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艺术的价值在于提供快感。艺术是心灵的产物,是一种审美客体,是一种媒介语言。
奥尔德里奇在他《艺术哲学》中对摄影的描绘是:用摄影机进行创作时要先等待把拍摄对象及其明暗度控制好。这种等待可能包括摄影机移到合适位置去,从而获得从摄影者角度看是恰当的。因为摄影机并不能使艺术家充分控制色彩、运用色彩来自由地进行塑造,即构成形式。因此摄影术的最大成就就是黑白照片,没有色彩是有益的,通过黑白照片,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达到抽象化或形式化。而生活镜头,只有这种再现具有审美价值而不仅仅具有描述价值才是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
1,对原始的图腾艺术起源的猜测和推断
文明初期的人类面对大自然如同今天的野生动物种群一样,无奈地进行自然的优胜劣汰,或者说那时没有现代的医学科学知识和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生老病死任由大自然摆布。为了种群的延续,人的生育繁衍能力是至高无上的。而女人承担着繁衍生育的重任而获得敬重,早时的母系社会应该得宜于此。随着种群领地掠夺或向大自然获取猎物食品的需要,以男人的捕猎获取食物力量为主要生存基础和占统治地位的父系社会逐渐形成,面对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人类同样束手无策,种群人口数量多寡意味着可以发展延续种群的能力大小。由于对自然认识的极其有限,各种自然界的气候规律主宰世界的条件下,崇拜自然和害怕自然灾害是当时人们的心境。为了防御威猛的食人动物和其他族群的侵袭,人们学会了使用狰狞的怪兽面具,为了祈福和避灾,巫术色彩的祭祀活动盛行。太阳神的诞生更是很好的例证,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虽然对科学的了解还少的可怜,却发现了太阳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月亮作为夜间的自然光源并能影响海洋潮汐也作为神灵得到崇拜,但没有给地球带来生命的太阳神具有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至此生殖崇拜和对太阳的崇拜成为那个时代典型的精神倚赖和信仰。
历史文化瑰宝都是当时的主流社会或者说是贵族社会、最终归结为王权产物,那时的平民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是不可能创造如此恢弘的业绩的。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都是帝王历史的一个个辉煌片段。通过他们去判断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平民社会现状是没有办法的。主宰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趋向的仍然为政权拥有者,他们认为美的被逐渐同化为社会美,每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成为主导时,必然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长期贯彻或灌输才得以普及。这些思想不是一般平民能够作得到的。通过历史只是看到了帝王文化或者主流文化,其中或许有过很多更为优秀和先进的思想,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没有办法普及和推广的,只能昙花一现。
2,西方的艺术审美价值趋向分析
西方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围绕宗教和性两个神圣主题实质上围绕信仰和以人为本展开,所不同的是对西方神的崇拜同样没有脱离上述早期人类祭祀现象的发展轨迹。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古国史诗般的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早期西方文明,文艺复兴运动更是繁荣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事业。罗马帝国和欧洲列强争霸跌荡起伏的兴衰史就是西方社会从远古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不断探索过程的典型缩影。从犹太教中逐渐发源出来的基督教,从一个诞生时西方社会的邪教逐渐演变为地球上影响国度最多和信仰人群最为广泛的宗教之一,成为西方国家的正教。关于圣经传说故事的创作作品构成西方美术、雕塑文化的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西方审美价值趋向的基础。
围绕自由、爱情和幸福而奋斗终生应该是全世界不分种族宗教和皮肤所有人类的生存观念。其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提到爱情就离不开性,性是崇高的和神圣的,是生命再造延续的象征。因此围绕性而开展的艺术创造是人的本能,也是西方社会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而东方对性的压制和宗权式的神秘化本身就是对人性的摧残。西方艺术有别于东方艺术的明显之处就是对人体美的充分展现和描绘。西方第一部宪法和民法大典已经有几百年和上千年的历史,西方伦理和行为规范主要是基督教教义和一种约束性法律(更早的西方法律体系为法老议会制、属于早期民主政体的雏形)。它只规定不可触及的领域和不允许从事的行为,除此之外都是可以自由的行为空间。充分的自由造就张扬的个性和自由奔放的艺术想象力和更加真实的艺术感受。
古代希腊被喻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则很好地继承并创造了伟大的罗马帝国。二者又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希腊的地理特点和生活方式是形成自由民主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习性的根源,希腊的势力扩张造就了希腊文化成为融合东西方优秀文明的集大乘者。罗马很好地进行了继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文化艺术,充分的体现是特色分明的罗马建筑。
同样动荡不安的欧洲,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是在一个历史大过度年代中发生的一场规模浩大、具有思想解放与观念启蒙意义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和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对千年前希腊罗马历史的的反思和新的阐释,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是对人性的重新认识并奠定了西方的思想和道德伦理基础。也是对西方审美价值观的重新洗礼。
3,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价值趋向的探究
我国自商周经秦始皇直到清朝结束,几千年的帝王轮回统治,皇家法典也轮回变更,帝王授命于天,天下众生皆为皇帝的子民。由于中国的儒学具有消极人生观和佛教同样消极的人生观是成为帝王时期主要的统治理论工具的主要原因,忠孝仁义、三纲五常是其执政法宝,固然忠孝仁义属于人类美德值得包括我们当代人提倡和发扬光大。但是在那个时代,人受命于父母,父让儿死儿不得不死;臣受命于君,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观,生死操之于帝王之手,实际上是人为他人所拥有的非人格时代。中国古代的爱情也就谈不上爱情了,婚姻大事操之于父母(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不还是有父母包办吗)。何谓自由,天下皆王土,由帝王论功过定赏罚的客观历史注定中国的法律典制随着帝王更替而不断的废立。这种政治环境下,普通人一句话不慎重就会惹上冒犯朝廷的欺君之罪,满门抄斩是小,株连九族是大。所以由于中国没有久远的可以维护普通人民自我权益的恒久的法律典章。人连起码的言论自由都不存在,更谈不上艺术创作自由。具有意识形态范畴的艺术要么属于帝王的宫廷艺术,要么属于浪迹的才子佳人的舒怀感慨,后者更具悲凉态。这种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创作往往很难充分体现创作者的真实感受,所以没有也不可能有自由西方的直率和奔放。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气氛最好的时期之一。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多次试图进入仕途,无功而返以后的讲学自身就带有消极的人生态度,无奈之余的感慨,最终做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结论,正是这种消极的适合帝王统治色彩的理论被后来很多帝王所推崇。
