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晓丹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文化评析】

今年春节档,电影《西游伏妖篇》收获15.5亿元票房的不错战绩。“西游”题材的电影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可能有表演、拍摄、制作、宣传等多方面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西游记》这个故事和题材具有很大的知晓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创新表达方式,用戏曲、动画、漫画、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把这部传统小说推广演绎成多样的文化作品。可以说,电影借了《西游记》的光,而新的表现形式,也让《西游记》这样的老故事有了新的色彩。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推陈出新,也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后者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削弱乃至损害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酒香”毋庸置疑,但如何使这香飘得更远、更为迷人,却是信息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好的表达方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湮没无闻的危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非常及时地指出,要“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

创新、融通,对今天的创作者来说,既是问题,也是问题的答案。从本质上说,文化无优劣,但文化的表达方式有高下,文化产品有好坏。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对传统文化所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忧心忡忡,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事实上,真正的危机往往并不是文化内核的“衰落”,而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和贫乏。在这个方面,国内、国际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当然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星球大战系列、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无一不是将一种文化内容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在文化的竞争中,表达方式的较量最为关键。

创新表达方式,特别应当鼓励大胆尝试。今天,我们面临的传播方式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求新求异又是人们追求文化享受的普遍心理。因此,文化工作者更须注重表现方式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更新。“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不仅是文件的要求,更是受众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必然。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但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只有保持宽容,才能不断激发创作者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焕发出与时代相呼应的魅力。 




上一篇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

下一篇《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这么火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