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9年8月14日,炎黄艺术馆持续推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刘海粟大型艺术展”的第二场讲座——“刘海粟与上海摩登时代”,这一讲座主题吸引了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在艺术大展背景下举办相关学术讲座,表明由民生银行捐助运营的炎黄艺术馆,对于20世纪美术发展历程开始了进一步的深度探讨。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他同时也是“刘海粟大型艺术展”的学术主持人。赵力教授的讲座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一是上海“开埠”;二是20世纪初期的“上海”;三是民国初期的“上海”;四是1930-1945“上海摩登时代”。赵力教授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剖析1843年至1945年上海的不同发展阶段华洋混杂、“西风东渐”、海上画家的生活状况、艺术与商业结合、媒体效应等,从而使观众更容易了解刘海粟艺术主张的渊源、艺术创作的社会根据。
赵力教授认为,上海由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处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首先,上海作为一个“开埠”城市,大量的外国传教士进入,建立了天主教堂、修道院,设立了图书馆、博物院、天文台等,既引入西方文化,也引入了西方建筑,形成了中国土地上的西方形象。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建筑甚至引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体现了与西方艺术的同步性。其二,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馆开始在中国的轻人当中传授与传播西方的绘画形式。土山湾画馆进一步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其中包括用中国刺绣工艺制作天主教圣母像。徐悲鸿曾评价:“至天主教之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其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其三,吴友如点石斋画报反映了“开埠”后西方艺术传播的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外国人开始在上海开设画廊,西方艺术甚至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其四,上海艺术界人士,受英风美雨的熏陶,敢于标新立异,开风气之先。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立了决澜社,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艺术团体,很多参与者都是上海美专的新一代教员,他们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风格,同时注入中国文化的元素,艺术创作领风气之先。其五,在当时的上海,已经形成先进的媒体传播意识与传播形式,而刘海粟很早就注意到媒体力量在艺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在“人体模特事件”中,以刘海粟为代表的改革派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他们利用媒体传播,造成广泛的社会舆论,这种舆论的力量盖过了保守派的力量。
赵力教授在讲座过程中再三表示,所谓海派文化一是既有中国的传统,也有西方的传统,在本土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中西文化;二是既有商业性,也有文化性,是商业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上海进入引领潮流的阶段。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刘海粟通过上海就可以了解到国际动态的原因。
赵力指出,虽然讲座是围绕刘海粟所处的外部环境展开,但这个外部环境能够使观众更多地理解刘海粟,理解他作品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他强调,不是人创造时代和潮流,而是时代为人创造了机会,而刘海粟恰恰抓住了这个时代所给予的机会,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就是刘海粟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这个价值对当代的启示甚至超过了刘海粟作品本身对我们的启示,使我们能够在新的时代中继往开来,走出自己的步伐。
炎黄艺术馆在“刘海粟大型艺术展”展期内推出学术专题讲座,是对中国20世纪的深度呈现、对20世纪艺术的深度挖掘与传播,加深观众对中西文化特点及中西文化融合过程的了解。
上一篇: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