,说他好,好在那里?也不知道。甚至还?quot;美"的标准来大加指责。
在新闻摄影教学中只讲去记录新闻事件,不讲通过某中画面形式来传达新闻现场的氛围和新闻人物的情感。我们一直有一种误解;就是外国人不懂意境。可通过WPP我们发现,可能是我们不懂使用画面的形式来达到某种意境。传达新闻现场的气氛,新闻人物的情感,作者在新闻现场的感受。
通过《游击队走在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认识到画面正中的垂直线,既是分割了画面,同时他还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场景来对比。反映一种观念和哲理。
通过《毒品.娼妓.死亡》学到了利用画面的畸形变化,来表达社会上吸毒者的畸形心态。同时,还利用画面的人物形象的不完整,来尊重其个人的人格。
通过《阿尔巴尼亚人》《现代史上最疯狂的逃亡》知道了角在画面中的作用;利用角来突出主体。利用角来指引方向。
通过《拒绝武器》《天堂和地狱》看到了唐突进入画面的部分的手,所造成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很好的表达了新闻人物的态度,情感。
通过《怀抱自己的兄弟死去》让我们领会到光线在此时此刻的寓意。
通过《回归的移民》我们看到地平线分割画面的构图,达到了传达新闻人物自身的分离心态的效果。
总之,使我们在对画面意境上的体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提高。其实每一个画面都有他所蕴涵的寓意,并无所谓的"正效应","负效应"之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作品的画面形式,来达到跋烊说男睦淼淖饔茫??锉慌纳阏叩母惺埽??锵殖∨纳阏叩母惺堋U庋?淖髌肺颐窃赪PP中看到了,现在也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中。应当讲,我国的新闻摄影从业人员,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新闻摄影作品中视觉形式的作用。
说了WPP的那么多的好话,是不是我国的新闻摄影就一无是处呢?笔者的目的决不是这样的,这是希望我们的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继续的关注WPP,他代表着世界新闻摄影的新动向。注重学习国外同行的新闻摄影的新观点、新方法。来不断充实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推动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就是要,一方面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一方面不断的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来充实、丰富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上一篇: 艺术摄影发展刍议
下一篇: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摄影生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