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君如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新春佳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定了多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但是这样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件,是第一个。而且,这一文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文化传承发展的宏大工程。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建设思想转化为实施工程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且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并破解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有今天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以非常醒目的语言强调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见》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的文化建设思想转化为一项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文化,在观念形态上属于意识范畴,和实实在在的经济不一样,处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在文化建设问题上,特别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有了好的思想或思路,如果空喊口号而不付诸行动必将一事无成,陷入无穷无尽的争论。而不统一思想更会因种种歧见而流产,即使思想认识上重视了而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也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这是多少年来思想文化建设的教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文化建设问题时,包括在论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时,不仅提出了很多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在具体做法上也有许多明确的要求。他曾经明确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我们高兴地看到,《意见》认真而且全面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建设思想。就以文件名来说,不仅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而且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一是“传承发展工程”;二是“实施意见”。第一个关键词表明,《意见》致力于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转化为一项宏大的战略工程。第二个关键词表明,这是一个要认真付诸实施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的文化工程。这“一个主题、两个关键词”,说明了这个《意见》提出和部署的是一项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我们贯彻落实这一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首先要把握好《意见》中贯穿始终的这“一个主题、两个关键词”。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我们之所以说,《意见》提出和部署的是一项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因为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寻常。《意见》明确指出,实施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指导思想上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阐明了,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勇气实施这个重大战略,帮助人们更好地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文化精华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直面现实、面向未来,完成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

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他的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同时,他身体力行,在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以完善我们的理论和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论述中,有这样三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一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二是要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三是要坚定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这三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中可以体会到,今天党中央提出和部署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就是要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搞清楚“我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进程中,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完成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正如这次印发的《意见》,在论述这一宏大工程的重要意义时所指出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这一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以实干兴邦的精神推进这一治国理政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我们之所以强调《意见》提出和部署的是一项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更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阐明了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而且精辟地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以及实施这一工程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从整体思路到各项举措,都具体明了、实实在在。在某种意义上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的是人的心灵的工作,即使懂得了要实干的道理,真正要实干也绝非易事。因此,我们更要以实干兴邦的精神推进这一治国理政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第一,这一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目标有时间有要求。党中央强调指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意见》在论述这一工程的总体目标时,明确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要基本形成。其具体要求是: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各方面要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显然,这一工程的目标是有时间有要求的,而不是一纸空文。与此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繁重但时间只有9年,可谓“任重道不远”,只有实干一条出路。

第二,这一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原则有内容。应该讲,解决认识、自信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清理中国文化遗产,区分精华和糟粕,并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使命。为此,《意见》在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时,不仅确定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这五大基本原则,而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我们要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是其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做这样的规定,可以使我们明确方向、统一思想,避免争论、少走弯路,是非常务实的做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实施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既要有魄力有大手笔,又要慎重其事,脚踏实地。

第三,这一宏大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重点任务有保障措施。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实施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上与中国历史上历次文化高潮不同。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人们可以在境内境外自由流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学习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国已经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世界各国正在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施这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意见》充分考虑到了这些新情况,不仅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这一工程的七项重点任务,而且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文化法治环境建设、社会动员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这一工程的四项组织保障措施。在每一项重点任务中,又都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细列起来,有上百项工作之多。这些务实的措施,正是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特点所在。从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党中央以实干兴邦的精神推进这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决心和意志。

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也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更要认真学习和落实《意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更大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推进这一关系到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上一篇“诗词大会”激活的文化记忆

下一篇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