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最近走进书店,你会看到诸多古诗词书籍往往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蒙曼的《四时之诗》、郦波的《因为爱,所以爱》、康震的《康震讲诗词经典》、邵毅平的《诗骚百句》、陈尚君的《唐诗求是》、李定广的《中国诗词名篇赏析》……据笔者观察,此类书籍颇受读者青睐,不时有人驻足翻阅,慷慨解囊。

书界掀起的这股古诗词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得益于各网络平台上知识付费课程的推广。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语言、意境之美,经由电视、网络渠道的渲染、放大,进而步入更多人的阅读视野,令人欣喜。这对读者的精神生活是一种陶冶提升,也使得民族文化瑰宝穿越时空,在传承中持续发光发热。

令人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时下面世的古诗词图书鱼龙混杂。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诗词普及的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做,结果市面上有不少普及读物,其中文字错漏百出,采用的故事也都是道听途说,甚至杜撰而来。

这些内在质量低劣的古诗词图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蹭热点”,根本谈不上对读者负责,对诗词文化的精髓传承负责。读者选购时若不仔细甄别,难保不被带入知识误区。一些质量低劣的古诗词图书在编校上用力不足,却往往在宣传营销上不遗余力,反而影响到那些高品质古诗词图书的销售。

判定一本古诗词书籍质量优劣,是否契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时确实见仁见智。不过,有读书人给出建议,尽量选择学者编写的图书,毕竟,他们的材料、解读都较为严谨扎实,采用的故事也都有正史作为依据。

事实上,岂止出版古诗词图书,对于任何图书出版都该固守一种情怀,而不能当作“生意”,只想着投机取巧跟风炒作。事实上,只有真正将图书出版当作文化事业来真诚面对,方能不断擦亮招牌,赢得更多读者的信赖与支持。




上一篇当今的商业写作难以超越金庸吗

下一篇文学期刊,勿忘策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