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6年底,《中国艺术市场》评选出年度“五大非凡拍卖行”,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赫然在目,与香港佳士德、台湾罗芙奥等资深拍卖行平分秋色。作为近年来在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业绩赫赫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的“掌门人”的陆镜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业,几乎与这一期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同时起步,见证了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成长。
随着原本产生于西方的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公司等一系列艺术经营形式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已不自觉地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然而,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才刚刚开了个头,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潜藏着怎样的投资机会呢?笔者就此采访了参加本次华人收藏家大会的陆镜清先生。
采访者: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经营主体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有的古玩店、画铺、摊点等艺术品经营主体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成为新主体的是拍卖公司、画廊、艺术博览会等经营形式,这些新主体经营形式无一不是舶来品。单就经营形式而言,中国艺术市场已实现与国际接轨。到目前为止,您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已达到什么程度呢?
陆镜清(以下简称陆):“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应该说是一个很大也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两种文化和两种机制。中国现阶段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应该以拍卖行业初具规模时算起,也就是1993年前后吧,这一时期,拍卖行业已发展成为中国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其成熟度、繁荣程度和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它的艺术经营形式,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也已有目共睹。这一时期艺术品交易从私下行为转为公开行为,并受到法律的保护。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拍卖行业步入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法制规范方面也上了一个台阶。
采访者:是否可以说,拍卖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代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陆:可以这样认为。拍卖公司目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也发展最快的经营形式,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上国际化意识最强的群体。不仅是因为本土拍卖公司的数量激增,而且如佳士得、苏富比、德国纳高等国际老牌拍卖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内地市场,这无形中促使着整个拍卖行业更快向国际化发展。
采访者:听说前一阵您去日本、台湾地区等地征集拍品,北京也有几家拍卖公司曾从欧美等地征集拍品,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拍品的征集方面也已经国际化了?
陆:从拍卖活动的参与者来看,从送拍者到竞拍者都已国际化。西泠印社拍卖公司许多精品都是从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征集来的,而拍卖会上许多买家也是专程从国外赶来参与竞买的。还有一些买家已开始去境外参与国际性拍卖会,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这些都会使拍卖公司的视野以及对精品的价值标准更为国际化。
在拍品种类上,如古瓷尤其是明清瓷器、中国当代油画、当代雕塑等艺术品类已成为国际拍卖市场的热门拍品。但这只是艺术品门类中很少的一部分,中国有许多有价值的艺术品尚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如中国古代书画、古籍善本、成扇、篆刻、文房四宝等还不为国际市场所接受。而国际拍卖公司比较强势的珠宝、钟表、名人手稿等拍卖品类也没有进入内地市场。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虽已起步,但仍然很初级、很表面化,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采访者:您认为这个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陆:首先在市场的规模上。国外发达国家的艺术市场年成交额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我们目前的年成交额仅为200亿人民币,一个能够被垄断的市场是不正常的。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重大的不合理现象,即使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其价值还远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拍卖行业在国外是典型的奢侈品行业,艺术品价格的高昂是理所当然的。而在我们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一个中等收入者就能买得起一件大师的作品,这恰恰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其次,作为这个市场最重要的经营主体的拍卖公司、画廊等经营机构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守信度等方面都还很不到位。在经营理念上,一些经营机构的出发点不在于文化传播,而在于纯粹的商业利益。一切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使得90%的艺术品经营公司业绩不好。在管理上,尤其是服务方面,诸如对投资者的信息建立及管理、沟通及交流等方面还做得很少。在从业人员,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方面,还与国际化相距甚远。在艺术品的经营种类上,也不够全面。尤其是拍卖公司拍品种类还很狭窄,大多集中在中国书画、当代中国油画、古玩等,而国外优秀的拍卖公司拍卖种类非常丰富,对拍品的发掘和市场的开拓总是不遗余力。国内艺术市场与国际市场还有一个重大差距就在于价值观念。价值观是超越经济层面影响艺术市场的关键因素。
采访者:您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具体是指什么呢?
陆:价值观,首先是对艺术品价值的尊重,进而是对艺术品的维护及奉献。价值观的差异,不仅让国内外艺术经营机构之间产生巨大差距,而且使国内外艺术品购买群体的结构、层次也完全不同。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的购买者往往是从收藏和欣赏的动机出发,艺术品消费基本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行为。而现阶段国内艺术市场,则充斥着投资与投机行为,艺术品消费大多是物质层面的行为。其实,在中国传统艺术品市场上,以艺术品收藏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是普遍而又根深蒂固的,为了艺术而痴迷不悔的文人也屡见不鲜。
采访者:除了价值观问题,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呢?
陆: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律规范、人才因素等等。十年前,国内一件拍品的价格达到百万元就是很引人注目的事了,而十年后的今天,一件拍品上千万也不足为奇,这就是经济因素使然。与经济相对应的是文化,一个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艺术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市场在法律法规上已日益健全,但在操作规范上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比如,国外的艺术品经营有担保机制,而我们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规定,这使得艺术品投资的风险高于国外成熟市场。我认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最大障碍还是人才素质及相应的培训机制。国外艺术品行业中,艺术经纪人是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非常高的人,有些著名的经纪人甚至可以影响艺术家的生涯及艺术品价格走势,是非常受人尊重的群体。而在国内,第一代艺术经纪人还没有真正产生,卓越的艺术经纪人非常少。传统的古玩店、画铺中的从业人员不具备艺术专业素养,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又缺乏实际的鉴赏能力。由于专业院校中尚没有对应的学科,在自身内部又缺乏科学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业务培训体系和机制,使拍卖行业的人才紧缺更为突出。拍卖公司要做的事情很多。
采访者:您认为拍卖行业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陆:拍卖行业是现阶段国内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拍卖行业的健康与否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艺术品拍卖公司承担着三方面的角色,一是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把好的艺术品介绍给买家,不仅是国内买家,还有国外的买家。拍卖公司不仅是将拍品推向世界,更是将文化推向世界。在这方面,拍卖公司需要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眼光,不仅要挖掘拍品的艺术价值,还要挖掘拍品的史料价值以及传承经历,让买家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到拍品的价值。我们于今年春拍前在日本艺术期刊《墨》杂志上首次作拍品的推介,就是综合了拍品的艺术价值及文史资料,将中国的文化推介给日本的藏家。而对国内的买家来说,拍卖公司更应该是健康的艺术价值观的引导者。二是艺术知识的授业者,将艺术品按类别更细化地介绍给买家。与此同时,拍卖公司自身也必须不断挖掘新的艺术品门类。三是艺术投资专家,以超前的艺术审美眼光,敏锐的市场分析头脑,发掘具有升值潜力的艺术作品,让买家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财富增值的快乐。
上一篇: 艺术品市场低迷与金融风暴无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