中国的孟子思想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宝库的珍贵遗产”。因为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理论。作为中国早期民主政治典范,当然不能被世代帝王所接纳。但是我们从中清晰地发现了古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被后来西方所认同的人权至上的社会民主思想的雏形。
自从中国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始皇帝赢政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浦仪,不多不少正好365个皇帝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登临天下。各个帝王为了自己江山社稷,大多采用独尊一家的信仰方式对于其它信仰或宗教采取禁止、限制发展和打压方针,多种信仰共存在那些政局不稳或开明帝王时期。独尊一家的信仰必然导致随着帝王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始至终,中国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为广大华夏儿女共同信奉的宗教,与西方欧洲主要信奉基督有着一些区别。秦始皇根据李斯的观点(百家争鸣不利于政权稳固、非议政府、扰乱民心)而采取焚书坑儒的极端高压强制手段,既残暴又愚蠢,尤其是毁掉大量历史典籍,很多史前文明足迹再无历史文献记录可查,在文化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是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诸子百家的大好学术氛围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中国新文化运动。
焚书坑儒不仅仅是文化的损失,严厉地沉重地打击了人类本来应有的抒发自己内心想法的本能,社会压抑性的适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行为规范,迎合的尔谀奉承之风必然盛行,这是对人类自身人性的摧残。明哲保身的思想必然形成,对历史的发展同样是灾难性的,消极人生观必然压抑和滞后了包括自然科学探索在内的文明发展速度。
秦始皇焚书坑儒严重地打击了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学术氛围,以后频繁的改朝换代和诸王争霸,使得人民苦于生计,不得不学会奉养新主的历史轮回。为中国人含蓄阴柔个性的发展形成提供了可以研究的历史基础。含沙射影、借题发挥、指桑骂槐等等中国人特有的发泄手段得以发展。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等等消极人生观念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以后上百千年中国科学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一种中庸含蓄而优美的东方文化。这种带有消极人生观的含蓄美也不知淹没了多少中国人的创造力,对今天的科学探索的激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创作本身必然存在很多美学甚至人格的严重扭曲。多少人把张扬自我、寻求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人生理想宣泄在笔墨之间,写意抒情和追求仙镜般的虚无缥缈本身就带有一种无奈和无法面对现实的消极心绪。这种消极人生观和社会伦理在华夏大地延续上千年的历史,对今天的中国人仍具有深重的消极影响,直接体现在包括摄影在内的一些艺术创作上。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含蓄的进行写意抒情的东方艺术审美价值观。相信这种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会逐渐发生深远的变化。
压抑下的平民文化艺术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被官方禁止的借喻舒怀,寄情山水抒发政治抱负和内心感受,再加上儒学盛行,为中国中庸思想和通过借喻舒怀艺术表达方式有了市场,也就是人们已经能够领悟这种艺术表达方式的深刻内涵,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可以接受,不需言传能够共鸣的方法,时间久远了,不自然的就形成自然的了,艺术表现手段逐渐形成了传统。
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意义如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出在政治经济混乱、战争此起彼伏的时期,这种时期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势力能够左右社会状态,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提供了历史契机。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凡,对人性的彻底解放!!
虽然孔子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后来的艺术创作更多地继承了他消极的成分。在那个可以指鹿为马的特殊历史年代皆可如此,进入20世纪的中国又当如何,上个世纪发生在中国的那个骇人听闻的大运动彻底把中国搞了个天翻地覆,十年浩劫使你我不再相互信任,使中国发展的速度倒退了几十年,使你我的思想感情不能够正常发泄。同样一个发生在现代的任意指鹿为马的时代。多好的艺术家能够把真实感受予以倾诉呢?
科隆大教堂是西方歌德式建筑的艺术瑰宝,直插入云的教堂塔尖除了具有避雷的效果以外,最主要体现西方宗教特色。人们相信自己最终也会升入天堂,那些密布的塔尖就是升天之路,越高越接近上天,上天之路越近;教堂内供奉的是正在受难的耶酥,耶酥受尽磨难才得以升天,而你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种信仰的不同,中国尊崇天园地方,中国的庙堂供奉着佛法无边无际的佛租和法力无所不能的原始天尊,而皇帝自称世间的慈悲的救世主,算是他们共同的大第子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当然是慈祥的;而你最终只能修成弥勒,当然宽心、宽怀和宽容应该是最基本的素质。
你的信仰是什么?民族信仰又是什么?我找不到答案。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理论评论员,近年在《摄影之友》、《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照相机》、《中国社会新闻》、《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影像材料》等期刊和《中国摄影论坛》以及一些新闻报纸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和新闻照片。
上一篇: 我的摄影情结
下一篇: 论纪实摄影的美学及社会意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