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百跃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四、“泼水节”中的象脚鼓是一种完美的舞蹈表演形式
 
象脚鼓与舞结合在一起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完美的舞蹈形式。
象脚鼓本身是傣族民间舞蹈必不可少的主要伴奏乐器,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傣族的民间舞蹈才跳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一位民族艺术家曾这样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象脚鼓声是傣族民间舞蹈的灵魂。”45这个是非常形象、贴切的,凡是到过西双版纳或德宏傣族居住区的人们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当种完谷子,田野披上绿装时,傣族人民就要敲响象脚鼓,尤如春雷来临……。收割季节,当粮食满仓,傣家人就要跳起象脚鼓舞欢庆丰收,尤其是在“泼水节”或“赶摆”时,象脚鼓敲得更响亮,象脚鼓舞跳得更欢快,有时通霄达旦地敲啊、跳啊、唱阿,使节日的气氛异常热烈。
象脚鼓舞傣语称作“光黑拉”、“烦光”,也叫做“嘎光”,168是由男子表演的自娱性民间舞蹈,妇女只跳伴舞,表演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左侧的鼓首,右手击鼓而舞,这种舞蹈可由一人跳,也可由两人对跳,还可以由许多人一起跳。舞步稳健、豪放、有力、热烈而又潇洒,其舞动特征如下:
第一,手上的舞动特征。因为鼓是靠手敲打的,手上的技艺表现得很充分。右手击鼓前要以肘部带动握拳的手猛烈向下敲打鼓面的同时,左肩要快速往前推,右肩拉回。这样,动作显得稳健有力。手在敲打鼓面时,一般用拳、掌、指三种方法敲击:拳敲,即手握成拳,用拳心、拳底、拳背、拳腕敲击;掌敲,用掌心、掌肌、掌背(鱼脊肌)敲击;指敲,用五指、四指或二指、一指敲击。击鼓时,以右手为主,敲出各类鼓点,左手配合,或敲或按,掌握音量强弱或做出某些特殊的效果。
有些技艺娴熟的鼓(舞)手,在乐极之时,也用肘部内侧,膝盖及足跟,脚趾敲鼓,跳出各种舞姿,变幻无穷的鼓点中,有共鸣瓮钟的空击(即左手不触鼓面,右手敲打鼓心),有干脆清晰的边击(用手掌或手指击鼓边)。有雨打芭蕉似的按击(一手按摸鼓皮,一手敲打),随着情绪变化,或快或慢,随心所欲。
第二,脚下的舞动特征。舞者膝部的上下起伏富有韧性,小腿蹬地时快速有力,当舞者身背长象脚鼓做出“前点步半蹲屈伸”、“后点步半蹲屈伸”、“踏步全蹲屈伸”、“八字步半蹲屈伸”等起伏动作时,他们常常敲鼓的动作与上下起伏配合得非常紧密,一般来说用手敲击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当以一腿为主力腿,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腿等动作时,上身显示出傣族舞蹈的“三道弯”运动特征,另外,跳“嘎光咬”①或“嘎光龙”44之前,舞者敲击各种鼓点,而后双腿微微下蹲,先退步再悠腿自转数圈,以示四面八方,听着,要起舞啦!做稳重慢节奏鹭鸶趱脚,孔雀扒沙、猴子倒退和后踏步等脚下舞姿动作时,多是向下压低重心。以大腿支撑长象脚鼓首,令其鼓尾落地,舞者呈马步深蹲且身体斜侧对鼓面边击鼓边舞蹈,表现出其舞姿稳健,铿锵有力的舞动审美特征。
第三,摆鼓、甩鼓、晃鼓的舞动特征。摆鼓、甩鼓、晃鼓是针对跳中象脚鼓而言的,跳中象脚鼓在傣族生活地区更为普及,舞姿变更加丰富多彩,德宏地区的傣族跳“嘎光”时舞者腰、腹及臀部前后晃动幅度较大,犹如大青树上附生藤子的弹性伸缩,双足屈伸灵活,上身及双臂起伏自然,有内在呼吸感,从运用鼓的动态看,跳法大致可分如下三种舞动形式。
其一,摆鼓。用基本屈伸步转圈,踢腿跨步半蹲,交替进退,摆动鼓尾。其二,甩鼓。通常二人对跳,后弓箭步左右交替进退换脚跳,进步时先扬鼓首,退步时将鼓尾甩上肩头,喇叭口朝天,面皮朝地,复原状后二人跳开,再迎面合拢,对着面上步跳成前弓箭步,将鼓尾甩高划一大圈,而后错步跳开。有的是舞伴击钹,鼓尾上甩时,钹从下绕,交替划圈,反之亦然。西双版纳的傣族甩鼓时,更具风味。二人相对,将鼓尾翘起靠近,前弓箭步屈伸颤动双腿,颠晃身躯,稍顷,转身换位,背靠背地向上甩鼓,相互晃身扭头微笑,风趣诙谐。这种舞姿常用于高潮,称作“团在”,意思是指舞姿如花,变化多端。其三,晃鼓。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均有原位上下左右晃动身子从而使鼓晃动的舞蹈动作,有时晃鼓横行,有时晃鼓进退,一般舞者都控制鼓尾的摆动幅度,还有的舞者在晃动身体和鼓首的同时小幅度地晃头,中幅度地扭腰,大幅度地摆殿。
综上所述,觅寻傣族象脚鼓的民间舞动特征,无法抛开傣族的悠久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傣族人民对水的依赖,对水的热爱。水的使用和火的使用一样,给人类文明增添了光彩。人类有了火可以熟食,增强体力,促进成长;人类有了水就获得了生命之源,水滋润着万物,勤于洗濯,有益健康。傣族人民喜爱水,勤于洗濯,是水文化的特征之一。人们劳动归来,再疲劳也要在水边或汲水洗濯后才吃饭。傣历年的重大意义在于泼水节,有了泼水节傣族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丰富多彩。傣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傣族的象脚鼓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更是泼水节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无论傣族人的音乐、舞蹈、歌声都离不开象脚鼓的伴奏和参与,有了象脚鼓,傣族的音乐才能悦耳动听;傣族的舞蹈才能激情奔放,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傣族的歌声才能响彻四方。为此,本文从对傣族的认识入手,在阐述象脚鼓起源传说的基础上,用一定篇幅叙说象脚鼓在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泼水节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以及概概出泼水节的这一古老习俗的传说,最后从三个方面总结出象脚鼓的民间舞动特征。由于使用象脚鼓的民族较多,分布地区较广,即使同一民族,因所处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在本文内很难将傣族象脚鼓的民间运动特征一一囊括,也正是这个原因,也使得象脚鼓舞的运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许多爱好者采拾不尽,为之倾倒,这也正是笔者慎选此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作者简介:冯百跃,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960-,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河南开封 475001
(原文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柳叶]悲情拉花

下一篇[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