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晓波 胡波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也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陈楠说。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如何让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比如,在传统观点看来,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它只是考古学家、学者、古文字研究爱好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对语言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书法,等等。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绽放出生机。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的研究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着深入了解。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备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上一篇赓续汉字音韵之美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怀念“手写时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