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珺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仅仅只盯着阅读率还不够,应该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

近日,当当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榜单揭晓:畅销书作家刘同得票数最高,甚至高过莫言、余华、麦家、刘慈欣的票数和。结果一出来,引来诸多质疑。有人哀叹,有人愤怒,有人嘲讽:图书也开启了小鲜肉模式,不看文学看鸡汤,不看内容看颜值!

从这个结果中,还能看到另外一个经常被谈及的词:阅读率。经常会有人撰文痛心疾首中国人的阅读率低下。阅读率为何低下?一没时间二没耐心三忙着刷微博微信——这也解释了为何鸡汤文会胜过传统文学,拥有更高的阅读率。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动辄谈及阅读率这个“量”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阅读力这个“质”呢?有没有考虑过透过火热的图书市场来分析从阅读率到阅读力到底有多远呢?

多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阅读率确实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数字阅读。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这个时代,不仅盛行鸡汤,更盛行“速成指南”。一夜间,无数个公众号月入十万百万,无数创业公司拿到大额融资,于是,“十天学会写作”“一个月实现财务自由”等文章、课程大肆盛行。人人都想快速成功,成为时代红利的受益者。包括读书。号称“我来做你读书的眼”的“罗辑思维”就在短时间内用通俗简洁、明快风趣的语言推介一本社科读物,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想要及时获取知识,但又不想花费大量时间认真读完一整册书的偷懒想法。

于是,图书的干货版也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评论还在纠结图书到底应该鸡汤还是文学时,干货版的图书来势汹汹其实更应引发人的注意。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图书市场上真正爆款的反而不是什么本土的鸡汤文,而是引进自国外的最新的思维、社科类书籍,例如《失控》《七堂极简物理课》等都是百万册数量的迅速热销。这些书无论从认知还是思想上,无疑是有力度的。这些书籍的热销,在笔者看来,其实就意味着阅读力的提高。

毕竟,阅读是需要根据人群职业、学历、年龄、知识结构等来细分市场的,所以,笼统的投票某个作家,其实意义并不大,由此产生的结果与心理偏差也大可不必惊呼、心酸甚至批判。

因为有阅读率的未必有阅读力。仅仅只盯着阅读率还不够,应该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而承载分量和思想的也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学类书籍。这个时代已经快到不允许我们仍抱着旧有观念苟延残喘,唯一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要不断升级我们的认知,更新我们的知识。这一切来自于我们对变化中的世界的感知,也来自于真正有力量的好书。




上一篇别对读书丧失信心

下一篇定位时代的“阅读坐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